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從民生之本做起——就業扶貧工作綜述

扶贫,从民生之本做起——就业扶贫工作综述

扶贫,从民生之本做起——就业扶贫工作综述

文丨中國勞動保障報記者 趙為

扶贫,从民生之本做起——就业扶贫工作综述

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重要環節,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長期堅持,還可以有效解決貧困代際傳遞問題。

總書記關於就業扶貧的重要指示,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情懷,是我們黨對人民的政治承諾,也是對人社部門的動員令。

人社部黨組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人社扶貧領導小組和就業扶貧專項組,把就業扶貧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擺在人社扶貧的突出位置,納入就業創業總體規劃,要求全系統上下增強政治擔當和責任擔當,做好攻堅克難打硬仗的思想準備,拿出切實可行的就業脫貧辦法,抓落實、促成效。

精準發力 摸清底數因人施策

就業扶貧,重在精準施策。如果不掌握貧困人員的真實情況和具體需求,就缺乏針對性,那麼再好的政策和服務也是事倍功半。因此,就業脫貧,首先要精準識別,摸清貧困勞動力基本情況、就業意願和就業服務需求,對症下藥,精準服務。

人社部與國務院扶貧辦加強信息銜接,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員中的勞動力基本信息,通過信息化手段分解下達到各貧困縣,指導各地全面聯繫、核查貧困勞動力就業失業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

“經過摸底調查,我們基本掌握了本地貧困勞動力的情況。”河北省沽源縣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依託各鄉鎮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所,沽源縣人社局工作人員對貧困村進行上門走訪,對貧困勞動力的就業失業狀況、就業需求等進行全面摸查,為提供精準化服務奠定了基礎。

在江西,人社部門通過上門走訪、電話聯繫、數據比對等方式,對全省貧困勞動力信息進行了再調查、再識別、再核實,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在湖南,人社部門核實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基本情況,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並全部錄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立起省內勞務協作脫貧工作對象實名數據庫。

掌握貧困人員的動態是前提,開展工作更需因人施策。

“精準掌握貧困勞動力的就業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就業機會, 才是脫貧良方。貧困勞動力每人每年至少能夠得到3個有針對性的崗位信息。” 河北省人社廳相關工作負責人介紹。

各地人社部門採取分類指導的方法,為未就業的貧困勞動力提供政策諮詢、就業指導、職業介紹、技能培訓等一對一免費就業服務。

摸清底數、制定並實施方案、專人幫扶……一連串幫扶到位、施策到人的精細舉措,成為全國各地落實就業扶貧政策的著力點。

扶贫,从民生之本做起——就业扶贫工作综述

創新思路 拓寬就地就近就業渠道

針對貧困勞動力更願意在家門口就業的實際情況,人社部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多渠道促進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各地人社部門紛紛行動起來,結合自身實際,通過扶貧車間等載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大力支持返鄉創業帶動就業,開發公益性崗位託底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

近年來,各地創新就業扶貧車間、社區工廠、就業扶貧驛站、衛星工廠等就業扶貧模式,通過規範建設標準和運行機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可持續發展,引導就業扶貧載體吸納更多貧困勞動力就業。

山東省的5771個就業扶貧車間,累計安排9.6萬人次貧困人員就地就近就業;安徽省的482個扶貧驛站,吸納12372名勞動者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3628人; 陝西省的117個社區工廠,吸納4600多人就地就近就業……這些星羅棋佈、大大小小、不同形式的就業扶貧載體,承載的是相同的就業脫貧夢。

如何發揮返鄉創業帶動就業脫貧的示範效應,實現 “扶一個、 帶一片”?江西省人社部門經過不斷的實踐摸索,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郭益鵬大學畢業後,受到家鄉創業政策的感召,回到家鄉江西省萬載縣創業。2017年,他創辦江西小故食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從事綠色農產品生產。如今,“小故食”已帶動周邊許多貧困戶從事相關產業,使他們通過穩定就業提高了收入。

“我們的綠色蔬菜種植基地正在建設之中,未來還將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讓更多鄉親靠自己的雙手走上脫貧致富路。”郭益鵬說。

郭益鵬是江西省眾多返鄉創業帶動就業的成功者之一。 “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員返鄉下鄉創業, 有利於培育發展新動能, 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鼓勵支持返鄉下鄉創業, 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說。

“我們根據創業者的需求,加大政策扶持、創業培訓、開業指導等服務力度,積極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開源蓄水’,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的就業問題。”江西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江西省已累計扶持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16.3萬人次,帶動64.1萬人次就業。

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為的是補齊就業脫貧最後的 “短板”。很多地方的人社部門將新增和騰退的公益性崗位重點用於安置貧困勞動力,並積極協調林業、交通等部門進一步統籌公益性崗位資源,開發養路、護林、護草、生態管護等就業崗位,託底安置就業困難的貧困勞動力。崗位雖 “小”,卻讓就業脫貧路上,不落下一人。

在陝西省西鄉縣,因病致貧的張濤沒有任何經濟來源。今年,西鄉縣人社部門將他安排在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上。他幹起了鄉村保潔員工作,生活逐漸好轉,人也精神了很多。

放眼全國,有不少像張濤這樣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三無”貧困勞動力,在公益性崗位上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增加了收入。

開展勞務協作 提高組織化程度

勞務輸出是增加收入的有效辦法。人社部要求各地依託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開展省際勞務輸出,推進省內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的省內勞務協作。很多地方的人社部門利用政策優勢、信息優勢,積極組織貧困勞動力外出就業。

“政府幫我們聯繫了務工點,我們參加免費培訓後就上崗了。”2017年,家住陝西省勉縣的貧困人員黃超和楊芳妹夫妻二人在人社部門的組織下,赴江蘇省海門市務工。如今,夫妻二人的年收入達4萬元,家庭經濟狀況大為改觀,一家人已經脫貧。

黃超和楊芳妹能夠脫貧,得益於江蘇省與陝西省簽訂的省市縣三級勞務協作協議。根據協議,輸出地負責摸清底數,準確掌握貧困人員中有就業意願和能力的未就業人員及已在外地就業人員的基本情況,因人因需提供就業服務,有組織輸出勞動力;輸入地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動員企業提供崗位,實現人崗對接,保障穩定就業。

類似蘇陝兩省開展省際勞務協作,以及省內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開展勞務協作的做法,還有很多。京津冀魯勞務協作、甘肅天津勞務協作、廣州黔南勞務協作……一條條省份間、城市間的連線,構成了全國勞務協作的經緯網,傳遞著就業脫貧的希望。

就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硬仗,是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大事。各地人社部門全力以赴,把群眾的期待化為不竭的工作動力,將就業扶貧作為人社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完善就業機制上下功夫,在激發內生動力上想辦法,務求扶貧務實、脫貧紮實、成效真實。

與此同時,各地人社部門統籌社會各方資源增加就業崗位,加強園區和企業聯動,定期發佈崗位信息和組織招聘,建立貧困勞動力就業培訓機制,以擴大就業為目的招商引才,探索貧困人員就業補貼辦法……諸多舉措,推動就業扶貧工作向制度化、規範化方向發展。

據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已累計幫扶834萬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

扶贫,从民生之本做起——就业扶贫工作综述
扶贫,从民生之本做起——就业扶贫工作综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