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喜簡介 王進喜的事跡

王進喜簡介

瞭解王進喜簡介得知,王進喜生於1923年,卒於1970年,享年47歲。王進喜簡介不僅提及了王進喜的基本資料,還提到了王進喜的生平經歷。王進喜祖籍是陝西大荔,後來跟隨父母前往甘肅玉門生活。王進喜的事蹟在中國傳開後,有人寫下這樣一句話,來讚揚王進喜崇高的奮鬥精神——“蘇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

王進喜簡介 王進喜的事蹟

王進喜

王進喜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父親名叫王金堂,母親名叫何佔信。王金堂四十歲時,王進喜才出生。1929年,甘肅玉門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災荒,為了活命,6歲的王進喜用一根木棍領著父親沿街乞討。少年時期的王進喜不畏強權,敢於同惡勢力進行抗爭。王進喜14歲時,為了躲避兵役,曾和大人們一起淘過金、挖過油。王進喜15歲時,和身強力壯的大人們在玉門油礦上班,雖然王進喜的年齡很小,但是王進喜幹著和大人們一樣的重活累活。

王進喜的師傅非常喜歡他,為了鼓勵王進喜,師傅便給他講了駱駝“攢勁”的故事。在師傅的影響下,王進喜對生活充滿了嚮往之情。在高難度的工作下,王進喜逐漸養成了堅毅不屈的性格。玉門解放之後,王進喜在1950年春通過考試,順利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1950年到1953年,王進喜一直在老君廟鑽探大隊工作。王進喜吃苦能幹的精神為他後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王進喜簡介 王進喜的事蹟

王進喜的事蹟

時至今日,王進喜的事蹟仍在中國大地上廣為流傳。世人一提到“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號,就會想到王進喜的事蹟。王進喜在大慶油田工作的十年裡,為我國石油事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得知王進喜的事蹟後,都親切接見表揚了王進喜,除此之外,還鼓勵全國人民學習王進喜不怕困難,不怕吃苦的精神。

1959年,王進喜作為石油展現的勞模前往北京參加群英會。當時,王進喜看到行駛的公共汽車上揹著“煤氣包”到處跑時,才知道國家極度缺乏石油。國家缺油的現狀刺激到了王進喜,身為石油開採工人,王進喜感到了一種莫大的羞辱。隨後,王進喜率領1205鑽井隊前往大慶開採油田。在第一次油田技術座談會上,餘秋裡號召全國四萬石油工人“學鐵人、做鐵人,為會戰立功,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1960年7月1日,會戰指揮部突出表彰了王進喜、薛國邦、馬德仁等人。

王進喜簡介 王進喜的事蹟

大會結束後,石油職工在王進喜的事蹟激勵下,出現了“前浪滾滾後浪湧,一旗高舉万旗紅”的局面。1960年,王進喜帶領1205鑽井隊,完成了21258米的開井記錄,讓中國石油大會戰取得了顯著的成功。在王進喜等石油職工的努力下,1960年底,大慶油田生產了97噸原油。為了讓後人永遠銘記王進喜的事蹟和王進喜的鐵人精神,我國陸續拍攝了以王進喜開採大慶油田為背景的影視作品,諸如《鐵人》、《創業》、《奠基者》等等。

王進喜的故事

提起王進喜,沒有人不知道王進喜的故事。王進喜在大慶油田工作的十年裡,為我國石油事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黨和政府為了表揚王進喜,便將他封為“全國勞動模範”。王進喜身上體現出來的鐵人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石油工人。時至今日,鐵人王進喜的故事依然在民間廣為傳頌。1960年,王進喜帶著一支鑽井隊前往達薩爾圖開鑿石油。

王進喜挖油田

再沒有開採工具的情況下,王進喜帶領隊員用滾槓加撬槓的方式,將22噸重的井架立在了荒原之上。而這就是東北松遼石油大會戰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運鑽機”的故事。快要開鑽油田時,水管還未接通,為了不耽誤開鑽進程,王進喜帶領工人拿著臉盆和水桶到附近的水池裡運水,在王進喜等人的努力下,鑽井隊一共端了50噸水。經過鑽井隊的艱苦奮戰,僅用了5天零四個小時便開鑿了大慶油田的第一口井。打第二口井時,王進喜不幸被機械砸傷,為了不耽誤工作,王進喜咬牙堅持工作。一天,突然出現井噴現象,當時沒有制止井噴的重晶粉,為了控制這一現象,王進喜當即決定用水泥代替重晶粉。

袋裝的水泥倒進泥漿中怎麼也攪拌不開。情急之下,王進喜摔掉柺杖,調圖齊腰深的泥漿中。待祖文等人在王進喜的鼓勵下,紛紛跳入泥漿中。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奮戰,王進喜等人終於戰勝了井噴。王進喜累倒在床,房東趙大娘非常心疼他,便說:“王隊長,你可真是鐵人啊!”於是,鐵人的名號就這樣傳開了。以至於人們在說到王進喜的故事時,都會想到他是鐵人的代名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