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历史名人:北洋水师总兵刘步蟾,懦夫还是英雄

用最通俗的语言,为您讲述最有趣的历史。

讲述历史名人:北洋水师总兵刘步蟾,懦夫还是英雄

如果你看过建国初拍的电影《甲午风云》,你一定会对里面的刘步蟾印象深刻。这个人与甲午战争中的逃跑将军方伯谦狼狈为奸,打压爱国名将邓世昌。方伯谦在丰岛海战中,挂白旗,向日本投降,但是他的手下不听他的,开炮打跑了敌舰。朝廷不知内情,赏赐了方伯谦,方伯谦却把开炮的手下开除了。他的手下投靠了邓世昌,告诉了邓世昌实情。然后,在朝廷对方伯谦的庆功会上,邓世昌质问方伯谦挂白旗是怎么回事?刘步蟾与方伯谦一唱一和,编造事情回答邓世昌。不仅如此,后来刘步蟾和方伯谦还在军营中散步邓世昌的谣言,在李鸿章面前诋毁邓世昌,导致邓世昌被逐出公堂。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刘步蟾贪生怕死,擅自改变军舰的队形,导致战事不利。这一幕幕都把刘步蟾刻画成了一个贪生怕死,作恶多端的形象,说句实话,笔者看了都气的不得了,看到后面丁汝昌扇了刘步蟾一巴掌可真是解气。然而真正的历史是这样的吗?

讲述历史名人:北洋水师总兵刘步蟾,懦夫还是英雄

《甲午风云》剧照,刘步蟾与方伯谦

刘步蟾和林则徐一样,是福建候官人,候官也就是福州。北洋将领大多是福建人,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洋务运动,左宗棠在福建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刘步蟾等人都是在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的,而且成为了第一期的正式学员。刘步蟾在毕业考试与1872年清政府对海军学生的考试中,均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考试是干什么的?考试就是用来选拔人才的。在社会学中,考试制度就是社会为了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发明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生活在社会的下层,而且是个少年,那就好好的抓住社会为你创造的机会好好学习,别信什么学习无用论。正因为自己出色的成绩,刘步蟾22岁就当上了一艘军舰的舰长。

讲述历史名人:北洋水师总兵刘步蟾,懦夫还是英雄

当然了,这仅仅是个开始。后来刘步蟾又被派往欧洲留学,留学归来,参与了很多军舰的建造,可以说是很有资历了。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建立,刘步蟾出任北洋舰队的右翼总兵,时年仅仅36岁,年纪轻轻就成了一品大臣。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考试是有多么的重要,在我看来,考试制度的选拔人才,促进阶层流动的功能,甚至比传授知识的功能更重要。

讲述历史名人:北洋水师总兵刘步蟾,懦夫还是英雄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9月17日,发生了所谓的黄海大战,这也是甲午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战。邓世昌作为致远舰的舰长,在军舰严重毁坏的情况下,想要跟日军吉野舰同归于尽,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船将士以身殉国。那么言归正传,刘步蟾在这场战斗中,到底有没有退缩呢?

讲述历史名人:北洋水师总兵刘步蟾,懦夫还是英雄

当时的北洋水师军中的英国参谋泰莱在现场。他回国后写了一本书,叫《在中国前方》。书中描写了刘步蟾“擅改队形、贪生怕死,存心发错呼吁,形成了北洋海戎行形紊乱。”后来,中国的学者到欧洲,读到了此书,认为这是甲午亲历者的史料,翻译成了汉语,传回了国内。那个时候的中国,崇尚西方的风气严重。宁可相信欧洲人,也不信清廷的记载。而且,《甲午风云》拍摄时,大多珍贵的史料都在台湾,所以对刘步蟾的形象就依照了泰莱的记载。

讲述历史名人:北洋水师总兵刘步蟾,懦夫还是英雄

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1977年,中国学者在《清末水军见闻录》中,发现了泰莱其实跟刘步蟾有过节,在书中就很不客观的杜撰了甲午海战的情况。黄海海战中,刘步蟾带头冲锋,击伤了很多艘日军战舰,完全不像泰莱记载的那样。后来,北洋水师兵败后,刘步蟾自杀殉国,可以说忠烈不亚于邓世昌。中国学界经过长时间的争论,最终确定了刘步蟾的正面形象。

讲述历史名人:北洋水师总兵刘步蟾,懦夫还是英雄

其实在历史上,忠,未必留下忠的名声,奸,也未必留下骂名。但是,这些仅仅都是一时的,在经过了时间的检验之后,历史最终会给你一个清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