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殲15是一款成熟的戰機嗎?它的電傳故障解決了嗎?

下頁何必太在乎


說到我國艦載機殲—15,讓人不僅想起英勇犧牲的張超烈士!



2016年4月27日下午,張超駕駛戰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飛行,突發電傳故障。張超盡最大努力挽救戰機,但因推杆無效被迫跳傘,由於高度不夠,墜地後重傷不治,壯烈犧牲。

據媒體消息,墜機事故發生後殲—15停飛約兩個月,即恢復了飛行訓練。世界各國空軍對待飛行事故都持謹慎態度,殲—15恢復訓練,說明電傳問題已經解決了。


如果說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電傳飛控系統就是協助飛行員操縱、控制飛機的大腦。從我國自主研發的殲10系列到殲20系列,電傳飛控系統也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發,從未有過因電傳故障而發生飛行事故。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自主研製的電傳飛控系統在硬件上非常可靠。

殲15之所以因為電傳故障發生墜機事故,據專家分析,殲15是在獲得烏克蘭原型機T—10K—7型的基礎上,並運用了部分蘇—33的技術,自主創新、自主研發世界上僅有的兩種重型噴氣式艦載機(另一款是蘇—33),原型機本來就潛在著技術缺陷又與蘇33存在著技術互不兼容的問題,才導致了墜機事故。



據報道,殲15的早期型號已停產,後續型號殲15B不僅解決了早期型號所存在的問題,並將早期型號裝備的脈衝多普勒雷達,改為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這樣一來,殲15B就完善了早期型號的不足,正式成為一款世界頂級的艦載機。


由於相控陣雷達比脈衝多普勒雷達探測距離更遠、目標分辯能力更高、多目標打擊能力也更強。搭配霹靂10、SD10A、霹靂15等近、中、遠程空空導彈,將具備至少200千米內的超視距作戰能力。就是說F—35由於彈藥與結構方面的限制(彈藥倉狹小無法搭載有效射程超過100千米的增程AlM120導彈),在與殲15B對抗中將無法發揮其隱身和機動性能的長處,或將還落下風。

據悉,我國不僅儘可能完善了殲15的性能,還研發完成了雙座版的殲15D/S艦載機,殲15D/S艦載機是在我國現役蘇27雙座機平臺的基礎上研發的,具有成熟的經驗。殲15D/S雙座機標誌著我國艦載機的研製真正走向了成熟……


燕北林叢


殲-15艦載戰鬥機只是解決了我國有無艦載機的歷史,為了儘快研製成功,並且使用的都是我們相對成熟的技術,為了研製進度和使用進度加快,我們採用了定型邊使用的方式,當然這其中就增加了很多隱患的存在。

在2016年4月27日一架殲-15艦載機在路基進行訓練時,準備降落,一切正常的情況下,馬上就要落地時,出現了電傳系統故障,17號飛機極度的俯仰,飛行員

張超為了挽救飛機,而選擇放棄了最佳彈射姿態,最後壯烈犧牲。
電傳故障的俯仰狀態很難彈射

看到這樣的消息,真的是很惋惜,我們應該以思想教育,保住飛行員,而不是飛機。這樣才能留下最寶貴的財富,飛機的價值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加快,其相對成本已經遠遠低於飛行的經驗了。從人性的角度去看,也應該教育飛行員要首先選擇保命,而不要去照顧飛機。
這樣的姿態彈射根本就沒有安全高度

殲-15的電傳系統,與殲-15艦載機的結合並不完美。但是世界各國即使是成熟的作戰飛機也同樣會出現電傳系統紊亂和突發故障的事情。這不是我國的特例,只不過是殲-15艦載機是我國第一款艦載機,我們沒有經驗可以借鑑,在緊迫的時間內,存留隱患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這種隱患是非常重大的隱患,那麼殲15就沒必要發展了,就是一個失敗的機型。

我們從反方向來看一下問題是否解決,殲-15艦載機如果沒有解決電傳問題,那麼殲-15就不會發展殲-15B的型號。殲-15戰機在艦載機行列對比當中並不是特別好的。安裝的都是我國在國產殲-11上使用脈衝多普勒雷達,和模擬電傳操作系統。而不是目前我們殲10殲-16上使用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數字電傳操作系統。而研製的時候,我們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還未成熟,數字電傳同樣沒有成功。另一個為了加快進度,降低研製風險,自然就會選擇最穩妥的組合。


彈射的殲-15B型

從殲-15B艦載彈射型在2017年初曝光,和 2016年10月25日首飛成功的殲-15D電子戰型號,還有改進版本的殲-15S雙座型等的殲-15戰機的改型曝光,其實已經證明了在基礎版本上解決了最基本的安全問題。要不然這麼多的發展型號不是意味著都有可能失敗嗎?


