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語出驚人:軑侯夫人右臂骨折與《黃帝四經》失而復得有關

郭沫若語出驚人:軑侯夫人右臂骨折與《黃帝四經》失而復得有關

1972年,在湖南省長沙市東郊四公里的馬王堆連續發掘出四處墓葬。其中二號墓葬出土的文物中,有“軑侯之印”、“長沙丞相”、和“利倉”三枚印章,綜合一、三號墓葬其他出土文物綜合判斷,考古工作者斷定,這組墓葬是西漢初期軑侯利倉及其家屬的陵墓。後來命名的時候,這組墓葬被命名為“馬王堆漢墓”。

馬王堆漢墓的發掘誕生了很多令世界震驚的考古發現,例如薄如蟬翼的紗衣、“五星出利中國”的絲織品等,而最能讓整個考古學界興奮的,莫過於軑侯夫人辛追那具歷經近2000年時間而保持柔軟的溼屍。

郭沫若語出驚人:軑侯夫人右臂骨折與《黃帝四經》失而復得有關

屍體保持長久不腐爛在考古學界並不少見,例如埃及的木乃伊,以及許多得道高僧的不腐肉身。但埋葬在泥土之中,經歷近2000年時間能夠保持屍身完整和組織柔軟的,全世界目前為止僅此一例。當時就有國際考古專家感嘆:“這不僅僅是中國古人創造的奇蹟,也是全人類的奇蹟!”

但軑侯夫人辛追所創造的奇蹟並不僅限於此。1974年,日本一個考古工作隊在仔細觀看了馬王堆漢墓的有關展覽之後指出,從X光片上可以清晰看出,軑侯夫人辛追的屍體右臂曾經發生過骨折。

軑侯夫人生前是貴族,養尊處優,遠離各種勞作和危險。一個貴族女性生前發生骨折這樣嚴重的傷情,這一定意味著不同尋常的歷史事實。考古學界對於這一發現產生濃厚興趣。著名學者、考古學家郭沫若經過一番嚴密論證後語出驚人:“軑侯夫人的右臂骨折與崆峒山有關,與馬王堆出土的《黃帝四經》有關!”

郭沫若語出驚人:軑侯夫人右臂骨折與《黃帝四經》失而復得有關

《黃帝四經》是《經法》、《十大經》、《稱經》、《道原經》四部經典的合稱。剛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時候,因為這四部經典附於《老子》乙本之前,被稱為是《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後來經過專家的縝密研究,才發現這四部經書是失傳很久的《黃帝四經》。

《黃帝四經》成書於戰國中期,在《漢書·藝文志》中曾經記載過它的存在,但自漢朝以後,這四部經典就人間蒸發般地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黃帝四經》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它與《歸藏》、《道德經》、《南華經(老子)》一道,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性經典,是古代先賢聖哲關於哲學、美學、文學、藝術的智慧結晶。

而軑侯夫人與《黃帝四經》的關係,就需要從西漢初期的主流思想開始說起。經歷了暴秦之亂以後,剛剛建國的西漢王朝為了讓百姓休養生息,儘快從戰亂的創傷中恢復元氣,就極力推崇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研究黃老之學也在當時的朝廷以及民間蔚然成風。

郭沫若語出驚人:軑侯夫人右臂骨折與《黃帝四經》失而復得有關

軑侯,也就是辛追的丈夫利倉當時被漢惠帝任命為長沙相,漢惠帝又給利倉封侯,封地在今天河南省的息縣。息縣古稱“軑”,所以利倉的封號就是“軑侯”。一說認為“軑”國在今天的湖北省蘄水縣西四十里。這位軑侯利倉深得漢惠帝賞識,他既是一位管理有方、體恤民情的好官吏,也是一位熱愛文化、痴心於學的學者,特別是對於當時被奉為國學的黃老之學,他曾經做過深入探究。

軑侯在研究黃老之學的過程中,聽說了《黃帝四經》的存在,而且也根據有關資料判斷,斷定這四部經典的重要意義,於是就多方尋找,意圖能夠彌補這一重要的文化缺憾。後來,他聽民間流傳,《黃帝四經》是當年黃帝問道於廣成子的時候,根據自己的體悟親筆書寫的。

民間自古以來的確口口相傳,當年軒轅黃帝問道於廣成子的時候,的確在崆峒山下建造了一座茅草房,而且自從第一次見了廣成子並與之談話後,黃帝曾經在這座茅草房裡待了三個多月。用三個月多的時間體悟廣成子的啟發,並將自己的體悟記載成書。

郭沫若語出驚人:軑侯夫人右臂骨折與《黃帝四經》失而復得有關

於是,軑侯利倉就推斷,找到《黃帝四經》的唯一希望就是去崆峒山尋找了。但當時的軑侯利倉已經年老體衰,無法勝任長途跋涉前往崆峒山尋找《黃帝四經》的任務了。而且事關重大,他又無法委託他人。正在為難之際,他的夫人辛追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前往數千裡之外的崆峒山,為丈夫完成這個大海撈針的任務。

據民間流傳,軑侯夫人辛追為了表示自己的虔誠和對經典的尊重,她不帶隨從,不乘車馬,孤身一人,揹著12雙鞋子,從今天的湖南省長沙市附近啟程,踏上了前往遠在西北的崆峒山的路途。

作為一個平日裡養尊處優的貴族女性,一路上風餐露宿、歷經艱辛自不必說。等到辛追千辛萬苦到達崆峒山的時候,才發現一個遠比路程遙遠的困難在等著她:大山茫茫,人煙稀少,她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尋找經書。但這個堅韌不拔的女人始終沒有灰心喪氣,她餓了採野果,渴了飲山泉,在崆峒山的各個溝壑、山峰之間來回奔波,終於在一次冒雨登山的過程中滑落山崖,摔斷了右臂,當即她就疼得昏了過去。

郭沫若語出驚人:軑侯夫人右臂骨折與《黃帝四經》失而復得有關

磨難的盡頭,便是考驗的結束。等軑侯夫人醒來的時候,發現是一個牧羊人救了她。牧羊人將受傷的辛追揹回了家,給她的傷處敷上了草藥。辛追在牧羊人的草屋裡半醒半昏地躺了三天三夜。到了第三天夜裡,辛追夢見一個樣貌模糊的道人來到她的面前,拍打了一下她的右臂骨折處,然後放下了一個包袱就轉身消失了。

夢醒之後,軑侯夫人辛追發現自己的骨折竟然已經痊癒,面前果真放著一個包袱,打開一看,裡面是幾卷帛書。那幾卷帛書,就是讓自己的丈夫念念不忘、也讓自己吃盡苦頭的《黃帝四經》。

拜謝了崆峒山之後,辛追歸心似箭,立即僱傭車馬返回了長沙,將失傳已久的《黃帝四經》交給了自己的丈夫軑侯利倉。《論語》上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軑侯利倉的手捧嚮往已久的《黃帝四經》,如飢似渴地研讀了七天七夜,然後懷抱著經書,非常滿足地永遠閉上了眼睛。

郭沫若語出驚人:軑侯夫人右臂骨折與《黃帝四經》失而復得有關

看到丈夫如此痴愛《黃帝四經》,辛追在安排利倉的埋葬事宜的時候,將經書嚴密包裹以後,放在了陵墓的密室內給丈夫陪葬。直到近2000年後的1973年,《黃帝四經》能夠再次問世,與當年辛追千里尋經、藏經陪葬的功勞密不可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