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一個學生有多簡單?

溪尾


我可以說說我在法國看到的情況。我在法國遇見這樣一件事。有一位學生因為學習成績差,已經留級一次,不能再留了。學校找家長,要求家長和孩子協商,給孩子轉學到技術學校,或者去學徒什麼的,學個孩子喜歡的手藝,比再留級混日子要好。

那孩子的家長非常生氣,說他家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是非常好的孩子,就是上了這個所謂的好中學被學校給毀了,等等。記得當時接待家長的校長說了這麼一句非常客觀的話,"您的孩子有二十多個同班同學,他們有一樣的老師,一樣的同學,甚至一樣的桌椅板凳,為什麼其他孩子都能順利完成學業呢?您的孩子和他的同學只有一點不一樣。"

在法國,學校是一個學習技能的地方,老師在理論上說就是一個可以同時教授幾十個徒弟的師傅,他們的任務是在有限的時間裡,讓大多數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學生的情緒。

應該說摧毀學生的是學生自身的脆弱,或者說心智不成熟。就像上面說的那位家長,自己孩子出了問題,不從自己的角度找原因,上來就把責任推到老師和學校身上,這不是一個心智成熟的表現。

老師是沒有辦法摧毀學生的,只是家長對孩子的照顧不到位,沒有教會孩子如何適應家庭以外的環境,才是摧毀孩子的真正原因。

您能猜到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不同的原因是什麼嗎?


登錄法國


作為學校教育來說,要摧毀一個孩子當然十分容易。學過教育學的讀者都應該知道所謂的羅森塔爾效應,又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所有的學校教師,所有獲得了教師資格證的教師或準教師,都必須知道這個教育心理學效應。

簡單概述下羅森塔爾效應,其要義是教師的期望(注意只是期望,不是區別對待)就足以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羅森塔爾效應最初的實驗是在美國的小學課堂上做的,美國教師對於尊重每一個孩子是有著共識的,而且美國的整個教育體制都支持尊重每一個孩子,所以美國的小學教師不會對學生區別對待,他們只是被心理學家誤導,以為一些孩子具有潛力,而另一些孩子資質平平,事實上這兩組孩子是匹配後隨機分組,是同質的。因此,僅僅因為教師對兩組孩子期望不同,小學齡的孩子就能敏感地感知到教師對自己的期望,因而影響到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並最終反映在學業成績的差異上。

羅森塔爾效應之所以又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就是教師的期望能夠影響到學生的學業成績,本質上是教育中的期望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個角色,他愛上自己雕刻的一個木質人偶,因此那個人偶就活過來了。用直白的話來表達,教師相信學生怎樣,學生就更可能怎樣。

既然僅僅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就足以影響到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那麼教師公開表達的言行和區別對待,事實上就足以摧毀一個學生。中國有太多孩子從小學開始就被學校教育,被教師給摧毀了。

這裡說的摧毀,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學業的興趣,二是積極自尊。

先說對學業興趣的摧毀。由於每個孩子發育發展對不均衡,又由於每個孩子智力優勢的多元化,這同時也意味著大多數孩子在學齡初期並沒有準備好適應學校教育,而中國普遍的小學教育教師都喜歡和習慣用學業分數來評價學生,考高分的是“好”學生,考低分的是“差”生。怎麼辦?差生就需要補課,甚至只要不是好學生都需要補課。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學齡初期的孩子,大學6~9歲的年齡,是他們終其一生適應學校教育,培養學習興趣,養成學習習慣的關鍵敏感期。只要在這個年齡階段,能夠促使學生將“快樂”與學業,把勤奮感與成就感聯繫起來,那麼就能激勵和培養出他們對學業的興趣。

僅僅因為考試分數低多寡,就被教師評價為需要補課的差生,這種以學業成績作為簡單粗暴評價學生的最重要甚至唯一指標,無疑是損害大多數學生對學業的興趣,從學齡初期就將“痛苦”與學業聯繫起來,將勤奮感阻失落感聯繫起來,這樣最自然的結果就是摧毀掉大多數學生對學業的興趣。

