自媒體女王咪蒙得了宮頸癌前病變,哪些人容易患這病?

韋如傑


什麼是宮頸癌前病變?可能大家都沒聽過這個詞,這是一種發生在宮頸癌這個部位的病理性變化,是一種癌症。目前還無法治療這種疾病,而且這種病並不是立馬就嚴重,而是逐漸地演變成嚴重化的。那麼,不能治療下的人們能怎麼注意預防這種病呢?

首先,女性們要注意自己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小小的症狀,也許就是在這些症狀中及時地發現能使得你及早地發現自己身上的小疾病,說不定能使得病情扼殺在搖籃裡。

其實在宮頸癌來臨之前,女性的身上是會出現一些症狀的:一是女性在性生活之後會出現不正常的出血,這是一個很容易出現誤區的點,特別是剛剛有性生活的女性。

二是女性的某些器官開始出現潰爛,最主要還是宮頸這個部位,而且這種現象常常出現在女性在年齡大了之後,特別是在更年期期間。

三是和性生活出血一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正常的出血,例如子宮的內出血都是要加以注意的,因為這很可能就是宮頸癌的前兆。

四是女性經常害怕出現一種現象,也就說白帶的異常,而宮頸癌的白帶異常和普通的不一樣,這其中會出現血絲或者甚至是完全是紅色的現象,不過一般情況下很容易和某些特殊的疾病引起的白帶異常混淆,

所以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毫不猶豫地去醫院接受檢查,在醫生建議下接受治療才是最妥當的。以上就是容易患宮頸癌的患者的特徵,一旦發現自己出現這些特徵,要引起重視的同時也及時進行治療!

從事婦產科15年,對產科疾病、婦科疾病,尤其是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癌,婦科腫瘤有豐富經驗。


醫聯媒體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6e001d395e02a5e576\

百科名醫


所謂宮頸癌前病變,指的是宮頸上皮內瘤變(CIN)。


宮頸上皮細胞發生異常主要以宮頸鱗狀細胞上皮細胞為主,包括:

1、非典型鱗狀細胞(ASC);2、鱗狀上皮內低度病變CIN1);

3、鱗狀上皮內高度病變(

CIN2、CIN3);4、鱗狀細胞


以上四種情況是宮頸細胞一步步發生惡變的過程,一般來講,ASC不需要特殊處理,但應該於6-12個月內複查宮頸細胞學;CIN1屬於低度病變,因為有較高比例的良性轉化率,可以密切複查、隨訪,或者予以冷凍、電灼、激光等處理,也可以採用宮頸環形電切或手術錐切治療。CIN2、CIN3一般需要宮頸錐切治療,尤其是CIN3,必要時予以子宮全切術。


癌前病變最常見的原因是人乳頭瘤病毒感染(HPV),這個早已經被現代醫學所證實,尤其與高危型HPV感染(HPV-16、18)最為密切,低危型在長期、持續感染的情況,也有機會誘發產生上皮瘤變,但幾率要低,以HPV-6、11為主。


建議30歲以上的女性(已婚或未婚有性生活)應行高危型HPV檢測,有條件者可行細胞學和HPV聯合檢測;如果存在HPV16/18陽性者,無論細胞學結果如何均建議行陰道鏡檢查。


所以宮頸癌或癌前病變以HPV感染為最主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1、性生活混亂、性衛生不良;2、早婚、早育、多產等;3、吸菸;4、宮頸裂傷、慢性炎症等長期的刺激因素;5、遺傳易感因素等等。


平素注意性衛生,潔身自好,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對於預防宮頸癌的發生有著重要的意義。


深藍醫生


人類疾病中癌症類的疾病也有很多。胃癌、肺癌、宮頸癌似乎是所有的器官系統都可能會得惡性腫瘤。但唯有宮頸癌病因明確。這歸功於病毒學家的的研究。德國的病毒學家為此還得了2008年的醫學生理學諾貝爾獎。

宮頸癌的病因是什麼呢?宮頸癌是宮頸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引起的。高危型的HPV持續性感染是宮頸癌的直接原因。沒有高危型HPV感染就沒有宮頸癌。而HPV的感染途徑就是性接觸傳播。

宮頸癌是嚴重且兇險的疾病。晚期宮頸癌死亡率非常高。我們知道的藝人中李媛媛、梅豔芳就是宮頸癌去世的。宮頸癌也是非常古老的疾病,發病率也非常高。是女性生殖系統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腫瘤,嚴重影響女性的健康。

