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七旬的老人,用十萬小時向你講述一門穿越五百年的古老技藝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因此,他將此定為“一萬小時定律”。

年過七旬的老人,用十萬小時向你講述一門穿越五百年的古老技藝

一萬小時!如果按照每天八個小時,每週五天來算,需要至少五年。那麼,如果一個人在某件事情上堅持了五十年呢?會是怎樣的奇蹟?

一萬小時的堅守,可以成就一個大師。五十年就是十萬個小時,那就不僅僅是一句大師就能形容的吧,何況,這五十餘年,每天又何止八個小時呢!

年過七旬的老人,用十萬小時向你講述一門穿越五百年的古老技藝

宋水官,就是那個在一件事情上堅守了五十年餘年的人。他堅守的這件事情。是被國家評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微雕技藝——核雕。

年過七旬的老人,用十萬小時向你講述一門穿越五百年的古老技藝

說起核雕,就不得不先提起中學課本。那時,一篇叫做《核舟記》的古文讓我初次領略到核雕的絕美。寸木之間,雕刻大千世界。該古文描述了蘇軾與友人泛遊赤壁之情景在一枚果核上的完美呈現。

如今,可追溯到明代的核雕技藝,在宋水官大師五十餘年的堅守下,成功的從宮廷走到尋常百姓家,並把核雕之鄉——蘇州舟山村,推向世界的舞臺。

年過七旬的老人,用十萬小時向你講述一門穿越五百年的古老技藝

宋水官出生在舟山村一核雕世家,其父親、爺爺都是核雕手藝人,許是從小耳濡目染,宋水官對核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樣一顆被吃果人棄之不用的果核,經過雕琢,竟然可以變成羅漢、觀音等,真是太神奇。

二十歲那年,宋水官進入由老一輩雕刻藝術家須吟生等人創辦的舟山工藝雕刻廠學習紅木和橄欖核雕刻,這一雕,他就再也沒放下手中的刻刀,再也沒放下,那對一顆核的深情。

就像格拉德威爾說的那樣。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當時與宋水官一起學習核雕的人有許多,宋水官憑著勤奮好學的毅力,很快在年輕人中脫穎而出。

如果一個人沒有堅韌的力量,耐不住時間的錘鍊,他很難脫穎而出。宋水官不僅擁有了這些品質,他還很聰明,腦子靈活。所以,未來他的核雕大道,已是勿需質疑。

年過七旬的老人,用十萬小時向你講述一門穿越五百年的古老技藝

然而。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六七十年代,核雕行業其實並不算景氣。宋水官回憶說:“當時的核雕規模並不大,村子裡只有五、六十人從事核雕生產,這些產品在國內沒有人在意,所以主要的銷售渠道是東南亞,那個時候,我每個月的工資能養活一家人就算很不錯了。”

在核雕廠工作幾年後,宋水官作為技術能手,被當時的吳縣政府調到吳縣雕刻廠負責雕刻生產。因為參與了管理工作,他雕刻的時間少了許多,但他並沒有因此而鬆懈,反而他更加努力,鑽研核雕的傳承與創新。

正值文革時期,反“四舊”鬧得沸沸揚揚,宋水官擅長的羅漢等題材被視為封建思想而不能雕刻,核雕行業也再次陷入困境,這時候,許多與宋水官一起學習核雕的人都改了行,因為要吃飯啊,總不能守著一堆核餓死吧!但是宋水官偏不,他毅然的堅守著,開始開闢新的路徑,摸索創新。我想,只有真的痴心核雕藝術,才會在那個貧瘠又荒亂的年代裡,艱難的前行吧。

好在,世界是公平的,你的心血在哪裡,哪裡就會給你閃耀,儘管,這閃耀有時候總會夾雜在黑暗之中。

文革結束後,傳統題材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而那段十年文革歲月,則使宋水官的核雕技藝突飛猛進,創作題材多樣化、新潮化。而今,再結合傳統題材,宋水官的作品具有傳統不失新意,創新不忘本質的藝術特色。

年過七旬的老人,用十萬小時向你講述一門穿越五百年的古老技藝

《乘風破浪》

核雕作品《乘風破浪》就是宋水官的代表作之一。

該作品取材自明·魏學洢的《核舟記》之核舟,又在核舟之上,增加只屬於宋水官的藝術價值。

以橄欖核為底。山、水、人、境。百態千姿,古老韻味。魏學洢的核舟約長八分,共八扇小窗,五人。而宋水官的這件核舟,足有五釐米長,只是選核上,就是千百顆挑一呀。依舊是八扇可開合的小窗,窗雖小,但雕花不能少,精緻的鏤空花紋,可謂鬼斧神工。宋水官將舟上人物放置二十三,人物姿態各異,神情逼真。