隨著沈飛在殲-16戰機上大規模使用我國研製數字四餘度電傳操作系統,那麼殲-15戰機的未來型號必然會使用這些成熟的設計,而不會再用故障率相比較多的模擬電傳操作系統了。畢竟不夠成熟的產品不可能大規模生產和裝備,殲-16戰機的快速列裝就已經說明了我們解決了這些問題。
大規模生產的殲-16車間

所以,殲-15戰機的未來型號,尤其是彈射型號必然會是我國與世界同級艦載機當中最好的。作戰能力就會力壓FA-18E/F,未來再搭配我們的隱身艦載戰鬥機,那麼我們的003型以後的航母,將會是最佳的組合,和不低於美國航母戰鬥力的國家。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淡然小司的個人見解,歡迎您發表自己的看法。謝謝大家的點贊,轉發和關注!


淡然小司


殲15艦載機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還不夠成熟。最為人知的就是電傳系統經常出問題,並因此引發機毀人亡的慘重事故。殲15艦載機是我國第一款艦載戰鬥機,以殲11戰鬥機為基礎,參考蘇-33原型機T-10K-3研製的單座雙發重型艦載戰鬥機,屬於第三代戰鬥機(我軍方劃代標準)。


殲15解決了我國艦載機的有無問題,至於先進性還談不上。受限於我國當時的技術、研製時間等因素,諸如有源相控陣雷達、數字四餘度電傳系統等三代半戰鬥機的“高配”根本沒有。殲15艦載機使用的都是“相對成熟”的技術,然而相對成熟的技術組合到了一起,未必就是可靠的——殲15艦載機就是這樣的問題。根據媒體的報道,殲15已經發生四次墜機事故,一名優秀的飛行員因此犧牲。僅在2016年4月,就摔了兩架殲15,一個月內發生兩起重大事故,足以說明問題。


2016年4月6日,曹先建駕駛殲15艦載機進行晝間飛行訓練,飛控系統工作異常。他為挽救戰機,錯過了最佳彈射逃生的時機,最後2秒彈射逃生,結果身負重傷。

2016年4月27日,張超駕駛殲15艦載機進行陸上模擬訓練時,在降落過程中,電傳系統突發故障,機頭急劇上仰,戰機完全失控。張超試圖挽救戰機,錯過彈射逃生的最佳時機、角度,最終傷重不治。殲15輪胎觸地,張超報告“電傳故障”……

殲15
電傳故障犧牲的張超


這兩起事故,讓人痛心。透過這兩起事故,能夠看出這麼幾個問題:一、殲15艦載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並不成熟,必須改進。二、我軍艦載機飛行員的優良作風,堅強戰鬥意志,他們敢於用生命寫下“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三、如何在確保戰鬥意志的條件下,讓飛行員多些自我保護意識?除了思想工作之外,就是建立完善的“強制命令”機制。一名優秀的艦載機飛行員,他的價值遠遠高於一架艦載機。因挽救戰機而犧牲自己,看到這樣的事,除了心痛,還是心痛。


根據海因裡希規律:每發生1起嚴重事故(事故導致飛行員死亡或者是重傷),就會有29起類似的輕傷事故、300起無傷害事故。美國、我國空軍的研究結果都證實了海因裡希規律,各方得出的這個比例略有差異,但相差不大。殲15總共才多少架,就有四架墜毀,按照海因裡希規律推算,平均每架殲15至少發生過四起輕傷事故、50次無傷害事故。殲15存在的問題相當嚴重,這也是遼寧艦“滿編”(24架)之後,殲15停產的最重要原因。


殲15艦載機發展出了殲15B,而且已經進行過成百上千次的電磁彈射試驗,均取得了成功——尹卓將軍在接受CCTV4電話採訪時證實了這個消息。這個消息透露出三個內容:一、殲15艦載機進行了改進,發展出了彈射版本。二、電磁彈射試驗獲得了成功。三、首艘彈射型航母早期的艦載機為殲15B。除了殲15B,還發展出了一款雙座型的殲15S以及2016年10月25日首飛的電子戰型殲15D。殲15停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殲15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如今仍能夠繼續向前發展,說明這些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殲16的技術是否會應用到殲15B的身上,現在還沒有官方的消息予以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殲15的安全隱患、漏洞得到了解決,或者說是解決了最基本的安全問題。儒道之主認為,儘管我國目前只有兩艘航母,第四代艦載機也已呼之欲出,但殲15改進型仍將是未來很長時間內我國最重要的艦載機——“海四”尚未露面,距離真正的成熟、可靠、好用,路還很長。在這期間,三代、三代半艦載機就是絕對的主力,再有就是艦載版的電子戰機也是不可或缺的作戰力量。


