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的養殖戶不如新養殖戶搞養殖賺錢,原因讓人苦笑

目前,東北已經迎來了深秋,下了無數場雨,一場秋雨一場寒啊,對秋天最起碼的尊重,就是把襯褲掖襪子裡。

有的養雞朋友喜歡秋天,感覺秋天的雞好養,管理起來順手;有的朋友感覺秋天雞不好養,溫度不好掌握。其實各有各的道理,感覺秋天雞好養的,那你肯定掌握了秋天如何通風換氣的要點,並且運用的非常好。

幾十年的養殖戶不如新養殖戶搞養殖賺錢,原因讓人苦笑

飼養管理是個大課題,大課題裡分出無數小課題,都能說上三天三夜,而且不會重複,說實話,確實比較複雜、繁瑣、甚至矛盾。

我們都知道雞舍溫度夠用的情況下,通風越大越好,並且保證雞不感冒,道理都懂,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因為有的雞舍自身的條件就制約著你,讓你做不到這一點,例如:鍋爐“小馬拉大車”說白了,就是鍋爐升溫費勁,雞舍大鍋爐小這時候你怎麼去做通風呢?

幾十年的養殖戶不如新養殖戶搞養殖賺錢,原因讓人苦笑

在室外溫度不是太低的季節還可以,到了秋天怎麼辦?

你們說是不是這個情況,只要鍋爐升溫費勁的,通風都不會太好,通風不好,雞的毛病就多,尤其是氣囊炎。

雞越大,暴露出的問題就越明顯,因為隨著雞大,需要的氧氣量也大,通風不好,肯定會缺氧,尤其是鍋爐在雞舍內的時候。

鍋爐燃燒時需要的氧氣量,遠遠超出雞呼吸消耗的氧氣量,大概是雞消耗的6~12倍,當溫度不夠的時候,還不能犧牲通風來保溫,什麼意思呢?

即使雞舍的溫度低,通風量也得達到,不能燜雞。

矛盾不?相當矛盾了。

誰能把這個關係玩兒明白,養雞基本就OK了,這才是養雞技術含量的所在,這東西不是教的,得靠悟性,也得仔細觀察,養雞本身就是膽大心細的活兒,二者缺一不可。

幾十年的養殖戶不如新養殖戶搞養殖賺錢,原因讓人苦笑

中國有句俗話“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話大概是“大躍進”那個時代出來的,拿到現在來說的意思是,膽子大就能發大財,很自信,話說回來了,膽大得有心細來配合,養雞不是小買賣兒,成本高,利潤低,心不細錢都從手指縫溜走了。

很多人都問過我,為什麼雞越來越不好養,玩不明白了呢?

新養雞的選手都比老養雞強的太多,為什麼?

其實道理很簡單,我一直說不能拿老思想去養新病,否則你會懷疑自己的水平,病在變,環境也在變,唯有你的思想不改變,怎麼能跟得上養雞潮流呢?

新養殖戶,他能從老養雞戶得到一部分經驗,善於開發,變通,並且能很快的結合網絡的力量。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

並不是新養殖戶經驗多,而是會利用網絡,不過如此而已罷了。

更多養殖資訊或者文章,打開微信,添加東東禽病,後天回覆:葉秋,近距離和技術老師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