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氏能雄踞北方,山西的兩場大戰至關重要;北有參合陂,南有柴壁

「連載」閒話兩晉之五胡亂華——柴壁之戰

姚平率四萬軍先行,不到一個月,到達北魏邊境山西臨汾南部;咱前面說過,山西此時已經是北魏的地盤了;姚平率軍來到此地,由於對當地的地形不熟,又不清楚魏軍究竟在何方。為防止遭遇敵軍偷襲,這夥計下令,偵察連去摸摸情況。

200多後秦偵察兵撒出去了。

結果,一個也沒回來。

怎麼呢?

敢情他派去的這個偵察連正碰上拓跋順、長孫肥帶領的北魏軍先頭部隊,人數,6萬。

拓跋氏能雄踞北方,山西的兩場大戰至關重要;北有參合陂,南有柴壁

200對6萬,拿腳後跟想,也知道結果是啥。

長孫肥令旗一展,魏軍鋪天蓋地的就圍了上來,這個偵察連,一個不剩,全給逮走了。

長孫肥,是個宦官,追隨拓跋珪經年,那也是刀頭舔血一路打著硬仗過來的,現在抓了俘虜,長孫肥不敢大意,親自審問戰俘,摸清了後秦軍的具體位置和兵力部署。

雖說人數稍佔優勢,不過此時北魏軍長途跋涉而來,兵力疲憊,長孫公公沒敢貿然出擊,令大軍停止前進,一邊休整部隊,一邊等待拓跋珪的主力到達。

再說姚平,撒出去的偵察連失去了聯繫,他也沒太上心,畢竟手裡還有幾萬部隊,於是下令繼續前進,他認為只要多加小心也就是了。

走著走著,後秦軍便渡過了汾河,來到了汾河以東,一個被稱之為“柴壁”的地方。

此刻,拓跋珪率領的主力已經星夜兼程趕到前線跟長孫肥的六萬魏軍匯合了;拓跋珪可沒那麼喇忽,縝密的偵察一番,他發現眼前這股後秦軍跟後面的主力脫節嚴重;立即決定,全軍出擊,迅速將姚平所部合圍在柴壁。

拓跋氏能雄踞北方,山西的兩場大戰至關重要;北有參合陂,南有柴壁

瞬間,柴壁便被圍的如同鐵通一般。

大軍被圍,後秦軍如夢方醒。姚平判明自己的處境後,開始的時候還想率軍突圍向後退去。但北魏軍人數眾多,又有皇帝督戰,沒人敢掉以輕心;因此屢次挫敗姚平的突圍計劃。

看突圍不成,姚平也調整了部署,認真的勘察了柴壁一帶的地形後,他發現此地易守難攻;遂下令後秦軍固守柴壁,並派出幾路小股部隊,趁夜渡過汾河向後面的姚興報信。

姚平挺鬼,他沒說自己被包圍了,而是說他已經拖住了魏軍主力,大哥您趕緊來,咱裡應外合。

姚興得知自己的弟弟牽制住魏軍的消息後,大喜過望,立刻便親率大軍前來。

北魏博士李先洞察了姚興的意圖,對拓跋珪說:“兵法講:高者為敵所棲,深者為敵所囚。姚平的秦軍都犯了,只要我們出奇兵搶在姚興前攻佔天渡,讓他們不能聯繫,柴壁可不戰而取!”拓跋珪當即下令在軍營前後修築一重又一重的圍牆,內防姚平,外拒姚興。

緊接著,拓跋珪的屬下安同又出了個好主意,他說:“我們不能被動地防守天渡,汾水的東面,有一個地方叫蒙坑,東西綿延三百多里,沒有道路可以與它相通。姚興如果來,一定會從汾水的西岸,直接逼臨柴壁,倘若這樣,兩處敵軍互相呼應連接,我們設下的重重圍障再堅固,也不一定能擋得住他們。依我看,不如在汾水之上搭起浮橋,把大部隊渡到汾水西岸,在那裡築起工事;這樣,敵軍即使來到這裡,也只能望河興嘆了。”

拓跋珪也覺得這辦法不錯,於是下令部隊架設浮架,進至汾西(今汾河西岸),築壘阻擊後秦軍。同時,拓跋珪自己也帶領3萬精兵趁夜渡河,埋伏起來,專等姚興。

姚興這會兒幹嘛呢?

倆字:糾結。

他糾結啥呢?

這就得說畢竟都是練家子,姚興一到分河邊兒就弄清楚了,敢情不是自己弟弟牽制人家,而是人家把姚平包圍了。

都到了這會兒,也顧不得別的了;不過對於怎麼解圍,姚興還是要糾結一下;是置姚平於不顧,乾脆一鼓作氣殺過汾河,突擊北魏軍大營好呢?還是擊破當面之地,先把姚平從包圍圈裡撈出來,兄弟二人合兵一處,再跟拓跋珪死磕。

他糾結,拓跋珪可不糾結。

魏軍偵騎查明姚興所部的位置後,拓跋珪親自帶隊偷襲了秦軍大營。後秦軍驚慌失措,倉促迎戰,被北魏軍打了個措手不及,死者高達幾千人。

這一悶棍後,姚興那脆弱的玻璃心受不了了,也不管包圍圈裡的姚平了,連夜退兵40裡。

拓跋氏能雄踞北方,山西的兩場大戰至關重要;北有參合陂,南有柴壁

撤退途中,姚興越想越惱火;這一黑磚挨的,忒特麼鬱悶了;這不成,姚興把眾將叫來,拓跋珪黑了咱們,必然無所提防;咱現在回去打他個冷不防。

可是你別看都是皇帝,那水平還真就有差距。

拓跋珪居然料到姚興會回來偷襲,早早兒的令手下修起圍牆,嚴陣以待。

夜裡,姚興果然率軍來攻,結果被迎頭痛擊。

無奈之下,姚興只能撤軍。

可是你跑了,姚平還在包圍圈裡呢!