但是人們也是在90年代才逐漸認識到宮頸癌的病因的。在不明確這個病因前也在猜測宮頸癌的原因。

經過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宮頸癌發病有以下幾個特點:

1. 經濟條件差、衛生條件差的人高於經濟條件好、衛生條件好的人群。

2. 開始性生活早的女性發病率更高。

3. 生育多的女性更容易發生宮頸癌。

4. 性伴侶多的女性宮頸癌發病率高。

5. 性伴侶的性伴侶多的女性宮頸癌發病率高。

6. 前妻患有宮頸癌的男性所娶的女子更容易發生宮頸癌。

當我們瞭解了宮頸癌的病因時,才恍然大悟原來上訴的所謂的宮頸癌的好發因素都和HPV有關。性生活開始早感染HPV就早、更容易早發生宮頸癌。性伴侶多或者性伴侶的性伴侶多感染HPV的幾率高。生育多的女性宮頸容易受到損傷,宮頸有了損傷會更容易感染, HPV感染後更容易造成惡變。一個患有宮頸癌的女性她和她的丈夫都是HPV感染者。這樣的男性再婚後會把HPV感染給性伴侶因而宮頸癌的發病率會高。經濟條件差就會導致衛生條件差,而衛生條件差者容易發生其他感染性疾病。陰道宮頸的感染性炎疾病也使得HPV感染率增加。

高危型持續性HPV感染是女性發生宮頸癌的根本原因。而上述6條是容易發生HPV感染的原因。

瞭解了宮頸癌發生的原因,就能根本上去預防宮頸癌的發生。

接種疫苗

最好的預防措施是在開始性生活前接種HPV疫苗。在中國由於疫苗遲遲沒有上市,大多數已婚已育女性沒有接種過HPV疫苗因此亡羊補牢為時未晚,45歲以下的女性依然可以接種疫苗。

少性伴

性伴侶以及性伴侶的性伴侶數減少可以減少感染HPV的幾率對預防宮頸癌有益。

安全套

無生育要求時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HPV感染率,尤其是性伴侶不固定或者性伴侶的性伴侶不固定的女性。

定期做檢查

無論是性生活前還是性生活後接種HPV疫苗都不能代替定期的檢查。定期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宮頸HPV感染、宮頸癌前病變和早期宮頸癌。早期治療可以預防宮頸癌、預防晚期宮頸癌


婦產科醫生王玉玲


就在自媒體女王咪蒙的文章《說來慚愧,我的助理月薪才5萬》激勵著眾人的同時,也有不好的消息傳來,一個月前,咪蒙收到了「宮頸癌前病變」的確診通知書。

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就是選擇了那條更難走的路。其實,每一個“運氣好”的後面,都藏著無數的努力。聯想到文章中咪蒙老師的拼命,很多朋友又會猜測:咪蒙老師的這個“宮頸癌前病變”和她的廢寢忘食的工作有無關係?

談癌色變的時代,“宮頸癌前病變”的確讓很多人憂心忡忡,不過,宮頸癌前病變不是宮頸癌,只是位於癌前的疾病階段。就算確診了宮頸癌前病變的女性朋友,您也無需如臨大敵,應該慶幸自己及時的查出了這個癌前病變。

1、宮頸的癌前病變到底是個什麼病?

宮頸的癌前病變,與其對應的更專業的術語就是“子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可分為I~III級,是與子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一組子宮頸病變,常發生於25~35歲女性。大部分低級別CIN可自然消退,但高級別CIN具有癌變潛能,可能發展為宮頸癌,被視為癌前病變。

2、未雨綢繆,宮頸的癌前病變到底好發於哪類女人?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CIN和宮頸癌的病因是一樣一樣的,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多個性伴侶、吸菸、性生活過早(<16歲)、性傳播疾病、經濟狀況低下和免疫抑制等因素等相關。

3CIN有哪些表現?

可無特殊的症狀。偶有陰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婦科檢查後發生接觸性出血。檢查子宮頸可光滑,或僅見局部紅斑、白色上皮,或子宮頸糜爛樣表現,未見明顯病灶。

4、確診CIN需要哪些特殊的檢查?