從一個簡單的數據就足以看出摧毀掉學生對學業興趣有多嚴重。作為高校教師,我10年來給11個班的心理學專業學生授課,近500名學生中,保持了好奇心和反映出在學業上主動探索的學生不超過5名,1%而已。即使是在北京大學,新生中明顯厭學的比例超過30%。

往小了說,中國年輕人高中畢業後還保持學習興趣的鳳毛麟角,往大了說,中國之所以在經濟騰飛幾十年後科研(以諾貝爾科學獎或者者人數來衡量)和創新(以原創高精尖核心技術數量來衡量)上都乏善可陳,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從學齡初期開始,我們的小學教師就普遍地摧毀了大多數學生對學業的興趣。

接下來再說對積極自尊的摧毀。從心理學角度自尊是對自己本質上是好是壞的主觀評價,是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小學高年級,大約9~12歲,四五六年級,是一個孩子自尊發展的關鍵敏感期。

前面講到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這可以視為學生自尊的一部分,他相不相信自己能勝任具體的某項學業任務,這就是生活中所說的自信。學業的發展不僅包括考試的成績,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內部動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和自我滿足。中國學校教育過於倚重考試成績,而且是以教條記憶在重點的考試成績,削弱和抑制的就是學生對學習的內部動機,使他們無法在課業學習過程中建立起自主性和自我滿足,其實質是損害他們在學業中的積極自尊。相對來說,建立在考試分數(以及相關的名次、考取的高一階學校檔次)的自尊更像是一種自我膨脹的自戀,是不穩定和脆弱的。

造成的結果呢?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現象就足以說明。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最優秀的學生紛紛被選派到美歐大學繼續深造,並且其中佼佼者大比例留在歐美大學和世界知名的研究機構,以至於北大、清華一度被戲稱為“留美預科班”。可是中國學生儘管聰明、勤奮,但卻同時退縮、不自信,以至於三十多年後,中國學者在各學科學術上鮮有創造性貢獻者,其比例遠遠低於應有的水準。

學校教育對學生積極自尊對摧毀還不僅僅體現在學業方面,中國學校教育,中國學校的教師,長期熱衷於對學生嚴加管束,須臾也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成長,特別是中學教育和中學教師,對青春期的學生成長和發展嚴防死守,嚴格約束在狹隘的應付考試(中考、高考)方面,限制甚至抑制本來應該重點發展的人格和社會性方面。這樣造成的後果之一就是普遍的積極自尊受損,使學生成年後的社會適應和發展能力被嚴重削弱。

事實上,中國人普遍的退縮、不自信;或者稍有成績就膨脹、自戀,這與中國的學校教育普遍地摧毀了學生的積極自尊脫不了干係。這麼說吧,中國社會普遍的“巨嬰”其實就是被學校教育(還包括配合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摧毀學生積極自尊結出的累累碩果。

至於徹底摧毀一個學生,從每年高考前後,中考前後,總有選擇自殺的學生案例就可見一斑。不過,具體的任何一起案例或許都與學校教育以及教師的不妥對待有關,但同時又交織或許更為重要的其他因素,如原生家庭,很難一概而論。


唐映紅


高一的時候,語文老師諷刺我的作文,我於是借下一次交語文作業的時候順便借題罵了他,等到發作文本的時候,我的本子變成了新本子,我就知道事情不妙了。第二天早讀課,我的同桌被老師叫走了,等他回來的時候,我問他啥情況就支支吾吾了。到了第一節課的時候,我就被語文老師,也就是班主任請到辦公室了,我發現我爸就坐在辦公室裡,原來老師叫我同桌把我爸請來的。老師說了一大通話,大概意思就是他很生氣,已經把作文本呈送給校長了,想請校長主持公道(把我開除),校長應該沒同意,老師想請我主動換班。當然我爸和我也給老師陪了不是,不過沒有事後去老師家登門道歉。然後老師讓我暫時不要上學了,在家待了兩天之後,我爸就找熟人公關去了,回來以後我爸問我是否要換個班,我的意思就是不換。因為一旦換班,這種醜事就傳遍了,在另外一個班也是臭名遠揚,因為別人覺得你肯定是混不下去才換的。於是就這樣繼續在那個班讀書,我相信我不換班一定是把班主任給將到了軍了。