不得已,姚興又兵分兩路,一路屯蒲坂,一路叩逼水門,與對岸姚平軍兩兩相望;並且數次想搭浮橋過河。但運氣不佳,均被魏軍擊退;白白的損失了不少軍士。

姚平那邊兒一天好幾份十萬火急的電報喊救命,姚興也很急;急中生智,姚興決定用火攻;他命工匠連夜打造木筏,點上火利用風勢順流而下,企圖燒掉北魏軍控制的浮橋。 哪知拓跋珪再次識破了他的計劃,讓人趕製了N多大鐵鉤子。後秦軍的木筏順流而下,這邊兒北魏軍喊著號子全部鉤住。

不多時,北魏軍營中木筏便堆積如山了;眼下冬季將至,拓跋珪大笑,真是瞌睡了來了枕頭;遂下令將這些木筏當柴火用,以供將士取暖。

此時秦軍方面,火攻的計劃不僅沒有成功,反而還幫了倒忙。

時間在迅速的流逝,北魏軍源源不斷的從四面八方圍趕來,包圍圈在一天天地縮小。姚平部下的秦軍,死亡人數不斷攀升。

就這樣雙方僵持了三個月,姚興和姚平就像牛郎織女一樣兒隔河相望,卻遠水解不了近渴;而此時接到拓跋珪命令前來增援的北魏軍已增至20萬人。

至此,後秦徹底失去了戰場主動權;柴壁的姚平不得不面對有可能全軍覆滅的風險。

此時在柴壁的姚平所率的後秦軍早已彈盡糧絕;儘管他很清楚目前秦軍的處境,但還是要做到最後一拼。

為此,姚平想出了上下兩策。

上策是以一部兵力在北方與北魏軍周旋,大部兵力集結,利用黑夜作為掩護向南方渡河突圍,並與姚興取得聯繫,讓後者在汾河西岸搭建浮橋以便接應。

不過,姚興得知消息後,雖想馳援姚平,但數次渡河搭建浮橋都以失敗告終。在自認為實力不及魏軍情況下,只得命將士在汾河岸邊點起篝火給姚平指明方向,並敲鑼打鼓鼓舞士氣。

而拓跋珪也識破了姚平的計劃,指揮大軍迅速向南方集結,死死把住了通往南方的各個交通要道。於是,姚平向南突圍的計劃化為泡影。

姚平上策不行轉而採用下策。

下策是放棄搭建浮橋,後秦軍士兵游泳游回到汾河西岸。

這就是自取滅亡了。

看看時間,這會兒不僅入冬,而且已進入12月,是整個冬季最為寒冷的時間段。河水冰冷刺骨,跳下去茲要是起不來就只有被凍死。

老實說,採用這種策略本身就是個嚴重錯誤。既然打算渡河突圍,就應該在三個月前,也就是姚興火攻計策失敗的情況下就該渡河突圍。別的不說,三個月前的天氣遠比現在好的多,士兵不會被凍死(當然了,那會兒誰也沒有預料到秦軍會發展成為如此下場。)。

而眼下後秦軍的最好辦法就是死守河岸,等到河水結冰時再做突圍打算;可姚平依然選擇了渡河,也許他從內心裡已感覺到秦軍大勢已去,與其被活捉不如戰死沙場。

姚平命兩萬將士斷後,自己先帶領兩萬將士丟下兵器,一步步踏進冰冷的汾河。

河水擦拭著將士的身軀如同刀割一般;就這樣大部分秦軍將士最終沒能游到河對岸就被凍死;姚平看見秦軍的屍體飄蕩在河面上,頓時後悔莫及。 可是又能怎麼辦呢?

未渡河的2萬秦軍見姚平和渡河的秦軍半數被凍死後,放棄了最後的抵抗向北魏投降。河對岸的姚興無力相救,全軍將士失聲痛哭。

魏軍來到分河邊,將秦軍的屍體全部打撈上岸,唯獨未見姚平的屍首(可能在凍死後已經沉入汾河)。為了有力打擊秦軍的銳氣,拓跋珪命魏軍將秦軍的屍體捆綁在灌木上,並屹立在汾河岸邊。

此情此景,刺激的後秦軍的士氣迅速低落;姚興看見魏軍如此的羞辱秦軍屍首,氣得咬牙切齒。但戰爭的結局已經無可挽回。

不得以,姚興只得帶領剩下萬餘人全部撤回蒲坂,拓跋珪乘勝追擊,卻在半途中接到報告,柔然犯境;拓跋珪遂下令撤軍,北上收拾那個打不死的小強去了,

這一仗,後秦敗得十分之慘,損失人馬四五萬,軍資無數;史稱柴壁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