1)子宮頸細胞學檢查:比如TCT檢查,是CIN及早期子宮頸癌篩查的基本方法,也是診斷的必須步驟。

2)高危型HPV DNA檢測:可與細胞學檢查聯合應用於子宮頸癌篩查。

3)陰道鏡檢查:若細胞學檢查為ASCUS並高危HPV DNA檢測陽性,或HPV-16和(或)HPV-18陽性,或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及以上者,應做陰道鏡檢查。

4)子宮頸活組織檢查:是確診子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最可靠方法。

5、發現了宮頸癌前病變,多久可以轉化為癌?

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發現了宮頸癌前病變,從早期的發展到惡變大約需要6-8年甚至更久的時間。這也給了我們更充裕的時間的去發現它治療它。所以從這點來看,如果發現了宮頸的癌前病變,只需要經過必要的治療比如宮頸的激光或者一個小手術宮頸環狀電切術(LEEP)就可以了,通過相應的治療,把宮頸的病變阻擋在了癌前,也就是避免了宮頸疾病的進一步惡化,這是不是一件好事情?

6、如何預防宮頸的癌前病變和宮頸癌?

1) 定期檢查,篩查策略如下。

宮頸癌篩查應從21歲開始。除了HIV感染女性,對年齡小於21歲的女性,無論性活動開始的年齡或是否有其他行為相關的危險因素,都不應行篩查。

21-29歲女性應用單獨細胞學檢查,篩查應每3年一次。聯合篩查不應用於年齡小於30歲的女性。不必每年篩查。

對於30-65歲女性,應行每5年一次的細胞學和HPV聯合篩查;也可選擇每3年一次的單獨細胞學檢查。不必每年篩查。

液基和傳統的宮頸細胞學檢查方法都是可行的篩查方式。

對於既往篩查充分陰性且無CIN2及更高級別病變的女性,65歲以後無需繼續各種形式的篩查。既往篩查充分陰性指在既往10年間連續3次細胞學檢查陰性,或連續2次聯合檢查陰性,最近的一次檢查在過去的5年之內。

切除子宮及宮頸(即全子宮切除術後)且無CIN2及更高級別病變病史者,不用繼續行細胞學和HPV篩查,且以後不因任何原因再次篩查。

3)HPV疫苗的接種:目前認為疫苗的保護率在70-80%以上。據估計,大約在全面接種疫苗20年後才會出現宮頸癌發病率的顯著下降。在這一天來臨之前,宮頸癌篩查依舊是預防宮頸癌的最佳方法,且篩查建議和HPV的接種狀態無關。HPV疫苗目前在大陸還沒有上市,需要去香港接種。

4)保持外陰清潔,避免感染。

5)健康、和諧的性生活、避免多性伴,丈夫有同樣責任。

6)保持開朗、樂觀的心態,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已知的能夠增加HPV持續感染的因素包括:吸菸、免疫系統功能抑制和HIV病毒感染)有利於保持免疫力,預防癌症和疾病。從病因中,我們沒有找到過度的勞累會導致宮頸的癌前病變,但是持續的勞累的確是擊垮身體的一個誘因,勞逸結合的工作方式始終是對我們的健康最好的方式。

就像有人說的,成功者不是從不失敗,而是從不放棄。無論面對人生的不如意,還是面對疾病,希望我們都可以如此的堅強面對!


龍椅沙發


宮頸癌前病變是指癌症發生前該部位發生的病變而由此引發癌症的病變。宮頸癌前病變即宮頸不典型增生。宮頸癌的發生和發展有一個漸進的演變過程,時間可以從數年到數十年,一般認為這個演變過程經過這樣幾個階段: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潤、浸潤癌。

主要得病人群:性生活過早、過多,及生育過早、過多、過密的婦女,多個性伴侶和不潔性生活史的婦女,衛生條件落後,性保健知識缺乏地區的婦女,有宮頸糜爛、撕裂、慢性炎症及陰道感染等症的婦女,配偶有包皮過長或包莖的婦女應特別重視定期普查。有條件者可試用宮頸癌栓進行預防性治療。

預防護理

1.加強健康教育,提高防範意識,避免過早性生活、杜絕性生活混亂。

2.定期做婦科檢查,已婚女性建議至少每兩年做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發現問題應進一步做病理學檢查。

3.對已發現的宮頸病變及生殖系統感染,尤其是人乳頭狀病毒HPV感染人群,應做積極採取相應診療措施,以防宮頸癌的發生和發展。


花紅春正好


很多女性朋友在體檢後,都會看看自己的體檢報告。

看看血壓怎麼樣,血糖正不正常,稍微懂點醫學的可能還會看看自己的谷丙轉氨酶什麼的是否偏高。

但有些人還看到了“非典型鱗狀細胞”“高級別鱗狀上皮病變”這兩個讀著都特別拗口的醫學專有名詞。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非典型鱗狀細胞由於子宮頸發炎而引致細胞變異,屬非典型細胞類別,醫生多會在數月後重復抹片檢查以確定原因;高級別鱗狀上皮病變也是宮頸癌前病變的一種體現。

癌前病變?聽上去感覺特別恐怖,那麼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得了宮頸癌前病變是不是就意味著患上宮頸癌了呢?

