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報客戶端

又有孩子被悶死在車內!

6月27日下午,湖南湘潭某小區,一名小男孩被發現死在自家車內。死者家人稱,當時孩子跟著父母外出,回來時在車上睡覺。他們以為孫子還跟著父母,等家人發現異常,孩子已經在車內死亡——事實上,兒童被困車內發生慘劇的情況早已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有統計顯示,從2006年到2015年,至少發生20起兒童被忘在車內的事件,不少孩子因此失去生命。

成都商报客户端

出事車輛據稱就是這輛白色SUV

近幾年,幾乎每到夏天,都有類似的慘劇發生。

■2011年9月,湖北荊州,兩名孩童被遺忘在幼兒園小車內長達一天,直到當天下午放學時才被發現,不幸身亡。

■2012年6月,浙江台州,3歲孩子被父母獨自留在車上,直到凌晨三點,在外的父母才想起孩子,打開車門後孩子早已沒了呼吸。

■2013年7月,湖北黃石13歲男孩丁丁被“遺忘”車中,2個多小時後被發現時已昏迷,體溫40度以上,搶救無效死亡。

■2014年8月 福建晉江2歲女孩小歡跟大舅和大姨回家路上在後座睡著,大舅以為小歡跟大姨在一起便鎖車回家睡覺。第二天發現小歡已死亡。

■2015年4月1日,上海松江一名家長外出辦事時,將19個月大的女兒鎖在車內數小時,導致孩子昏迷不醒。聞訊而來的護士,急忙將孩子接進急診搶救室,但是,在接氧、氣管插管等一系列措施跟進後,還是沒能挽回孩子的生命。

……

如何防範悲劇再次發生?除了呼籲父母們增強安全意識之外,家用車本身是否也存在改進的空間呢?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進行了一項關乎生命的測試,受測的20款車儘管全部都能在上鎖後從車內開門,但一些車型需要車內人員撥動開關或是拔起鎖銷,這對於兒童來說仍可能是一道鬼門關……看完這篇文章,會讓你受益匪淺轉發這篇文章給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可以救命

慘劇:車窗玻璃滿是手指印

汽車悶死孩子為何年年上演?

據當地媒體報道,不幸遇難的男童小天(化名)還不滿4歲,當天上午他跟著父母外出,當時同車的共有四個孩子,還有其他幾位大人。中午11點左右,他們一行回到小區,車子停在了樓下,當時小天在後座睡著了。其餘幾名大人就把孩子帶下車,單獨留著小天在車內。直到下午5點左右,家人才發現小天不見了,被家人發現時,孩子已經死在車內。據小區居民介紹,出事的是一輛白色越野車。報道中稱,這臺越野車窗戶貼了玻璃膜,從外側很難看清車內的情況,車窗玻璃上滿是手指印。“可能是孩子想出來,開不開門。”居民李女士說。

實測1

高溫;車外28℃,車內37℃

密閉車廂易引發“熱射病”

在夏季,受太陽照射的密閉車輛,車內溫度很容易升高到危及生命的程度。昨日中午,成都商報記者進行了實驗,儘管當時天空並未放晴,停放在地面的紅色轎車,內部氣溫在10分鐘內就從28℃升高到37℃,而儀表臺的表面溫度已經逼近40℃。根據天氣預報資料顯示,發生悲劇當天,湘潭白天的最高溫度為36℃,而小男孩被關在車內長達5小時。可以想象,當時車內的環境是何等的惡劣。

成都商报客户端

昨日中午,儘管成都是陰天,在停放地面20分鐘後,車內仍然熱到了近37℃

成都商报客户端

昨日中午,儘管成都是陰天,在停放地面20分鐘後,車內儀表臺溫度超過39℃

汽車內空間狹小,而且密封良好,外界的新鮮空氣很難進入車內。被關在車內的孩子很快就會由於缺氧而出現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如果孩子同時伴有劇烈活動,這種反應還會加劇,嚴重時會出現昏迷甚至窒息死亡。