高一下學期文理科分班,我居然又分到了那個老師班上,他還是班主任,繼續教語文。他反正對那件事還是耿耿於懷,但是我不把那事當臉上,該幹嘛幹嘛,路上碰到他像沒事一樣跟他打招呼,他放不放開沒關係,反正我是放開了。

由於語文老師年事已高,高二就換了班主任,因為那個老師退休了,這事也就翻篇了。現在想來,當時自己太年輕,做事太沖動,小孩子脾氣,真心不該罵老師。高二高三我學習進步還可以,2003年考上了二本。總體來說這個老師差點毀了我,不過我自己比較強大。然後因為這個事,當時高中同學現在還把我當成英雄似的人物。


耶律乙辛


老師想要摧毀一個學生,甚至不需要動手彰顯他的力量,其實一句話,就可以了。

舉一個朋友的真實的例子:

上學時,一起體育課,辦理有個聲線甜美,但天生怯懦的女孩子,總是被周圍人調侃。

這次,體育課她的非常嬌弱地提出身體不舒服,不想跑圈。

那位長相在女生群裡很受歡迎的男老師,當眾諷刺她,說話聲音可真噁心……

至今都記得霎時間臉色蒼白的女孩兒,那雙不可置信的充滿淚水的眼睛。

從那以後,女孩兒每一次說話都會被同學們嘲笑。漸漸地她不再開口,不再笑,不再參與公共活動了……

那位體育老師,也許永遠不會想起這件事,可對於那個青春期的少女,這是一生的傷痕……她日漸沉默的樣子,在當時不會被班裡任何人注意,但是那段對於普通人值得記憶的時光,有可能是她永生的噩夢。

為什麼說老師摧毀學生很簡單:

主要是因為老師在學生中的地位,是一種權威。他的看法和說法,會影響絕大部分人。

他的一句話,可能就會讓周圍人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諷刺那個無辜的孩子。

曾經有很努力學習外語的同學,因為有方言口音,被老師隨口笑話,之後她再開口,大家就要笑話她,漸漸的她不敢說外語了。

其實語言只是交流工具,即使是英語國家,依然各有口音問題,事實上你和外國朋友交流,他們不會因為口音笑話你。追求流暢優美的語言表達,除了工作需要,並不是絕對的事情。

但是一句話,就毀了一個學生的學習熱情,猜測很多人都經歷過。

那些年,那些隨口說的:胖、醜、笨、黑、髒,等等形容,可能會成為一個孩子一生的陰影。更何況還有如影隨形的外號……

真心希望,身為老師,在公眾課堂,儘量不要給學生貼一些標籤。

同時也希望,正在經歷這樣事情的同學,有勇氣站起來抗爭,不要被別人的言語壓垮,加油!


同學請坐


初中的時候,我是個差生,寫了一篇作文,真的是自己寫的,當時都覺得自己智商情商爆發了,寫得那麼好。交上去,被老師批了0分!但是那作文之後,我越來越厲害了,因為後面有一句評語:請勿抄襲!本來是老師用來擊倒我的,但是我從此建立了自信,這真的是看人,有時候攻擊一個人,你說不清楚是擊倒了還是激發了。

之前我也看過很多作文書,覺得刊物上的那些人好厲害,果然大城市的學生和我這種學校是天壤之別。我也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一樣的課本,一樣的課外書,人家為什麼比我強那麼多。後來才知道,刊物上的作文,根本就是老師幫忙修改後才投稿的,學生的部分只佔2到4成,瞬間,一種被騙的感覺。我的作文無法發表,不是因為我比大城市的孩子差,而是我沒他們臉皮厚!這又是一個自信點。我這種10線城市又如何,我的水平已經和他們加上老師綁在一起的水平相當了。


親面獸


老師對於一個學生的影響力,上過學的人都深有體會吧?

