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13歲少年假期沉迷遊戲玩出腦梗 左邊身體癱瘓


廣州13歲少年假期沉迷遊戲玩出腦梗 左邊身體癱瘓

■圖/廖木興

專家:有不少青少年焦慮厭學網絡成癮,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有“病恥感”不願就醫

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樂心情,健康行為”。記者昨日從廣東省衛生和計生委在省精神衛生研究所舉辦的新聞發佈上獲悉,目前廣東在冊有50多萬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報告患病率(檢出率)為4.58‰,在冊患者規範管理率為90.58%,患者服藥率為82.45%。

“有抑鬱、焦慮相關精神疾病症狀的患者,均有很強的‘病恥感’,迴避精神類疾病,往往來就診時已有輕生念頭。”廣東省精神衛生心理諮詢科主任尹平建議市民,要正視心理疾病,只要及時、系統、正規治療,基本能夠康復。

■新快報記者 黎秋玲 通訊員 粵衛信

孩子的成長,玩的教育必不可少

“告訴大家一個不幸的消息,我的孩子昨晚11時發生腦梗,左邊身體癱瘓,到人民醫院急救,還未過危險期,他這個病是因為這兩天一直玩手機遊戲而導致的。告訴大家這個消息,是希望大家管教好自己的小孩,不要長時間玩手機。一個13歲的小孩腦梗,是醫院第一例!”10月6日凌晨,還在國慶假期中,廣州市某校初二年級的一位家長在班群裡發出了上述令人痛心的消息。

“患各類精神疾病的青少年兒童佔了我門診總量的三成多,孩子們這時候往往都因心理精神方面的障礙,無法正常上學才來找我……”9日,廣東省精神衛生心理諮詢科主任尹平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說。在尹平接診的孩子中,有注意力不集中、厭學、沉迷網絡遊戲、睡眠障礙等一系列問題。

青少年成長有比學習更重要的事

兒童就應該多玩,學會玩耍,從小認真培養興趣愛好。而青春期,則是性成熟階段,這方面的教育幫助應該跟上……在尹平看來,青少年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教育任務,而不僅僅侷限在學習。

“時下父母、社會、學校非常重視孩子的營養、安全、學習,但心理方面卻存在短板,不會很好處理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的關係。”尹平表示,要預防孩子的心理疾病,就要根據孩子成長的特點,陪伴孩子,幫助他學習度過每個階段。孩子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讓他們健康成長,心理的健康成長應當是核心。

他建議,讓孩子幹家務活,培養獨立生活的技能,學會玩耍、社會交往等,這些比學習成績更重要。而興趣愛好是重要的調節,能平衡轉移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壓力。

尹平認為,孩子的成長,玩的教育必不可少,而且是要玩得健康,會玩。“會玩的人,都是又會生活、又會工作,玩得時尚、健康、高雅,不會玩的,玩花天酒地,把身體玩壞。”

青少年心病的背後是家庭問題

“處理好孩子的心理問題,父母最應該做的,是把婚姻經營好,夫妻關係好,父母情緒好,家庭功能好,絕大多數孩子就會自信、從容,會一步步順利成長。孩子的很多問題,其實是父母的問題,父母個人心理有問題,婚姻有問題,孩子也容易出問題。”尹平說。

他舉例說,時下比較普遍的孩子網絡成癮問題,其實只是綜合的問題,沉迷網絡只是一種行為、一種症狀,很難說是一種病,多數是孩子學習、成長中,心理有困惑,解決不了,轉移逃避到網絡。解決網絡成癮問題,不是迴避禁止智能網絡,而是找到孩子沉迷遊戲、網絡成癮背後的真正原因。在他接診的青少年患者中,很多都存在家庭功能不完善、父母夫妻關係不好,父母心理不健康、情緒不穩定、陪伴少交流溝通不順暢等問題。

● 廣東正開展青少年健康的調研工作

據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透露,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發病率在20%左右,我國雖低一點,但也在逐年增加。近年來,青少年中的焦慮、抑鬱情緒,厭學、不願上學,自傷及自殺,網絡成癮等現象比較普遍。

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公共事業科主任醫師林勇強透露,接下來,廣東會重點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與防治工作。省精神衛生中心將來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關注青少年的健康,把它擺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目前省精神衛生中心正在參加全省青少年學生健康的調研工作,主要負責參與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管理相關的現場調研和文稿起草工作。

● 成年人長期睡不好是焦慮抑鬱的表現

尹平告訴記者,成年人當中,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有人長期睡不好。而睡不好的背後,是夫妻關係不好、婆媳矛盾、子女教育、工作壓力等系列問題,長期不能釋放壓力,長期睡不好,最終必將精疲力盡,就會焦慮、抑鬱。尹平說,統計數據顯示,自殺人群中,七八成都有抑鬱焦慮症狀,他建議市民,一旦精神心理出現問題自己不能舒緩解決時,不要回避,要早防早治,系統正規的藥物心理治療,絕大多數都可以康復。

“但往往有心理疾病的人,不能及早就醫,來就醫時,幾乎都已經有輕生的念頭。因為很多人,對精神心理疾病有很重的‘病恥感’,羞於承認,不敢面對,不願就醫。”尹平強調,當出現心理疾病時,要敢於面對,敢於求助。

鏈接

廣東在冊50多萬嚴重精神障礙患者

據統計,截至2018年8月31日24時,廣東省在冊患者503262人,報告患病率(檢出率)為4.58‰,在冊患者規範管理率為90.58%,患者服藥率為82.45%,相關指標均居於國家前列。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服務網絡覆蓋率達100%,超過國家考核指標,在2017年全國綜治考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理項目中,廣東名列第三。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透露,50多萬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隨訪管理工作,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兼職精防管理人員2000餘名,平均每人需要隨訪管理患者超過200名,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分級評估不及時、不準確,隨訪管理不到位的問題突出。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疾控處處長馮惠強介紹,全省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比為2.62人/10萬,但要在2020年底前實現“全省每10萬人口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量不低於3.8名”的目標,尚存在較大缺口,任務較重。另外,基層精神衛生從業人員待遇普遍低下、職業風險高,導致了基層普遍存在人手緊缺、素質低、流失大,招人難的現象。

知多點

心理健康素養十條:

運動可預防、緩解焦慮抑鬱

1。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關聯,相互影響。

2。適量運動有益於情緒健康,可預防、緩解焦慮抑鬱。步行快走、游泳瑜伽等,找適合自己的運動長期堅持。

3。出現心理問題積極求助,是負責任、有智慧的表現。

4。睡不好,別忽視,可能是心身健康問題。

5。抑鬱、焦慮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評估、積極治療。

6。服用精神類藥物需要遵醫囑,不濫用,不自行減停。

7。兒童心理發展有規律,要多瞭解,多尊重科學引導。

8。預防老年痴呆,要多運動,多用腦,多接觸社會。

9。要理解和關懷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視、不排斥。

10。用科學的方法緩解壓力,不逃避,不消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