儒道之主


隨著F-35B垂直起飛短距降落艦載機,已經在航母和兩棲攻擊艦上起飛降落成功,對全球擁有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的海軍,都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

當年,殲-15是在引進烏克蘭一架蘇-33艦載機原型機的基礎上,結合國內消化吸收的殲-11B技術,整合了鴨翼氣動佈局,重新設計了著艦鉤、新的起落架、助推升力系統後,才算完成的國內第一型艦載機項目。

由於項目緊迫,研發最新的設備設施,顯然在時間上與16號遼寧艦服役不相吻合,所以目前的殲-15僅裝備了脈衝多譜勒雷達、模擬電傳操控系統等,與國外艦載機的典型代表F-18,有著技術上的代差,與F-35B隱身聯合戰鬥攻擊機的性能,更是相去甚遠。

事實就是地講,國內擁有航母的時間並不長,艦載機並不是簡單的將陸基戰鬥機,加粗起落架、加裝著艦鉤就能上艦那麼簡單,其實,艦載機非常複雜,其研發和製造難讀超乎常人想象。


沈飛儘管是有著幾十年歷史的國內航空工業的老大,舉整個集團研發製造之合力,依然未解決殲-15B最大的隱患,即模擬電傳操縱系統出現失靈問題,事實上,殲-15是應急之作,僅初步解決了國內艦載機有無的問題。

因為時間原因,殲-15深度的安全隱患,並未在陸基試飛基地暴露出來,隨著16號遼寧艦航母的服役,殲-15就飛上了航母,國內飛行員真的勇氣可佳,值得我等國內軍迷敬佩。


在殲-15試飛和服役階段,出現了數起嚴重的電傳操縱系統的安全事故,其中,優秀艦載機飛行員張超,為了保住寶貴的艦載機,試圖駕馭失控的艦載機,從而錯失了棄機跳傘的最佳時間,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艦載機飛行員,是任何國家極其寶貴的財富,培育培養一名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非常不容易,關鍵時刻不得不在飛機和飛行員兩者之間二選一時,所有國家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捨棄飛機,保護飛行員的生命安全。


從張超為挽救艦載機,而光榮犧牲之舉判斷,殲-15依然未能徹底解決模擬電傳操縱系統存在的問題,苦戰能攻關的精神值得提倡,但在有更好的替代技術方案的前提下,已沒有必要一條道走到黒。

殲-15艦載機的明天,也即改進型應該是相控陣雷達、數字化的電傳操縱系統,高海況下的戰場感知系統等。

綜上,從網上流露出的殲-15艦載機陸上基地起降試飛作業來判斷,改進型的殲-15艦載機起落架有明顯改觀,變得更粗壯了,說明能承載更重的機體份量,艦載機的燃油和載彈量提高了。

沈飛已將在殲-16上的相控陣雷達系統、數字化電傳操縱系統等高科技技術,運用到了殲-15改進型艦載機上,困擾艦載機飛行員戰機操縱系統不穩,存有重大安全隱患的問題,將隨著改進型殲-15的服役,徹底得到解決。

同時,遼寧艦上的殲-15艦載機,也將分批進駐沈飛加以改造提升,徹底解決殲-15艦載機的重大安全隱患,同時在F-35B艦載機服役之際,衷心希望海四隱身艦載機早日成軍,護衛祖國的領海和領空。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電傳系統是殲15的心病,但它在不斷進步

殲15是我國早期根據烏克蘭的T-10K-3戰鬥機在殲11的基礎上研製的一款單座雙發艦載機。


殲15的研製之初是為了解決我國大型航母遼寧艦服役後對艦載機的缺乏問題。當時殲15的研製非常緊張,用時較短,所以在研製成功之後,殲15仍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其中比較嚴重的就是它的電傳系統。

2016年,在一次訓練中,殲15的電傳系統突發故障,飛行員張超為了盡最大努力挽救飛機,放棄了最佳逃生時機,不幸壯烈犧牲。這個事件就直接暴露了殲15艦載機在設計和技術上的不成熟,它所採用的模擬電傳操作系統存在很大的問題。那麼它是不是就是一款不成熟的艦載機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殲15在研製期間時間緊迫,雖然在電傳系統上存在安全隱患,但在當時它所採用的動力系統,武器系統,航電系統等各方面都是我國的尖端的戰機系統。殲15在整體上還是比較可靠的,如果說存在安全隱患,那隻能證明當時我國在技術方面還不夠成熟。

為了消除這一隱患,沈飛將大量殲15進行了改進和升級,目前的殲15B和殲15S就是改造後的新型艦載機。它們相比於殲15各方面都進行了優化和升級,電傳系統也做了很大的改良,已經排除了各系統存在的安全隱患,整體性能得到了大大提高。


