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雙修”
雙修讓城市更美好
2017年3月,安順被列為全國生態修復、城市修補(以下簡稱“城市雙修”)第二批試點城市,也是西南地區首個試點。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雙修”工作,市、縣(區)、平臺公司通力協作,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機制。從頂層設計上出臺相應實施方案,確定一批有實效、有影響、可示範的城市“雙修”項目,並通過責任分解,建立臺賬,明確分工,清晰職責,統籌推進的方式加快項目實施。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安順城市“雙修”工作已初見成效。
我們將選擇10個左右的安順“雙修”重點項目,進行持續跟蹤報道,向廣大市民及時通報雙修工作推進情況。
安順市城鄉規劃局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區域所、風景分院)
提升“古城”
安順城市“雙修”工作系列報道五:提升“古城”
古城歷史文化街區綜合提升項目
古城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普定衛城東北角,是貴州省明代古城建設歷史的重要遺蹟。走入安順歷史文化街區,猶如品讀著半部安順史,她是安順歷史上政治、軍事、文化發展的重要體現。明、清代至民國,東街上鱗次櫛比的店鋪,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崇文尚武的文武雙廟,碧漾灣裡的牛皮匠,無不展示著古城的無限活力和魅力。但現如今,那些承載幾代人集體記憶的老城、老街、老房子,逐漸淹沒在了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之中。在青石板鋪設的曲折小巷中,在花木掩映的老宅院落中,我們努力追憶著這座城市、這個街區昔日的繁華。
安順風貌
圖:安順古城格局
圖:南門西秀山白塔處看街區
圖:歷史上的安順古城
值得慶幸的是,歷史文化街區內大量的物質文化遺蹟和傳統街巷肌理得到了較好的保存。迄今為止,街區範圍內共存有文廟等寺廟26處、四川會館等宗祠會館5處、王若飛故居等名人故居4處、文廟書院等書院2座、化鯉橋等古橋7座、大龍井等古井5處、登科坊等牌坊13座以及硯石等其它古蹟5處、歷史建築潛在對象150餘處。這些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安順的“前世”,是使歷史街區再現“九橋煙雨合,萬戶景雲垂”般山裡江南美景的重要支撐。
整治前、整治中
因此,藉著安順大力推進城市“雙修”工作的機遇,本次歷史文化綜合提升工程旨在真實完整地保護安順古城街區的歷史遺存,傳承其歷史文化價值,體現安順傳統城市風貌和景觀特色。在保護的基礎上,以小規模漸進式的方式,逐步提升街區功能和活力,促進街區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注重街區的傳統文化展示功能,使其成為安順古城的儒家文化、民俗文化、傳統商貿文化和民居文化的展示窗口。
圖:歷史街區規劃效果圖
截止到目前為止,在保護歷史遺存真實性、保護歷史風貌完整性、維護社會生活延續性、分級分類保護、循序漸進、公眾參與等原則指導下,古城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提升工作正有序推進。對街區的文物、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等體現街區歷史文化價值的資源開展詳細的測繪建檔、安全評估、保護修繕等工作,維修破損的屋頂、門窗等部件,維護建築牆面,加固建築結構,拆除院內不合理加建建築,恢復院落原有格局,並在不破壞建築外觀風貌的前提下,內部增設廚房、衛生間等生活設施,引入電、水、燃氣、通信、供熱等必要基礎設施,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讓老街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圖:歷史街區內典型建築:糧庫修復效果圖
圖:歷史建築修復實景
圖:修復後的歷史街區(局部)
歷史文化街區的綜合改造提升工作仍任重道遠。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提出的“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要求,我們將在城市“雙修”工作中繼續高度重視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與提升,我們期待著,歷史文化街區能夠早日再現古風古韻,實現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歷史與未來相得益彰的美好願景!
閱讀更多 亞魯紫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