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的能力,決定了你孩子的未來!

小飛老師說:

你的孩子,有沒有經常跟朋友發生衝突?

他能快速跟陌生小朋友玩在一起嗎?

很多家長都諮詢我,孩子被欺負/欺負別人怎麼辦?孩子不喜歡跟小朋友玩怎麼辦?孩子最好的朋友不跟他玩了怎麼辦?

其實,這些問題,都涉及社交能力。

如果孩子學會社交技能,他們便不會總在跟別的小朋友相處時,出現各種不愉快,甚至沒人跟自己玩!


交朋友的能力,決定了你孩子的未來!


交朋友,對孩子來說是像呼吸一樣的剛需


前幾天有個用戶給我留言,說孩子跟哥哥玩,總是被哥哥又打又咬的。

孩子大哭,可是,過不了一會兒,他又要找哥哥玩,所以問我該怎麼辦。

在詢問之下,我得知,原來孩子身邊根本就沒有別的朋友,所以他的玩耍需求只能在哥哥那裡滿足。他不是多喜歡哥哥,是沒得選啊。


交朋友的能力,決定了你孩子的未來!


我建議這位家長多帶孩子出去玩。

也許你要問了,出門遇到的可能是陌生的小孩,而且很可能每次出門遇到的小孩都不一樣。

這種情況下,如何引導孩子主動交友?如何鼓勵孩子走出第一步,並且交友成功?又如何化解孩子們相處時的矛盾衝突呢?


交朋友的能力,決定了你孩子的未來!


交朋友,要考慮孩子的發育規律

你有沒有發現,10個月以前的孩子,很少跟其他小朋友有互動玩耍?

小寶寶喜歡自己玩,他們可以盯著一串風鈴很久,也會沉浸自己的身體中無法自拔,吃手吃腳啃胳膊,跟自己玩的不亦樂乎。

這個階段,孩子是在確認自我。

他們通過對自己身體的不斷確認,來確定這是“我的”,這是舒適安全的。

這個階段,家長不要因為孩子不喜歡跟別的小朋友互動,就認為孩子有社交問題。要經常帶孩子出去見人,但不要糾結他的社交。


交朋友的能力,決定了你孩子的未來!


10個月到2歲前的寶寶,就會觀察別的小朋友在幹嘛了,雖然還是比較喜歡跟自己玩,但他們會隨時注意同伴的動態,也會出現搶玩具和打人的現象。

這時候,家長就要加強對孩子的社交引導,要開始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糾正他的初次錯誤行為,及時表揚好的行為。讓孩子形成良好的社交表現,為以後打基礎。

2到3歲之間,家長就需要刻意去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會跟小夥伴一起玩,雖然可能沒有互動,但他們已經會模仿別的小朋友。

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能練習社交的平臺,他們一般也要上幼兒園了,在幼兒園裡可以交到固定的朋友培養社交能力。平時家長也要多帶孩子出去玩,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

跟同齡人玩耍的機會越多,孩子的社交鍛鍊也就越嫻熟。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社交技巧。

2到8歲,是孩子社交力成長的關鍵期,這個階段,比較容易通過家長的引導,讓孩子成為更受歡迎的人。

所以,小飛老師今天的社交引導,只針對8歲前的孩子。


交朋友的能力,決定了你孩子的未來!


如何幫助孩子交朋友?

當寶寶發現一幫小朋友,想要跟他們玩,卻被屢屢拒絕時。

我們可以怎樣做呢?

小飛老師提供兩類方法給大家。

一個類基於心理層面,一類基於技巧層面。

當孩子總被人拒絕時,心裡是委屈的,也是不知所措的。他們會自信心缺失,不敢再去嘗試。

這時候,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孩子的挫敗感。

我們可以把交朋友,變成一個遊戲。

跟孩子說:“好了,你去挨個問問小朋友們願不願意跟你玩,看是願意的多,還是不願意的多,爸爸/媽媽幫你數著。”

這是問題的轉化,當孩子的目的不是交到朋友,而是把交朋友本身當成一個遊戲時,別人的拒絕,對他來講,就只是個數字了,他會淡化拒絕的挫敗感,沉浸在遊戲裡。

當然,不管怎樣轉化,要是到最後也沒有人願意跟他玩,孩子一定會不開心。

所以,安撫情緒的方法有萬萬種,最終還是需要解決問題的辦法。

家長可以教給孩子看問題的本質。

引導孩子去思考,別的小朋友為什麼不願意跟你玩呢?