戰火觀察室


應該是解決了,因為最初的仿蘇33定型為殲15A,由於技術上不成熟,而發身幾次墜機事件,海航迫切希望擁有殲15改進型,因此沈飛攻關後推出了殲15B型,不管是雷達及電傳操控系統,均換上了我國最新式的機載雷達及電子操作系統,使殲15B完全脫胎換骨般,換上了國產系統。性能上大大進步成熟了。

雖然說我們大大的改進了殲15B型艦載機,但與美國波音公司生產的F18大黃蜂相比較,仍然是有差距的,應該敢於主動承認差距,希望國產新型殲16上艦服役會更好的,因為技術在不斷改進中,技術也日漸成熟。這樣才能更好的抗衡美國海軍的大黃蜂F18,不然數量不佔優,飛機性能也不與優,對抗起來結果還不好講的。



隨雨飄渺


殲15飛鯊是在蘇-27、蘇-33的基礎上研發出來的艦載戰鬥機,增加了一對鴨翼,當年許多國家都發愁我國遼寧艦會不會有艦無機,但幾乎是一夜之間我們就有了飛鯊,還是重型艦載機。

飛鯊的體型有點大,個人覺得底盤有點糙,進氣口也不夠圓潤,而整個機型呈弓背型設計對艦載機來說是不太適合(蘇式戰機大都這樣),機身筆直一點更適合艦載機的起降,其實進氣口可以做得寬扁圓潤一點的,我國的風洞模擬實驗室很強大,完全可以為艦載機吹出一個全新的機型,而不要套用蘇-27、蘇-33的老樣式.....

做為艦載機,再成熟的航電系統也有可能出問題,需要不斷完善.......比如美國,就經常出事故,摔機墜海的事發生的可不少,美國剛開始噴氣機上艦時,1953年,美海軍損失飛機700多架,423名飛行員死亡;1954年,美軍又損失776架飛機和535名艦載機飛行員,兩年死亡近1000名飛行員。.......從1949年到1988年40年裡,美海軍和陸戰隊共損失12000架戰機,死亡8500名飛行人員!......!當然,當年是技術落後,但在2008年僅僅這一年裡,美海軍依舊因事故損失飛機16架,35人死亡。

張超的這次事故,飛行員降落時機頭是昂起的,被認為是電傳操作系統故障......其實殲15的這套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是很先進的。甚至可以說我國戰機的航電系統比俄羅斯還要先進一些,受西方技術制裁,俄羅斯有些飛機電子元器件須從我國獲得。

殲15有四套獨立的電傳操縱系統,實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如果一套發生故障,另三套可以糾正過來。四餘度電傳可以允許二套故障,在國際上屬於尖端技術。而據說這次是三套系統同時出了故障,令飛機無法改出。為什麼?。應該是電纜或光纜出問題。

軍事專家施洋猜測:更大的可能性是信號傳輸裝置出故障了。無論飛控系統做出什麼決策,指令都必須通過電纜或光纜傳輸到舵機,要是傳輸這一環壞了,任何操作都是無效的。就像電冰箱短路停電一樣,不製冷了。


紹堅妙遊


殲15當然是一款不成熟的戰鬥機。畢竟殲15艦載戰鬥機是我國第一款固定翼艦載戰鬥機,也就是解決有無的問題. 為了儘快讓航母具備作戰能力,殲15也是邊定型邊改進的 換句話說,就是把飛行員當作小白鼠,不斷試驗飛機哪裡有問題,哪裡需要改進然後趕緊敲敲打打。 要知道萬事開頭難,說句最殘酷的話,j15最大的作用就是花式摔,不斷的試驗讓戰機研發人員明白哪些結構需要加強,讓研發的人明白艦載戰鬥機和路基戰鬥機的差距有多大。畢竟在噴氣式戰機上艦的那個年代,美國曾經掛掉了1000多名艦載機飛行員。那是美國!美國的艦載機使用經驗夠豐富了吧?但是依舊出現了那麼多的問題。 更何況咱們國家在這方面的經驗可以說是零,可不是就是各種試錯了嗎? 至於故障,應該是解決了。但是下一次哪裡會出問題就說不定了。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要看一款艦載機成熟不成熟得從以下幾方面看

一看,飛機是否安裝了最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和數字化電傳控制系統。

二看,飛機是否具有隱身性能。

三看,飛機是否具有強大的載彈量和超遠續航能力。

若從以上幾方面來對照,我國的殲—15尚不具備像F—18,F—35B這樣的能力。從這方面講是不成熟的。但是,他們的這兩款艦載機在研發過程中也走了不少彎路,甚至仍有不少缺陷。我們的殲15艦載機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經歷的時間極其短暫,應該說發展到夜間能夠起降就很了不起了,儘管和他們的艦載機有不小的差距,但這種差距正在快速縮小,我們應該向我們的研發人員和飛行員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