宮頸癌=宮頸癌前病變?

宮頸癌前病變並不等同於宮頸癌,宮頸癌前病變應該讀成宮頸 癌前病變。這樣一讀大家應該就很明確了吧,宮頸癌前病變意味著你離宮頸癌的距離可能不太遠了。

大家應該都清楚,癌症的產生可以說不是一瞬間形成,它有一個過程,往往需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是一個從良性到惡性的過程。

  1. 癌前病變:是從良性病變到惡性病變的中間狀態,通常是可逆的。

  2. 原位癌:腫瘤只在原位置生長,還沒有侵犯到附近的組織,也沒有轉移。

  3. 手術切除是治療原位癌最重要且有效的手段。浸潤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癌症,它是一種不可逆的病變,癌細胞會持續浸潤擴散。

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明白了,如果能及早發現宮頸癌前病變,通過消炎等對症治療,能夠提前將它扼殺在搖籃裡面。

一旦沒有發現,任由它發展,那麼很可能最終會轉變成惡性腫瘤!

那麼又有一個問題了

癌前病變怎麼才能早發現

定期檢查,做到這四個字,一旦發現問題就可以及時進行治療,完全可以避免再惡化成宮頸癌。

關於檢查,美國婦產科醫師協會這樣推薦:

  1. 小於 21 歲的女性沒必要篩查;

  2. 21~29 歲,推薦每 3 年做一次 TCT 檢查,也叫脫落細胞學檢查,就是用專門的刷子取一點宮頸分泌物來篩查;

  3. 30~65 歲,可以每 3 年做一次 TCT 檢查,也可以每 5 年做一次 TCT 和 HPV 聯合檢查;

  4. 如果篩查一直都沒有問題,可以考慮在 65 歲左右停止篩查。

再和大家科普下,很早大家就發現,超過90%的宮頸癌都是由於感染HPV導致的,但是隻有長時間持續感染同一高危型HPV病毒才有可能患上宮頸癌。

所以在檢查HPV後,最好再配合其他檢查(如TCT)才能獲得更有診斷意義的結果。

但是如果出現白帶異常增多且有異味、白帶有血絲、陰道不規則出血等信號,那麼一定要去檢查下。

最後歡迎大家搜索“樂和腫瘤大講堂”,裡面有很多腫瘤專家的經常課程。



感染HPV病毒,肯定是和其他男人發生了婚外性行為。第一那個男人或者多個男人和很多女人有性行為。其中不乏有HPV病毒感染著,而感染了HPV病毒。所以說有HPV病毒傳染源。HPV病毒對於男人來說就是亞臨床狀態,一般沒有症狀。第二發生了性行為,將HPV病毒送到了子宮頸。有距離和深度。


亦然59


我在微博看到某大v一條評論:去年和今年的兩大時尚是,關注咪蒙和取關咪蒙。且不管咪蒙本人帶著多少爭議,咪蒙火了,徹底地火了,這一點毋容置疑。

而最近一次,咪蒙被大範圍討論的契機是出現在《GQ》雜誌的報道里,她被冠上了自媒體女王的稱號。其同名公眾號持續性輸出爆文,如《致賤人》、《致low逼》《職場不相信眼淚》等,一年內積累了800萬粉絲,而咪蒙是唯一的寫作者。她的粉絲面極廣,大多為女性,從象牙塔的學生、初入職場的女白領到三四十歲的家庭主婦均有。

《GQ》的文章出刊之後,“咪矇頭條廣告報價68萬”、“助理月薪5萬”成為人們驚歎著、道德審視著,又暗自嫉妒的討論點,但是沒有人注意到咪蒙患上了宮頸癌。

《GQ》的文章寫道:

