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筆下的天安門都是什麼樣子?

天安門不僅是傑出的建築藝術,

更且是祖國的象徵與名片。

天安門記載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為中國現代革命史留下了濃重的色彩。

值此國慶佳節,與大家共同欣賞藝術家筆下那些不同角度、不同內心表述的天安門。

莊重清幽的天安門

“我們這一代人經歷過很多大風大浪,所以對身外之物看得很開,活得坦然,活得自由……”

——王肇民

藝術家筆下的天安門都是什麼樣子?

王肇民 天安門 紙本水彩 39.5×54cm 1978

華藝國際2017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RMB 575,000

在20世紀中國畫壇上,一直處於“尷尬”境地的水彩,被王肇民先生畫活了。不跟風不趨時,著名美術史論家遲軻先生評價他的作品是“偉大的風格”。

王肇民先生擅水彩,在水彩中,尤擅靜物。其實,先生在風景、肖像和人體方面,也有極高的水準。《天安門》正是先生創作於1978年的水彩風景。與尋常選取的正面角度不同,先生將視覺落在天安門的安靜一隅中。蒼翠林木下的天安門,莊重與清幽並齊,儼如先生“在沉寂中燦爛”的一生。

歷史紀實下的天安門

“人們願意到天安門前拍照留念,這個事情看起來很平常,但裡面包含著很不平常的意義,它表達了人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孫滋溪

藝術家筆下的天安門都是什麼樣子?

孫滋溪、孫路 天安門前七十年代 布面油畫 155×285cm 2001

孫滋溪 天安門前七十年代草圖 紙本掃描 19×59cm

華藝國際2018春季拍賣會

成交價:RMB 5,980,000

新中國成立不久,一位青年第一次來到天安門前,懷著激動的心情在天安門前照相。幾年過去,由於工作生活原因,他搬家至天安門附近居住。天安門前的一幅場景深深地吸引著他——來自祖國各地的人們,手提行囊,面帶風塵,排著長長的隊伍在等候拍照。多年前的他亦是如此。

來自對生活的直接觀察與親身感受,他用手中的畫筆記錄下來——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主題創作構思油然而生。一畫就幾十年,創作了《天安門前》3幅系列作品。這位曾經的青年,正是我國老一輩著名畫家孫滋溪先生。

新時代下的天安門

“我相當熱愛生活、關注社會,作為社會個體的藝術家,必須要敏感地對新時代、新生活嚮往,必須體現對社會的熱切關注和憂慮……”

——王丹

藝術家筆下的天安門都是什麼樣子?

王丹 鞦韆NO.2 布面丙稀 150×180cm 2006

華藝國際2017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RMB 74,750

生在四川長在四川的女性藝術家王丹,敏感地捕捉著新時代、新生活的變化,她認為這並不是社會或者哪個個體強迫她做的,而是出於自身本能。

她筆下的《鞦韆NO.2》正是以天安門為背景,表達出女孩子在新生活中的輕鬆、快樂與希望。天安門在她筆下,成為新生活、新希望的強有力保障。

藝術家筆下的天安門形式各異,這裡羅列的幾件作品不過是個引子,普天同慶之際,希望這個話題能勾出大家對家國情懷及當下時代的更多思考。

詳情可關注微信公眾號“華藝國際拍賣”,如有疑問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