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知州、知府的「知」是什麼意思?

古代的一縣之長,我們一般稱之為“縣太爺”,而管轄州城的我們稱之為“知州”,管轄府城的我們稱之為“知府”,其實,縣太爺也稱之為“知縣”,那麼,“知”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知”,就是主管的意思。


古代知州、知府的“知”是什麼意思?

“知州”,是從宋朝開始的,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長官,稱“權知某軍州事”,簡稱知州。“權知"意為暫時主管,“軍”指該地廂軍,“州”指民政。宋朝重文輕武,掌管一方軍政的節度使反而沒有知州權利大。明、清以知州為正式官名,為各州行政長官。


古代知州、知府的“知”是什麼意思?

“知府”,是中國古代的地方職官名,東漢末年,州從監察區變為行政區,州最高長官稱“州牧”,以掌一州軍民。隋代,州最高長官稱“刺吏”或太守,唐宋時正式設立與知州平級的府級地方長官“知府事”。明清兩代為府級行政官吏的正式名稱。


古代知州、知府的“知”是什麼意思?

“知縣”,知縣,官名。秦漢以來縣令為一縣的主官。唐稱佐官(縣裡的其他正式官員)代理縣令為知縣事。也就是“知縣”一詞的起源,宋代派京官統治一縣的稱“知某縣事”,簡稱知縣。明清兩代為縣級行政官吏的正式名稱。明、清以知縣為一縣的正式長官,正七品,俗稱“七品芝麻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