你要怎樣做,他們才願意跟你玩呢?

我們要教給孩子看懂別人的需求,這是一項能影響孩子一生的本領。


交朋友的能力,決定了你孩子的未來!


舉個例子。

飛慕課的導師李巖老師,在他的課程《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力》(點擊標題可查看)中,就舉了一個這樣的例子:

第一天,導師的女兒在小區玩,這時來了一個小男孩,男孩問孩子們在玩什麼,過了一會沒人理他,男孩又試圖幫忙,教別的小朋友怎麼玩,卻被嫌棄了,於是他一生氣,就搞了破壞,矛盾激化,男孩的姥爺把男孩拉走告終。

第二天,男孩又嘗試跟小夥伴們一起玩,導師知道男孩是自己女兒的幼兒園同學,大家嫌他調皮,不想跟他玩,要是男孩再像昨天一樣,應該還是會吵起來。

把這個難題交給男孩自己處理,他是處理不了的,如果他自己能處理,就不會在幼兒園一直不討人喜歡了。

這時,導師決定幫他。

導師想到之前女兒來問自己討水,想去澆沙子,導師沒給她,女兒還挺失望的。於是導師把男孩叫來,讓他拿著水過去幫忙,大家看著男孩拿著水過去,非常開心,很自然地接納了他。

孩子的群體也是一個小社會,社會中有領頭的孩子王,也有大家默認的規則。

一開始倒不是孩子們故意不跟男孩玩,而是每個人都在忙著玩,沒看到男孩有什麼用而已。

想要讓別人跟自己玩,就要引導孩子去觀察別人在幹什麼,自己有什麼能幫得上忙的。


交朋友的能力,決定了你孩子的未來!


再舉個例子。

還是這位導師,有一次,導師帶著女兒在紐約的一個遊樂場玩,然後,來了8、9個當地的小朋友,導師的女兒想要跟他們玩。

她先站在旁邊觀察,發現這些孩子裡的孩子王,是一個黑人小男孩,他們好像在搭一個醫院,黑人男孩負責搭,其它孩子負責找材料。每個孩子找來的材料,都要給黑人男孩挑選,他來挑出可以用的,和不可以用的。

觀察完之後,導師的女兒就去尋找材料了,回來把材料攤在黑人男孩面前,男孩猶豫了一下,挑出了能用的東西。

然後導師女兒又去尋找材料,每一次都被採納,很顯然,她被接受了。

過了一會,導師喊女兒離開,黑人男孩還捨不得,跟導師說:“能不能讓她再玩一會兒?”

當孩子懂得去觀察別人的需求,並且主動遵守群體的規則時,就會被接納。

這個方法百試不爽,專用於想加入很多小朋友時,因為,找一個落單的小朋友玩,一般不會被拒絕,只有想加入群體,才需要看明白小群體的需求。


交朋友的能力,決定了你孩子的未來!


還有個常見的例子可供大家學習。

有個紀錄片,叫《零零後》,它從幼兒園開始追蹤一幫零零後小孩直到中學。其中有一集,叫《朋友這件事》,裡面有個小男孩叫樂樂,他特別懂得,如何加入一個看起來根本加入不進去的小朋友群體。

有一天,他想跟一個小女孩玩,但小女孩已經有了一個好朋友,樂樂先是用誇張的動作來吸引注意,沒有成功。


交朋友的能力,決定了你孩子的未來!


然後跟著他們去玩過家家,他先觀察他們的遊戲規則,然後入鄉隨俗,自己也像他們一樣按門鈴進去,學他們說著編的人物情節,還試圖引導劇情走向,但他的建議不被採納,又失敗了。

他雖然按照規則,被准許進入,但大家都在玩自己的,讓他無處插手,很是尷尬,樂樂逃跑了。但過了一會兒,他又回去,繼續嘗試。


交朋友的能力,決定了你孩子的未來!


