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南嶽不是湖南的衡山,而是安徽的這座山

歷史上,南嶽不是湖南的衡山,而是安徽的這座山

只要稍具地理知識的人都知道,我國“五嶽”是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國古代歷史中的一段時期,南嶽並非衡山,而是位於安徽省的天柱山。

歷史上,南嶽不是湖南的衡山,而是安徽的這座山

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南巡,登臨天柱山,設臺拜祭,封為“南嶽”。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為了開拓南疆,才改湖南湘山為衡山,封為南嶽。其間近七百年的時間裡,天柱山一直以“南嶽”之稱享譽於世。

歷史上,南嶽不是湖南的衡山,而是安徽的這座山

自隋以後,天柱山逐漸被冷落。儘管唐、宋、明朝時天柱山是佛、道的興盛之地,但它再也無法迴歸往昔被譽為“南嶽”時的顯赫與熱鬧。

歷史上,南嶽不是湖南的衡山,而是安徽的這座山

儘管如此,也無法掩飾天柱山的雄偉和秀美,白居易的“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和李白的“奇峰出奇雲,秀木含秀氣”等佳句就是最好的表達。

歷史上,南嶽不是湖南的衡山,而是安徽的這座山

天柱山位於安徽潛山縣城西北部,春秋時又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簡稱皖,就由此得名。對它慕名已久,週末一行人冒雨前往遊覽。在山腳下,眺望遠處,山上植被茂盛,修竹蒼柏鬱鬱蔥蔥,挺拔秀美。

歷史上,南嶽不是湖南的衡山,而是安徽的這座山

千年古寺佛光寺掩映在蒼翠之間。一行人沿著臺階逐級而上,行約30分鐘,便看到了天柱山的景點之一“霹靂石”,巨石之間宛如被一晴天霹靂劈為兩段,故而得名,也讓我們對天柱山風景的“奇”更加的期待。

歷史上,南嶽不是湖南的衡山,而是安徽的這座山

繼續上行約10分鐘,到達了纜車乘坐點,映入眼簾的是一幅以山石為題的巨大水墨畫卷,那一刻彷彿將自己完全置身於山水畫卷之中,令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會有如此的美景,讓我在不經意間傾倒在它的美景之下。

歷史上,南嶽不是湖南的衡山,而是安徽的這座山

乘坐索道,我們直達此次天柱山之遊的第三段,也是景色和看點最多的一段,步行約1公里,便來到了天柱山的標誌性景點之一皖公神像,巨大的石崖彷彿一位慈祥長者的臉龐,向遊客們遞上親切的微笑,讓我又一次感嘆大自然的傑作。

歷史上,南嶽不是湖南的衡山,而是安徽的這座山

接下來的一線天、神秘谷、飛來峰等景點,無一不讓人切身感受到天柱山的雄偉、壯麗,處處山石相間,怪石嶙峋,每到一處都依依不捨,必做停留,將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其中的無窮魅力。

歷史上,南嶽不是湖南的衡山,而是安徽的這座山

終於來到了期盼已久的山頂,呈現在眼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天柱峰,也就是天柱山的主峰。此峰海拔1400多米,孤峰突起,山峰險絕,很難攀登,至今也只有極少數的遊人有幸攀登至峰頂。

歷史上,南嶽不是湖南的衡山,而是安徽的這座山

主峰渾身石骨,拔地而起,直插雲霄,自古就有“擎天一柱”之說,可見其雄偉壯麗,氣勢非凡,令人驚歎,難怪古往今來,那麼多少文人墨客,不吝筆墨,留下了對天柱峰的讚歎之句。

歷史上,南嶽不是湖南的衡山,而是安徽的這座山

接下來的總關寨、百步懸梯,依山勢而建,山勢險峻,洞穴幽深,奇松掩映,怪石崢嶸,讓人不禁浮想聯翩,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名,讓人又見識了天柱山的“奇”和“險”。

大家有什麼疑問可以隨時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