夏天氣溫高,車內溫度更高,孩子如果被鎖車內,很容易中暑、脫水甚至發生“熱射病”。有研究表明,當氣溫達到35℃時,陽光照射15分鐘,封閉車廂裡的溫度就能升至65℃,在這樣的環境裡待上半小時就能致命;在陽光直射下,密閉車廂內的溫度可在一小時內上升約20℃,因此即便車內最初溫度是26℃,1小時後也會超過40℃。在這樣的高溫下,孩子體溫上升、體內水分散失的速度遠比成年人快,他們的呼吸系統和耐熱能力又不如成年人,因此很可能發生“熱射病”,即因體內熱量過度積蓄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直至死亡。

實測2

上鎖後車內能否開門

小小開關或成安全隱患

成都商報記者進行了一項實測:從車外使用鑰匙鎖好車,然後測試是否能從車內打開車門。

在接受測試的20款車中,所有車型全部都能在上鎖後從車內開門。然而,一些細節上的差別,卻可能成為兒童安全隱患——在受測車型中,沃爾沃XC60、沃爾沃V60、奔馳A級、奧迪Q3、大眾寶來、福特嘉年華、雪鐵龍愛麗舍等均可以在上鎖後直接拉動門把手打開車門,其中沃爾沃、奔馳等車型還同時具備聲光警報。

成都商报客户端

受測的沃爾沃能在上鎖後從車內開鎖,而且伴有明顯的聲光報警

而其餘一些車型,則需要車內人員撥動門把手旁的開關或是拔起鎖銷,才能進而打開車門,包括大眾捷達、大眾途銳、豐田雅力士L、豐田凱美瑞、日產逍客、現代ix25、現代ix35、雙龍享譽、長安逸動等,其中有所區別的是,豐田和現代的部分車型設置為駕駛座可以直接打開,而後座則需要手動撥動開關。

成都商报客户端

老款捷達在上鎖後,需要拔出鎖銷,才能打開車門

成都商报客户端

ix25和ix35後排車門都需要扳動開關才能打開

成都商报客户端

豐田雅力士L可在上鎖後從車內開門

成都商报客户端

豐田雅力士L車門上的開關,處於本圖狀態才可開門

對於後一部分車型來說,如果兒童被單獨鎖在車內,面臨的風險要大很多。對於認知能力還遠不如成年人的學齡前兒童來說,他們很可能難以完成撥動開關或是拔起鎖銷的動作。

而另一項原本是保護兒童的安全配置,更可能成為奪命兇手——現在大多數車型都配備了後門兒童鎖,它原本是保護兒童不會在車輛行駛時打開車門引發事故。

然而一旦設置童鎖生效後,後車門無論如何也不能被從內部打開,一旦孩子被困車內,幾乎沒有生路。

呼籲:車企理應更重視

增加裝置成本不高,卻可杜絕悲劇

如何避免悲劇重複上演?首先仍然是呼籲父母們增強安全意識:儘量減少讓孩子單獨留在車子裡的機會;同時應教孩子學會開車門如果無法打開車門,則可以教他們按車喇叭,以引起路人注意以便施救

另一方面,汽車廠商也應該盡到應盡的責任,增加一些必要的安全設備。不論是需要手動操作開關,還是看似固若金湯的“兒童鎖”,毋庸置疑是為了保障車輛行駛中車門不會被輕易打開,引發嚴重的事故。但可否設置發動機或電路與車門鎖的聯動裝置,當車輛熄火後,在保持外部無法進入車內的情況下,解除內部車鎖(特別是兒童鎖),保證能用最簡單的操作從車內開門呢?這樣既不會增加太大成本,也不會影響車輛防盜,而一旦出現兒童被鎖或是車輛浸水,卻能夠讓車內人員更容易逃生。或者是否可以增設車內感應裝置,當車內有人被困時,可以向外界發出信號或是自動打開逃生通道呢?

物聯網、自動駕駛……現代汽車中的科技已經逼近了“科幻片”的概念,對於安全性的考量也越來越受重視。汽車在設計時,理應更多考慮孩子被獨自鎖在車內的情況。畢竟,生命是無價的,更何況是孩子們的生命。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桑田

看完這篇文章,會讓你受益匪淺轉發這篇文章給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可以救命

成都商报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