我們小時候大多數人還是比較情緒化的,如果哪位老師對自己關注得多、表揚得多,那麼大家就會喜歡他。一旦喜歡一個老師,就會喜歡上他的課,而且那門課的分數也會很好。

如果經常被老師否定、忽略、謾罵、嘲笑甚至毆打的話,內心就會產生深深的自卑感,也會滋生叛逆,更有可能使得人自我否定甚至是自暴自棄。

老師只需要一個眼神、一句批評、一點不信任、一次嘲笑……便可以將學生推入無底的黑洞,有些人或許一輩子都爬不起來了。

過去上學,發現老師都會用“好學生”和“差生”來給大家定位。結果大部分優等生會比較自我和張狂,大部分“差生”都在學習上自暴自棄。

老師對學生的作用是無比大的,畢竟從上學那一刻起孩子們和老師待在一起的時間比跟任何人都多。所以說老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對於自己的言行也要有一定的規範和約束。

教育界的人應該知道於永正老師,他的教學方法和對待孩子的態度值得每位老師學習。

期待我的回答能夠給大家帶來思考,也期待大家可以一起來討論。謝謝!


佐佑de媽咪


臨近高一期末考試,我在宿舍扣了分,因為開燈學習。可班主任不聽解釋,叫我爸來,說了難聽的話,竟然還給他看了一年來我的違紀照片,也取消了我的住宿資格,家離學校30km還下雪,欲哭無淚。當我去宿管辦理時,那位老師也不自覺說我班主任。還好我爸什麼都沒告訴我,讓我回家好好睡了一覺,努力學習,第二天在學校附近租房。幾天後終於等到了期末考試,我竟考了班第3,英語語文不好實在是沒辦法再高,我以前一直是十名以外。得意的和同桌說班主任個矬子,一定是嫉妒我學習好,太帥了。還好我大人大度,忍耐了,沒和他計較,要不...寫這些不是為了罵老師,不值的,只是想說沒人可以催毀你,父母在後面永遠支持著你,感謝父母,高考考的也很好。哈哈哈哈,但是好的老師是可以拯救一個人的。。。說說吧


TGOGO


1989年,母親剛去世,父親下崗。新來的班主任不知為什麼,無故不讓我上課,罰我抄作業,天天請家長。同學幫我補課她就罰同學抄作業,孤立我。年紀主任在200多人年紀會上羞辱我,我回家自殺沒死成。我每天學習到23點,成績從倒數第二追到中等。高考填志願時,班主任確跟我爸和我小姨說:我考不上高中,考上高中也上不了大學。就這樣我在壓力之下沒有考大學。並換上了抑鬱症。20多年後,給初中同學不經意的一個電話得知,我媽去世前給前班主任送過一條床單,年級主任和別的老師知道了就把之前的班主任擠走了。才換了個更年期綜合症老女人,上課時天天罵人。對班裡的學生謾罵、侮辱、挑撥…那時我才13歲,媽媽沒了,爸爸下崗。這是為什麼!!!


Bob_Wang_波波


一句外人隨口說的話,卻被我聽到了,說的是我和我哥,而這個外人就是曾經教過我哥的老師。


我記得我當時還在唸小學,小學每天中午有15分鐘的讀書時間,但是要求每個班的班長,到更低的年級裡去視察,我正好有一次去一年級,當時我正好上三年級,當時我就坐在前面,看著學生在默默的讀書,突然老師默默的看了我,轉著腦袋,隨口對旁邊的老師說,看那個小孩,估計以後和他哥一樣(我哥當時學習確實成績不好)

他說的這句話我就徹底傷心了,全是一個家裡的孩子,但是我和我哥生長環境遇到的人不同,我並沒有像老師說的那麼悲催,而且現在未完完全全的證明了老師當時,確實給了我不小的打擊,而我差點在當時就放棄了自己學習的夢想。

就是因為一句閒話,一句簡簡單單的話,我要仔細想想,既然這樣在我這個小學生面前就要講,那麼在我哥面前肯定說過不少這樣,讓他放棄夢想的話,如此打擊學生的信心,那麼他能學習好嗎?

