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嶽恆山本在河北,而移至山西渾源縣不過三百餘年的歷史

五嶽,是古代華夏文明的五大名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北嶽恆山本在河北,而移至山西渾源縣不過三百餘年的歷史

五嶽

在我們現在的認知中,北嶽恆山在山西渾源縣,然而古代的北嶽並不在山西渾源,而在河北曲陽,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恆山本是一山脈,其根源在陰山,東連太行山,西跨雁門關,東西綿延150公里,橫跨河北、山西兩省。魏源曾評價“五嶽”:

恆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惟有南嶽(衡山)獨如飛。

由此可見,恆山本身就是一條山脈。

北嶽恆山本在河北,而移至山西渾源縣不過三百餘年的歷史

大茂山——古恆山

據《史記》記載,舜北巡到恆山時,感慨恆山雄奇險峻,便封其為北嶽,位列五嶽之一,而此時的恆山便在今河北。

至漢朝時,為避諱漢文帝劉恆,恆山曾改名常山。三國時期的常山趙子龍便是河北常山人,也就是恆山人,今屬於石家莊。

北嶽恆山本在河北,而移至山西渾源縣不過三百餘年的歷史

常山趙子龍

至漢武帝時,朝廷在河北曲陽設立北嶽祠祭祀,從此河北曲陽的恆山正式成為北嶽。

北魏宣武帝時(公元499-515年在位),在河北曲陽設北嶽廟,從此,歷代皆在河北曲陽祭祀北嶽。

可是,到了明朝,河北曲陽恆山北嶽的地位開始有了爭議。

我們知道,明朝的首都在北京,而恆山在河北曲陽,位置在北京的南方,與北嶽名不副實,於是爭議便開始了。

從明朝中期開始,公元1493年至公元1660年,經過六次大的爭論,最終經過清朝順治的御批,終於將北嶽的地點從河北曲陽移到了山西渾源。

也就是說,北嶽移至山西渾源,從公元1660年始,至今不過358年曆史。

北嶽恆山本在河北,而移至山西渾源縣不過三百餘年的歷史

渾源恆山懸空寺

《史記·封禪書》:“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嶽,四嶽各如其方”。

主張將恆山祭祀移至山西的認為,河北恆山在國都北京的南方,與北嶽名不副實,而山西恆山在國都西北,更為合適。

反對將恆山祭祀移至山西的認為,五嶽名分自古有之,漢唐國都在長安,並不妨礙立國都東部的華山為西嶽。

但無論如何,最終恆山還是隨著順治的御批“移祀北嶽於渾源”最終移到了山西渾源,至今不變。

北嶽恆山本在河北,而移至山西渾源縣不過三百餘年的歷史

大茂山

原本的古北嶽恆山如今名叫“大茂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又名“神仙山”。

只不過區區三百餘年的時間,“大茂山”古北嶽的地位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風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