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爛柯:李白在恆山上寫了哪個錯別字?

北嶽恆山綿延五百餘里,像行走奔跑的健兒,所以魏源才會形容“恆山如行”。關於恆山名字的由來也是說法不一:有的說恆山綿延橫向鋪開,“橫”與“恆”同音,因此取名恆山;有的說此山腳下有一條河流,古稱恆水,因此取名恆山。不管是哪種說法,恆山終究還是那座山。據說在西漢時期,恆山改過一次名稱,漢文帝名叫劉恆,為避他的名諱(míng huì),將恆山改名為“常山”。

一局爛柯:李白在恆山上寫了哪個錯別字?

“避諱”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制度,當你在寫字或說話的時候,如果遇到的這個字是帝王或尊長名字中有的字,你一定不能直接說出來,或者改用別的字代替、或者改用別的稱呼、或者缺省筆畫、或者乾脆空著不寫。秦始皇名叫嬴政,“政”與“正”同音,當時人們就把“正月”改為“端月”以避秦始皇的名諱。又如漢高祖劉邦的老婆名叫呂雉(zhì),“雉”是一種非常漂亮的鳥,當時人們為了避呂太后的名諱,就把這種鳥改稱為“野雞”。有一句俗語叫作“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也是因為避諱而來。據說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叫田登的人做了大官,有權有勢之後難免有些飄飄然,他下令在自己的管轄區域內任何人都不得說、不得寫“登”字,包括dēng、děng、dèng與“登”音同或音近的字。於是在整個地域內,再也見不到與“登”相關的字。其它的字都好辦,遇到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燈”該怎麼辦呢?這難不倒聰明的人們,他們用“火”來代替“燈”,於是每到月上柳梢的時候,家家戶戶都開始“點火”照明。這一年的上元節,按照習俗家家都要“放燈”,官府也支持這一習俗,張出告示寫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看到這一告示,人們心中竊笑,有好事者遂說出“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家喻戶曉的俗語,用來譏諷那些隨意弄權的人。

一局爛柯:李白在恆山上寫了哪個錯別字?

恆山上有一處著名景觀名叫懸空寺。懸空寺依山而立,下不接地,十幾根碗口粗、深插入地的木樁從底部托起寺院,遠遠望去,似乎懸在空中。寺院下面雖然立有木樁,但支撐懸空寺1500多年不倒的其實是那些表面上看不到的、橫插入山壁之中的飛樑。雖然懸空寺已經存在1500多年,但是一本名叫《時代》(TIME)的美國雜誌卻把它評為世界十大不穩定建築之一。懸空寺是所“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院。“儒”就是由孔子而來的儒教,“釋”就是從印度而來的佛教,“道”就是奉老子為始祖的道教。道教講玄、佛教說空,所以懸空寺最初的名字是“玄空閣”。

一局爛柯:李白在恆山上寫了哪個錯別字?

走入懸空寺最高處的三教殿,赫然映入眼簾的是正中危坐的佛祖釋迦牟尼(shì jiā mù n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如來佛,他的左手邊是儒家創始人孔子,他的右手邊是道家始祖老子,三人平等共處、其樂融融。

懸空寺下有一巨石,石上刻著兩個鮮紅大字“壯觀”(壯觀),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留下的墨寶。據說,當年李白來到此處,看到懸空寺如此奇巧,激動不已,揮筆寫下“壯觀”二字。寫罷,仍覺得這二字並不能完全表達出他的心情,於是又在壯字最後一橫上加了一點。我猜想,李大詩人言外之意是這懸空寺不止壯觀一點啊!

懸空寺旁有一小亭,亭中立有一塊石碑,上書“霞客遺蹟”。這是為了紀念《徐霞客遊記》作者、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而建,當年徐霞客來到這裡,也如同李白一樣,按捺(àn nà)不住心中的興奮,揮筆寫下四個大字“天下巨觀”,以彰顯懸空寺成就的奇觀。

一局爛柯:李白在恆山上寫了哪個錯別字?

恆山有十八景,其中一景名叫“弈臺鳴琴”。世界最早的字典之一、東漢人許慎著的《說文解字》中解釋說:“弈,就是圍棋。”所以,這一處景觀又叫琴棋臺,據說這裡是仙人下棋彈琴的地方。根據這個說法,有人在其旁邊寫下“一局爛柯”。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傳說晉朝的時候,有一個人到山中砍柴,走到一個石屋旁邊,看到兩個鬚髮蒼蒼的老人坐在一個平臺前下圍棋。他非常好奇,又喜歡圍棋,便走上前去觀棋。其中一個老人見他過來,從衣兜中掏出一個棗一樣的東西,讓他含在嘴中。這人接過那個東西,放入口中,頓時口舌生津,肚中也不覺飢餓。兩位老人棋下得出神入化,那人看得津津有味。一局棋還未結束,一個老人就開口對他說道:“你來這裡已經很久,該回去了!”那人看看天色已晚,便起身下山回家。當低身去拿放在地上的斧子時,他驚呆了:斧子的木柄已經爛成碎屑!那人下山之後,遇到更加奇怪的事情:還不到一局棋的時間,世界就已經變得面目全非,認識不得,哪裡還找得到自己的房屋啊!他四下打聽,才知道原來時間已經過去數百年,沒人認得他,也沒人能夠說清楚他的後人在哪裡!有人說,他去的那個地方是神仙住所,待上一會兒,世上就已過去數百年!後來,人們用“一局爛柯”來感嘆世界的變化轉移!“柯”就是斧子上的木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