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母系基因的演義

在東北亞地區來說,母系mtDNA D所佔比例越高,越向南頻率越低,它是東亞和美洲印第安人非常多見的類型,在亞洲,D在北亞、日本、韓國、中國北方、西伯利亞出現頻率都很高,但恰恰在兩者的中間——環渤海地區、中國南方,出現頻率卻略低。

阿留申人(Aleutian),美洲、亞洲北部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半島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半島;另有部分人於19世紀初移居到科曼多爾群島(俄羅斯),是前蘇聯最小的民族之一。屬蒙古人種北極類型,屬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體質特徵、語言和文化與愛斯基摩人相似。此民族母系幾乎都屬於D4e1基因,佔有百分之百,所以她們的原生體質特徵非常明顯,表現為未受外族干擾遺傳的D系種族類型。

母系線粒體:mtDNA D

年齡估算:40,000到60,000年

可能的起源地:印度

分佈地區:東亞、北亞、美洲

祖型:mtDNA M

子類型:D4

中國母系基因的演義

從體質人類學來看,她們D系面部極為扁平又寬闊,蒙古褶單眼皮、鼻骨低平、身材嬌小,可能是北方東亞人種外貌特徵的遺傳基礎和奠基者。同理,東南亞母系M/M7是南方東亞人種外貌特徵的最大因素。早期母系M/D是父系C/D的原配,均屬亞洲最早的原住民,也稱為老亞洲(原始型)東亞人種。

父系O及其原配母系BF北上遷徙,和古亞洲原住民長期混血,形成了現代東亞人種。

中國母系基因的演義

中國母系基因的演義

由此圖看出,古亞洲母系mt-M/D4在山東呈現低頻分佈,卻高頻分佈於中原及其北方地區。中日韓蒙父系基因差異極大,並非同一祖先,卻具有類似的東亞人種相貌特徵,是因為他們共享高頻古亞洲母系mtDNA M/CDEGZG基因,基本上都屬於亞洲東亞人種。

中國母系基因的演義

波利尼西亞人母系百分之百全是mt-DNA B41a1a,表明新亞洲母系mtDNA B以五官立體化、雙眼皮大眼睛為特徵,幾乎沒有蒙古特徵,與阿留申人母系D4(面部扁平度大、鼻骨低平、蒙古褶單眼皮)完全相反。

mt-N、mt-M同時從非洲母系L3分化,當初體質相近。mt-N分為西路遷徙和東路遷徙。部分mt-N選擇東路遷徙,與mt-M一起,跟隨父系Y-C/D,最早進入亞洲,便成為亞洲和大洋洲最早的主人,也就是古亞洲原住民,長期適應亞洲特殊環境,進化成東亞人種體質(面部扁平度大,鼻根低,單眼皮),原始蒙古人種是以古亞洲父系C3與母系M/D為原本基礎的,最有代表性。但另一部分mt-N西路遷徙時再突變分出泛歐亞人種mt-R。大部分mt-R仍然走西路遷徙,覆蓋了西亞和歐洲,奠定了高加索人種基礎。但小部分mt-R再分出mt-B/F,改選東路遷徙,跟隨父系O一起遷徙至亞洲,最晚才進入亞洲,也叫做新亞洲類型。由於古亞洲母系分佈廣泛,自帶的常染基因佔有壓倒性優勢,把新亞洲常染基因稀釋掉了,還是以東亞人種為主體。但是,原始蒙古人種注入了更多的新亞洲成分,進化成東亞人種,也就是新東亞人種。

父系Y-C/D攜帶母系mt-M,最早進入亞洲。但是,目前父系Y-C/D沒能像母系mt-M覆蓋亞洲大部,卻退縮至亞洲邊緣惡劣地區。母系mt-M能覆蓋了亞洲大部,分佈更廣泛。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基本上是母系原始社會,以狩獵、採集為生。因為原始社會,女人負責採集,男人負責狩獵,女性採集勞動成果比男性狩獵成果高並穩定,所以女人地位高。由於狩獵、戰爭等危險作業,獲取的勞動成果很少,男性死亡率極高。這是父系Y-C/D一直沒能留下更多的後代的原因之一。

父系O與母系mt-B/F一起遷徙至亞洲,最晚才進入亞洲,創造了先進的勞動工具,掌握了農業生產技術,通過戰爭形式,佔據亞洲富饒地區,徹底淘汰了古亞洲父系Y-C/D,但收留了母系mt-M。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男子開始佔據主導地位,能持續地生產出足夠的食物供養更多的人口。與此同時,婚姻由對偶婚向一夫多妻制過渡,父權制隨家庭出現而產生,財產按照父系繼承,世系隨父系計算。這是父系O成為亞洲第一大單倍群的基本原因。

父系O攜帶原配母系BF向亞洲遷徙,當初人口很少。大汶口-龍山文化最早進入父系氏族社會,自東向西擴張,覆蓋了中原及其南北地區,當時中原開始實行一夫多妻制,雖然母系M/D喪失了原配男性C/D,但給父系O做妾成群,獲得更多的繁殖機會,使得他們後代體質上徹底被蒙古人種化。與此相反,大汶口文化時期環渤海淮海地區實行一夫一妻制,使得原配母系BF保持主體地位,這是山東母系R/BF不同於中原母系M的歷史由來,所以,相當多的山東人面部較有立體感,蒙古特徵不明顯。例如:2500年前臨淄墓地以mt-DNA B4/B5為主體,兼有一些mt-DNA H/U,2000年前臨淄墓地以mt-DNA R9/F為主,使得山東先民體質相貌稍異於中原。

古亞洲母系mtDNA M/CDEGZG是分佈極為廣泛,正好覆蓋黃種人地理分佈區,可能是黃種人外貌特徵(面部扁平度大、鼻骨低平、蒙古褶單眼皮、個子不高等)的奠基者。新亞洲母系mtDNA R/B/F在基因突變點上接近歐洲母系,黃種人體質中的五官立體化、深目大眼、雙眼皮、多鬍鬚等暗白人特徵,可能是由於 R/B/F起到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