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恒山本在河北,而移至山西浑源县不过三百余年的历史

五岳,是古代华夏文明的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北岳恒山本在河北,而移至山西浑源县不过三百余年的历史

五岳

在我们现在的认知中,北岳恒山在山西浑源县,然而古代的北岳并不在山西浑源,而在河北曲阳,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恒山本是一山脉,其根源在阴山,东连太行山,西跨雁门关,东西绵延150公里,横跨河北、山西两省。魏源曾评价“五岳”:

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衡山)独如飞。

由此可见,恒山本身就是一条山脉。

北岳恒山本在河北,而移至山西浑源县不过三百余年的历史

大茂山——古恒山

据《史记》记载,舜北巡到恒山时,感慨恒山雄奇险峻,便封其为北岳,位列五岳之一,而此时的恒山便在今河北。

至汉朝时,为避讳汉文帝刘恒,恒山曾改名常山。三国时期的常山赵子龙便是河北常山人,也就是恒山人,今属于石家庄。

北岳恒山本在河北,而移至山西浑源县不过三百余年的历史

常山赵子龙

至汉武帝时,朝廷在河北曲阳设立北岳祠祭祀,从此河北曲阳的恒山正式成为北岳。

北魏宣武帝时(公元499-515年在位),在河北曲阳设北岳庙,从此,历代皆在河北曲阳祭祀北岳。

可是,到了明朝,河北曲阳恒山北岳的地位开始有了争议。

我们知道,明朝的首都在北京,而恒山在河北曲阳,位置在北京的南方,与北岳名不副实,于是争议便开始了。

从明朝中期开始,公元1493年至公元1660年,经过六次大的争论,最终经过清朝顺治的御批,终于将北岳的地点从河北曲阳移到了山西浑源。

也就是说,北岳移至山西浑源,从公元1660年始,至今不过358年历史。

北岳恒山本在河北,而移至山西浑源县不过三百余年的历史

浑源恒山悬空寺

《史记·封禅书》:“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四岳各如其方”。

主张将恒山祭祀移至山西的认为,河北恒山在国都北京的南方,与北岳名不副实,而山西恒山在国都西北,更为合适。

反对将恒山祭祀移至山西的认为,五岳名分自古有之,汉唐国都在长安,并不妨碍立国都东部的华山为西岳。

但无论如何,最终恒山还是随着顺治的御批“移祀北岳于浑源”最终移到了山西浑源,至今不变。

北岳恒山本在河北,而移至山西浑源县不过三百余年的历史

大茂山

原本的古北岳恒山如今名叫“大茂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又名“神仙山”。

只不过区区三百余年的时间,“大茂山”古北岳的地位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风烟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