老師都對自己學生放棄了,那麼他學習肯定有影響,結果他初中畢業,就再也沒有上學了,到現在也是四處打工。現在他想想,如果當時能好好學習,確實能改變不少,他確實後悔了,而我現在正在上大學,我完完全全的成為了別人中的夢想。


我要給那一個農村來的老師證明,我並不是那個人說的那樣,那麼的不堪,那麼的不擊!


思想之變


一封老師的道歉信!!!


孩子,讓我說聲對不起!

我2001屆的畢業生,小女孩整天默不作聲,悶悶不樂,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學習成績也很差,在班級就是倒數一二名,班級活動從不參加,簡直成了可有可無的另類,成了醜小鴨。通過和同學溝通及家訪,我瞭解到她的家庭非常困難和複雜,她家在農村,繼父每天趕個小驢車拉點活,一家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她自閉、自卑,卻經常用傲慢和冷漠來掩飾她家庭和學習上的困難。班裡許多學生冷落她、嘲笑她。

面對這樣的學生,作為老師應該更多關心、幫助她,給予她愛心,讓其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而我卻整天盯著學習成績,對她缺少思想上的溝通、生活上的關懷、學習上的耐心輔導,一味批評和苛責。竟有一次,僅僅因為一道題沒答對,將她趕出了教室。此後,她更加一蹶不振。

2001年高考,我的班級考得不錯,文科國本20人,(佔班級一半),剩下的幾乎都上了省本,她卻名落孫山。

半年後一天夜裡,我曾經在一個燒烤攤看到她在為客人端盤子,我真的在自責,過去、現在、未來……,作為老師,我沒有改變我的學生,反而打擊了她的自信……

2001年高考,讓我不堪回首。

十多年已過去,這件事還在折磨著我。

我想真誠地的對孩子說:對不起!

“作為老師,我沒能用愛轉化她,而是用讓嚴厲打擊了她的自信,這讓我深感內疚,我想有機會見到她,當面向她說一聲‘對不起’。”

15年前,老楊帶的最後一屆畢業班在高考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唯一遺憾的是,有一名女生高考落榜了。

15年的時光,時代變遷,老楊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轉變。回想起當年他為了提高學生成績一味地的嚴厲與苛責,如今的他萌生了深深的悔意:“如果當年我教育她採取的是另一種方式,也許她能在成績上有更好的表現,如果她能考入大學,那麼她也許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老楊是瀋陽市八十三中學一名有著28年教齡的教育工作者,今年已經49歲。作為男教師,他性格直爽,當年帶班以嚴厲和成績好著稱。同學們都叫他“老楊”。

近日,老楊最後一屆畢業班的學生吳女士回母校,看到了老楊發表在學校刊物上的一篇感言,被深深感動了。

“寫的是我們班的一名女生,當時她成績不太好,老楊的方式有點急,有一次女生一道題沒答對,老楊把她趕出教室。老楊對這件事特別後悔。”

吳女士說,看過後特別感觸,“我也是孩子的母親,每個孩子在家都是寶,但到了學校肯定不能像在家一樣了,因為老師面對的學生太多了。作為一名母親,我也常常會擔心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以及老師對孩子的態度和方式。

“正如老楊所說,當年如果換一種教育方式,也許真的會改變這位同學的命運,又或許並不會改變什麼。但是我覺得老楊能坦承錯誤,很勇敢。”。

吳女士將這篇感言推薦給記者。談及這名女同學,吳女士表示,畢業後,這名女同學沒與任何同學聯繫過,但她正在聯絡班級同學積極尋找,讓師生能夠重聚。如果這名同學碰巧看到報道,也希望她能與本報聯繫:024-——96006。

4月5日,老楊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為了保護個人隱私,本報對這名同學隱名處理。

【對話老楊】一位老師15年後的反思

“老師做錯事同樣就要道歉”

記者:老師一般都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您將當年讓自己很慚愧的一件事公開,哪來的這份勇氣?

