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九年,馮異冢與馮翊村


公元九年,馮異冢與馮翊村

公元九年,馮異冢與馮翊村

公元九年,馮異冢與馮翊村

馮異冢與馮翊村

沁溫公路7公里處的東側,有一個大村,村北2裡處有一座大冢,這個冢就是東漢光武帝劉秀部下大將軍、二十八宿之馮異的墓冢。

公元九年,馮異冢與馮翊村

馮異,字公孫,穎川父城(河南寶豐)人。為什麼身後墓冢在河內,墓冢西那個村叫馮異村呢?這裡有段悲壯的故事。

公元九年,王莽篡位以後,西漢宗室大為不滿,劉秀率義軍在南陽起兵。劉秀的哥哥劉縝乘農民起義的大好時機,率領宗族、親軍七、八千人,起兵於舂陵(今湖北棗陽)。

公元九年,馮異冢與馮翊村

兄弟二人聯合作戰,連連取勝,王莽軍損失慘重,義軍迅速壯大。新漢昆陽之戰,王莽大司徒王尋被殺,大司空王邑狼狽逃竄。王莽軍大敗,徹底扭轉了局勢,收復了大片土地。馮異大將在與王莽軍屢次戰鬥中,立下了漢馬功勞,成了劉秀的得力干將。光武帝劉秀在鄗南(河北)千秋亭即位,建元為建武,大封功臣,馮異被冊封為“大將軍”,後又封為“陽夏候”。

公元九年,馮異冢與馮翊村

在以後統一漢朝數十年的征戰中,馮異大將軍守衛黃河以北,包括河內郡,野王縣一帶。野王縣人聽到馮異病故的惡耗,悲痛萬分,迎柩人群達幾十里長。上書請願把馮異葬於野王,一表懷念之情,二表馮異將軍長期威震野王,可永保平安。

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意在光宗耀祖,將“光武帝定天下,冊封有功的二十八將”功德、形象畫製圖像,高置於南宮雲臺。並與星相學家定的周天二十八宿聯繫起來,每將起個星名,每星入一宿。分別掌管人間福、禍,善、惡,生、死,離、合。

公元九年,馮異冢與馮翊村

周天分四方,即東、南、西、北四宮,每宮七宿,每宿相象為一種動物。古人認為:十八宿有的是吉、有的是兇。劉秀手下的二十八將,起了二十八個星名,結合二十八宿,星相學家擬出二十八星《吉凶星相圖》。馮異大將軍在雲臺上,依次排列為十三。星名為箕——簸箕星,屬東宮,系吉星。這些雖是迷信,但人們從思想上好象有個寄託,感到住在二十八宿之一箕星馮異臨近的地方,就很安全,很榮興,天天同馮異冢在一起感到無比平安。馮異冢南邊那個村的人們,為了悼念馮異,嚮往馮異,不忘馮異冢,敬仰簸箕星,就將村名命名為馮異村。後來,人們將“異”誤寫成“翊”,時間長了,約定俗成,就成馮翊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