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活著,今天95歲丨觀注·王進喜

如果他活著,今天95歲丨觀注·王進喜


百字觀:如果他活著,今天95歲

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於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15歲時到玉門油礦當童工,新中國成立後到玉門鑽井隊工作,1960年3月王進喜帶領1205鑽井隊從玉門日夜兼程來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這期間,他曾連續苦幹3天3夜,餓了,啃幾口凍窩窩頭;困了,裹著老羊皮襖打個盹。他曾組織全隊職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鑽機,用“盆端桶提”的辦法運水保開鑽。他曾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壓井噴……因此被譽為“鐵人”。1970年11月15日,他在被確診患胃癌7個月後,因醫治無效逝世,年僅47歲。如果他活著,今天95歲。

如果他活著,今天95歲丨觀注·王進喜


善德注: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手下無困難

作為“百年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王進喜因他的“鐵人精神”被寫進了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他生前不止一次說過的那句“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手下無困難。”更成為了一個時代回聲。

王進喜在玉門油田時,一段時間很多鑽機因沒有鑽頭而停鑽,當時還沒有國產鑽頭,靠進口來不及,王進喜便組織青年突擊隊從廢料堆裡找回許多舊鑽頭,架起大鍋煮去油汙和泥沙,擦去鏽,拼裝成可用的鑽頭,半年內打了5口井,既節省了開支,又沒耽誤生產。

王進喜剛到大慶時,腳下荒原一片,朔風呼嘯,滴水成冰,吃的是玉米麵炒麵,住的是四壁漏風的馬棚。沒有公路,吊車、拖拉機不足,設備在火車上卸不下來,面對這種困難,王進喜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帶領全隊30多個人用繩子拉、撬槓撬、木塊墊,將60多噸重的鑽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打井需要水,可當時沒有水管線和水罐車,為了搶時間,王進喜決定用臉盆端,硬是帶領大家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了鑽。王進喜率領的1205鑽井隊被譽為“硬骨頭鑽井隊”。

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後,王進喜的腿被滾落的鑽桿砸傷,應該住院的他卻拄著柺杖纏著繃帶連夜回到井隊。在第二口油井即將發生井噴、且沒有重晶石粉的危急時刻,王進喜當機立斷用水泥代替。由於沒有攪拌機,水泥沉在泥漿池底,王進喜便扔掉雙柺,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在他的帶動下,工友們紛紛跳進泥漿池。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奮戰,井噴被“制服”,油井和鑽機保住了,但王進喜身上卻被鹼性很大的泥漿燒出了大泡,房東老大娘見他連續幾天幾夜奮戰在井場沒有回來,感慨地說:“王隊長真是個‘鐵人’啊!”從此“王鐵人”的名字傳遍了油田,並響徹了全中國。(圖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