今天咪蒙答應丈夫在12點前回家,而不是像過去一年那樣,在凌晨2點後才走出辦公室。她需要足夠的睡眠。明天她將躺在手術檯上,切除體內的病灶。

一個月前,咪蒙收到了‘宮頸癌前病變’的確診通知書。‘非典型鱗狀細胞、高級別鱗狀上皮病變’,這個複雜的醫學名詞指向癌症,是身體能給予的最後警告。

她是這個‘影響百萬人’公號的作者,公司的核心資產,必須儘快康復。但咪蒙還沒辦法回家,這一天快過完了,她還要去開下一個會議。在此之前,她努力吃了幾口在桌上擺了快6個小時的青菜。

一個不顧身體拼命工作的形象躍然紙上。

無論之前咪蒙本身帶著多少爭議,涉嫌煽動大眾G點,觀點偏激極端。但在得知咪蒙患宮頸癌的一刻,榮譽勳章也好,爭議誹謗也罷,生命在疾病面前不堪一擊,無論誰。

作為自媒體人的咪蒙對待身體的態度可能是這個時代的媒體人或者擴大到繁忙工作者的縮影,幾年前壓力大、過勞死、猝死等出現在新聞中時,編輯還能在標題里加上觀點鮮明的“震驚”二字,如今只能一律打上又雙叒叕的標籤。

1、99%以上的宮頸癌都是HPV引起的

一般來說,女性自身原本不攜帶hpv病毒,絕大部分情況都是接觸男性生殖器時傳播,因此做好預防很重要,例如在25歲前去打hpv疫苗,使用安全套避免病毒傳播等。儘管99%以上的宮頸癌都是HPV引起的,但並不代表感染了hpv就會宮頸癌,並且大部分感染者會在兩年經過內免疫系統殺滅而痊癒。

2、宮頸糜爛=宮頸癌?

許多女性對hpv不甚瞭解,但是存在這樣的誤解,以為宮頸糜爛會引起宮頸癌,因而對宮頸糜爛感到非常恐懼。但其實,這兩者其實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從醫學上來說,女性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外翻,替代宮頸鱗狀上皮,醫生在檢查時,會發現宮頸局部充血呈現紅色,就稱其為“宮頸糜爛”。糜爛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爛”,它可以是一種生理現象,育齡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翻,替代宮頸鱗狀上皮,呈現出“糜爛”狀。而女性在青春發育期前和絕經期由於體內雌激素水平相對低,所以“糜爛”也少見。值得注意的是,宮頸糜爛也可以是一種常見的炎症狀態。早期宮頸癌在外觀上和宮頸糜爛的表現非常相似,容易混淆。但是發現了宮禁糜爛也應該積極治療。

3、積極做宮頸癌篩查

關於宮頸癌的篩查,主要採用宮頸刮片的方式來篩查HPV,這也是我們國家主推的預防宮頸癌的方法。由於癌前病變需要多年時間發展,建議每位30-49歲的婦女一生至少進行一次篩查,最好更頻繁地進行篩查,因為早發現的宮頸癌治癒率會高很多。

目前存在三種不同類型的篩查:

1)傳統(塗片)檢查和液基細胞學檢查

2)醋酸染色肉眼觀察法

3)針對高風險人乳頭狀瘤病毒類型進行人乳頭狀瘤病毒檢查


索真基因


1、宮頸癌前病變是什麼病

宮頸癌前病變是宮頸癌發生前,宮頸部位發生的可能由此引發癌症的病變。

對宮頸癌來說,宮頸癌前病變就是宮頸不典型增生。

宮頸癌的發生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演進過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潤、浸潤癌。整個過程大約可以耗時十幾到數十年。

2、是否一定會發展成宮頸癌

不是。約有75%的癌前病變患者不會繼續發展

,最終發展成為癌症的是極少部分。

根據病變程度,宮頸癌前病變分為三期。

前兩期只需要用理療即可,第三期需要手術治療。而且一般來講,不需要切除子宮。

3、易患人群

宮頸癌的高危因素有:

1)性行為:過早開始性生活,或者有多個性伴侶;

2)月經及分娩因素:經期衛生不良,經期延長,早婚、早育、多產;

3)性傳播疾病導致的宮頸炎症,以及對宮頸的長期刺激;

4)吸菸:攝入尼古丁降低機體的免疫力,影響身體對HPV感染的清除;

5)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服用口服避孕藥8年以上,風險增加2倍;

6)免疫缺陷與抑制:器官移植術後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可增高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