老楊:學生做錯事老師會批評,我覺得老師做錯事同樣要悔過道歉。

換種方式說不定學生命運就得到轉變

記者:是什麼促使您寫了這樣一段感言,表達對那位同學的愧疚和歉意?

老楊:他們那屆學生我從高一帶到高三,傾注了我很多心血,我對他們的期望也很高。2001年高考,這屆學生沒讓我失望,考得不錯,文科國本20人,佔班級一半,剩下的幾乎都上了省本,可只有她沒能上大學。在學校時她成績一直都是倒數,我希望她能跟上來,所以平時對她很嚴厲。但看到最後的結果,我突然意識到,也許我對她這個特殊的孩子採取的方法不對,嚴厲也許沒有幫到她,反而害了她。這件事一直讓我內疚,我想也許當時換一種方式跟她溝通,說不定能讓她的命運得到轉變。直到學校刊物徵集教育感言,我就把這件事引發的反思寫了出來。

只抓成績 ,對需要個性化關照不夠的不多

記者:您覺得自己對這個位學生深感愧疚,那如今回想起來自己當時為何會那樣做?

老楊:其實簡單點說就是年輕氣盛,把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抓學生成績上,對學生個體的家庭情況、性格和心理特點關注不夠,尤其是對一些特殊的、需要個性化關照的學生。

作為老師沒轉化她成就她 ,就覺虧欠她

記者:為什麼這樣一件事讓您心存內疚這麼多年?

老楊:我總在想,如果當年我教育她採取的是另一種方式方法,也許她能在成績上有更好的表現,如果她能考入大學,那麼她也許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但是,作為老師,我沒有做到轉化她、成就她,我覺得我虧欠她。

“她更需要的是心靈上的關照”

記者:在對這名同學的教育問題上,您後來有著怎樣的反思?

老楊:這樣的孩子不能一味地的盯學習,甚至抓住她學習不好的問題不斷去打擊她。她更需要的是心靈上的關照。應該想辦法首先讓她自信起來,老師應該多去發現她身上的閃光點,引導她發揮所長,提升自信;另一方面應該號召其他同學一起關心她、幫助她,有了信心她才有學習的動力。所以,老師的職責不是淘汰學生,而是要轉化學生,讓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後來特別重視家訪 瞭解學生的心理和性格

記者:如今在教育理念上發生了哪些轉變?在教育實踐中進行了哪些嘗試和改變?

老楊:有了很大轉變,在教育工作上的重心不再是隻有成績了,而是全方位地的瞭解學生、關注學生。我認識到,做教育工作應該把愛心放在頭一條,然後是要學會運用一些技巧轉變學生、成就學生。學生在心靈上沒有缺失,才能更好地的發揮自身的能力,成績自然而然就出來了。在後來的教學實踐中,我也特別重視家訪工作,從學生的家庭情況瞭解每個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性格特點,此外也開始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當老師走出成績的怪圈後,會發現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

“相信她能原諒我”

記者:有嘗試和她聯繫過嗎?您想象過她現在會是什麼樣?會接受您的道歉不?

老楊:後來嘗試聯繫過,但因為她當年比較內向,沒發現有同學跟她還有聯繫,所以找起來很困難。剛畢業不久我曾在一家賣肉串的飯店偶遇過她,她做服務員,我想也許她現在的生活也並不如意,這也是讓我感到愧疚的地方。我覺得她會接受我的道歉,當年她見到我時還熱情地的要請我吃飯,其實當年見到她時我還很不好意思,連道歉都沒說出口。

如果她過得不好,我會盡所能幫助她

記者:如果有機會見面,除了說聲對不起,還有其他想做的嗎?