這次他先把門拉出一個口子,找到最有話語權的孩子說門關不住,尋找存在感,然後一雙小眼不停地觀察周圍,試圖找到機會插入話題,但這是個穩定的家庭結構,有爸爸有媽媽有孩子,他想做爸爸,但沒機會,於是選擇跟布娃娃一起做孩子。

但這只是他的緩兵之計,先加入遊戲再說。

終於有一天,扮演爸爸的小朋友生病不能來,樂樂自薦當爸爸。他上去就披上毛巾,打扮酷酷的,還裝作生病,討得小女孩關心,遊戲就玩開了。

三歲看大,七歲見老。等長大後的樂樂要出國留學之時,依舊還是如此會交朋友,他在家學習英語,瞭解當地文化,避免自己說了什麼不能說的詞,申請當地人用的社交賬號,人還沒去,就想好了怎樣做才能快速融入群體,社交儼然已經成了他的技能。

對此,樂樂的媽媽評價,樂樂跟他爸爸一樣,都非常懂得與人相處之道,就像是天生的。


交朋友的能力,決定了你孩子的未來!


其實,這哪裡是天生的,就是因為爸爸如此,樂樂才會如此啊。想要孩子懂得與人交往,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

我們這樣不是為了改變孩子的性格,內向外向都有其好處,只是要教會孩子,在想要跟人做朋友時該怎樣做。

通過上面三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孩子想要融入一個群體,必須要讓自己有用。

否則,人家在一起玩的好好的,為什麼要讓一個陌生人加入?

觀察小朋友們的需求,找機會參與進去,是交朋友的必要步驟。

一開始孩子不會做,父母要幫助孩子發現需求,並融入進去。並且帶著孩子們玩一會,直到孩子們互相不再尷尬。

紀錄片中還有很多孩子真實的交朋友場景,飛粉們可以去網上搜來看看,應該會有很大啟發。


交朋友的能力,決定了你孩子的未來!


如何解決孩子間的衝突?

幫孩子交到朋友之後,看著孩子們打了起來,搶了起來,我們又該怎樣幫助孩子化解衝突呢?

當孩子們之間發生問題的時候,三歲以內的,要多做些引導。

1、不要讓孩子搶/打回去

對於性格溫和的孩子來說,不是你叫他搶/打回去,他就能做到的,孩子辦不到就會覺得自己無能。況且,這種簡單粗暴的回擊,不止對孩子們的關係有害,還會讓孩子錯過學習的機會,他們這次沒學會化解衝突,直接學會了搶/打,那要是下次遇到打不過的呢?

所以,我們要教給孩子粗暴之外的應對方法。

2、鼓勵言語反擊

發生事情之後,讓孩子不要一味哭,而是去學習用語言反擊,比如:你不要這樣,這是不對的,你要向我道歉。

如果這樣也沒用,就讓孩子向家長表達自己的委屈,請家長幫忙。


交朋友的能力,決定了你孩子的未來!


3、給孩子幫助

當孩子向家長傾訴時,你一定要對孩子的情緒表示認可,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孩子:“你的玩具被拿走了,很傷心對不對?我來試試,幫你拿回來好不好?”

你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是可以幫助他的,信任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前提。

家長切記不要自己情緒失控,過去之後要跟對方商量,一般情況下,對方小孩都不會堅持不給,如果對方小孩實在不講理,就帶孩子去玩別的東西,不要把自己的情緒傳染給孩子。

至於三歲以上的,家長不宜過多幹涉,也不要先入為主的判斷孩子被欺負,要淡定一點,只需引導,不要說教。

關於如何解決孩子與朋友們的衝突,小飛老師以後還會詳細寫。

之前我有寫過一篇文章,教孩子如何避免被欺負,裡面有更多方法,小飛老師今天就不寫更多了,感興趣的飛粉可以點擊標題閱讀:《孩子被欺負時,你這樣做超管用》

由於今天的主題是教給大家如何幫孩子交到更多朋友,所以關於處理孩子被欺負和欺負別人的方法,就沒有詳細介紹。如果飛粉們覺得很需要這方面的知識,而現有的文章無法滿足需求,請在文尾留言,可以描述一下孩子遇到的具體場景,如果有很多人需要,小飛老師會專門寫一篇文章來討論。

今日話題

猜你還想看

你再不忍心,也要趁早教孩子這些

你這樣鼓勵孩子,反而會害了ta

為什麼孩子不能太聽話?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

老闆說

每一條評論

都給小飛老師一塊錢獎金呢!

一個分享轉發兩塊!

我加班的宵夜就靠泥萌了

拜託拜託

交朋友的能力,決定了你孩子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