年過七旬的老人,用十萬小時向你講述一門穿越五百年的古老技藝

這件被命名為“乘風破浪”的核舟作品,以其巧奪天工的雕刻和傳承了五百多年的古老藝術一舉奪得中國民間文藝界最高獎項——山花獎,並在首屆東方工藝美術之都博覽會中獲“迎春花獎”,在迎奧運首屆中國農民藝術展中獲“奇品獎”。更讓人驚歎的是,一枚小小的核舟,還隨著神州八號飛天遨遊了一趟太空。

年過七旬的老人,用十萬小時向你講述一門穿越五百年的古老技藝

作品得到文藝界的肯定,對於宋水官來說,他並沒有因此趾高氣昂,因為他知道,其實這都是自然而然的結果,因為他始終都堅信,這門古老的絕技不會被歷史淹沒,只會在未來乘風破浪,熠熠生輝。

年過七旬的老人,用十萬小時向你講述一門穿越五百年的古老技藝

堅守、創新、傳承。是鐫刻在宋水官生命裡的幾個詞。在這個城市飛速發展的時代,太湖畔許多古老的村莊都被開發、重建,唯有舟山村,留了下來。這其中,無不飽含著宋水官對故鄉深深的愛和對核雕事業的執著。

年過七旬的老人,用十萬小時向你講述一門穿越五百年的古老技藝

這個佔地八平方公里左右的小村莊,是核雕的故鄉,在這裡,宋水官的祖祖輩輩們就是用手中的刻刀,一刀刀的雕刻著生活。當開發、重建的銅鑼敲響到舟山村時,宋水官說,如果這個村莊沒了,那核雕的傳承就斷了。最終,在他的堅守下,村莊留了下來,發展至今成為核雕文化村,村民們在祖輩們留下的沃土上,以刻刀和果核,發家致富,傳承經典。

年過七旬的老人,用十萬小時向你講述一門穿越五百年的古老技藝

《後繼有人》

這還不夠,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光福核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宋水官要做的還有很多。他培養核雕新秀,把一身技藝,傳給後輩人。在宋水官的作品中,有一件名為《後繼有人》。這是他和女兒宋梅英合作的作品,宋梅英不僅是宋水官的女兒,她也是他的得意門生。該作品在首屆中國集美民間工藝精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獎”,並在中國收藏藝術精品博覽會上榮獲“優秀收藏獎”。而這件作品更大的深意在於傳承,一件作品,象徵核雕事業的薪火相傳。

年過七旬的老人,用十萬小時向你講述一門穿越五百年的古老技藝

一門古老技藝的長久傳承,需要品牌的力量。比如,古樂器尺八,現如今恐怕沒有幾個人認得,再比如,笙、編鐘,我們還知道它們嗎?所以,宋水官早早意識到這一點,他成立了“宋氏雕刻坊”工作室,參加電視臺節目錄制,媒體採訪等,讓核雕名揚國內外。

年過七旬的老人,用十萬小時向你講述一門穿越五百年的古老技藝

自此,每天到舟山“宋氏雕刻坊”拜訪的人絡繹不絕,隨著慕名而來的核友越來越多,許多外地的核友就提出,因為時間、距離的因素,新品總不能優先欣賞,於是,宋水官把“宋氏雕刻坊”從線下走向線上,藉助淘寶、微信等電商平臺和自媒體,不僅方便了距離較遠的核友,還讓舟山核雕得到了更好的傳播。

年過七旬的老人,用十萬小時向你講述一門穿越五百年的古老技藝

如今,核雕早已成為文玩屆的品味之選。而這位核雕匠人,在這條路上,也已奮鬥了足足五十餘年。五十餘年啊,十萬餘個小時,那些日日夜夜的光陰,見證著他前行的道路,那些手中的果核,賦予這五十餘年的人生價值。

宋水官知道,核雕的路,將會一代代的走下去。他從未停下向前的腳步,這大概,亦是傳承的力量!

年過七旬的老人,用十萬小時向你講述一門穿越五百年的古老技藝

宋水官簡介:

宋水官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核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中國核雕專業委員會主任

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

江蘇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理事

蘇州市民間工藝家

文丨小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