老楊:如果能見到她,看到她過得挺好,我也能稍稍安心點,但如果看到她過得不好,我一定會盡我所能幫助她,也會號召同學們一起來幫助她。

【對話吳女士】

記者:你怎樣看待老楊當年的方式?

吳女士:當時沒覺得什麼。因為他一向嚴厲。但是現在回想起來,畢竟是女同學,如果換一種柔和的方式,多談心、多關心她的生活,也許效果會更好。

記者:你覺得再見面這位同學會接受老楊的道歉嗎?

吳女士:肯定會的。上學時我們雖然接觸不多,但是我記得她是個挺善良的女孩。而且過去這麼多年了,我相信她也能理解,當年老楊並沒有惡意,就是著急。

記者:你怎樣評價老楊?

吳女士:一位善良的老師,性情中人。老楊農村長大的,工作很拼,教學一流,對同樣從農村出來的同學,感覺尤其關注,總希望他們能好好學習改變命運。

【專家聲音】

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都應反思

瀋陽市教育專家於永昌:

一個孩子的教育成功與否,不僅僅有學校的責任,家庭起到的作用也很關鍵。因此,縱然學生最後高考落榜有老師當時教育方式不合適的因素,也不會把全部的責任怪到老師身上。

我國現在已經將家庭教育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並已經開始起草家庭教育法草案。但15年前家庭教育還沒有得到這麼高的重視,當時教師的教育方式也跟現在有很大不同,當時在學校接受教育的人都會有一個感受,就是教師普遍嚴厲,很多老師還有體罰學生的行為。

老楊寫的這篇感言,從他本人對教育工作的思考反映出這些年來教育觀念的變化,這種反思是值得點讚的。

他現在已經意識到,教育的前提必須是愛孩子,要愛每一個孩子,尤其是那些家庭破裂、性格內向的孩子,更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愛心。

這篇感言,可以讓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年輕的教育工作者人,反思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的轉變,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現代教育更重視學生內在動力調動

而不是外在施壓

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思寧:

教育的目的不是簡單地的追求成績,而是讓每個孩子都成長為健全的人,使他們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

社會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尤其是現代社會無論是技術的革新還是觀念的進步都是非常快的。在那個年代,為了抓成績對學生嚴厲施以懲戒在人們眼中可能是很正常的,但現代社會更強調對人的尊重,對學生也不例外。所以從今天看15年前,這名老師會覺得當時的教育方式是不對的。

現在的教育更重視學生內在動力的調動,而不是外在的施壓。更有愛、更積極陽光,這是社會的進步。

正是因為社會在不斷進步,所以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都要不斷進行反思和調整。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個體,如何讓每個孩子都得到適合的教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社會發展變遷很快,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傳授學生已知的東西,最重要的是要給予學生應變未來的能力。

【記者手記】

老師的反思是一面鏡子

教育,既關係國家未來,又能影響個人命運。

作為一名學生,每個人都希望老師能欣賞自己、關心自己;作為一位家長,誰關心自己;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老師的眼裡是與眾不同的,希望在老師的幫助和改造下,孩子的缺點不見了、閃光點放大了。

然而,我們必須承認,老師也是普通人。有的老師性格急躁,有的老師性格柔弱,年紀大的老師容易與孩子有代溝,年紀小的老師又缺少經驗。所以每一位名老師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就因為教育太過重要,我們希望每位老教師都能去不斷去追求完美。

感言是一面鏡子,希望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看過之後,也能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地的反思與調整自己,不錯過任何一個孩子。

如果你是一名老師,也曾因為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犯過錯而不安或內疚,不妨撥打我們的熱線96006告訴我們,我們希望藉此搭建一座師生和家校之間的橋樑,讓每一個位孩子都健康成長。

老師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就因為教育太過重要,我們希望每位老師都能不斷去追求完美。

感言是一面鏡子,希望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看過之後,也能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地反思與調整自己,不錯過任何一個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