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与两个人——扯出我的人生小哲学

一个人时,可以独立思考,往理性发展;

两个人时,可以相互陪伴,往情感发展。

这是我理解的独处与相处,记得刚和室友住在一起时,有那么一段时间的周末,她们出去见朋友或加班,家里常常只剩我一人,每次下班回家,看见我一个人呆在一个房子里,她们总会替我操心道:“你这样不行的,你应该要多出去走走,去见见朋友,玩一玩”、“你一个人呆着难道不会觉得孤单吗?”她们的操心反倒问懵了我,因为在我自己看来,一个人我从没感到孤单,独处能让自己安静地思考许多问题,在专注的大脑运转下,有些问题虽没有答案,但总会思索出一些尝试着应对策略。

印度心理导师克那穆提在《爱与寂寞》中写到:只有当心灵不再以任何方式逃避,直接与孤独寂寞交流时,才会有感情,才会有爱。即使是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思绪也不会处于休息中,它依然在营业,想身边的人、想当下的事、想过去的人生、想明天的打算、想自己的改变与执着,思虑之后,从内心学会正视自己·······

当然,生活不能完全地活在理性之中,有句话说:“人类内心的冲突都源于情感上的冲突”,所以人也需要陪伴,需要情感的体验,特别是在我们明白许多东西都敌不过时间、敌不过内心的莫名感受时,情感会战胜理性。

一个人与两个人——扯出我的人生小哲学

独处时,平静心境下的思索是理性的,因为此时脑子正占据主要功能;而在内心烦杂的状态下,心才是那个占据主要的因素。

陪伴下的情感除了爱情,当然还包括友情和亲情,三者是交织的,当爱情接受考验,人处于悲伤状态时,一个人的独处是可怕的,这样的独处可能变成一种折磨,折磨人的思想和身体,人容易因为烦躁或者恐慌等负面心情而变得胡思乱想、惶惶不安,此时,如果有人陪伴则可以分散注意力和集中力,便可以帮助你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

身边一个朋友不久前在感情遭遇危机,总会在闲暇之余找人微信聊天,周末也不愿意个人呆在家里,而更愿意大老远跑到隔壁城市寄宿朋友家,用她的话说:“不想一个人呆着,回去又会开始胡思乱想,在你们这里我不会想那些不开心的事”。

当爱情、亲情或友情一方出现失衡时,另外两边的陪伴总能起到关键性的缓冲作用。《前任3》里,孟云和林佳分手后,林佳的生命中突然出现了个高中同学,同学在林佳失落伤心时给与了足够的关心和陪伴,最后成了她的丈夫;《小谢尔顿》里,姥姥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后,虽然背地交了很多男友,但都是以缓解失去丈夫后的孤单,大女儿一家搬到离她最近的对面居住后,吵吵闹闹的亲情分散了姥姥的注意力,也给了她更多的抚慰。所以,当内心平静时,也是最容易专注的时候,独处其实是难得的思索时间;当内心波澜时,人处于无助的状态,陪伴是最容易增进情感和给与个体力量的。

“一个人时,可以独立思考,往理性发展;两个人时,可以相互陪伴,往情感发展”是我再某一天脱口而出说给朋友听的,一秒钟的回答其实也正是在独处时思索的结果,毕竟人如果少了理智就是禽兽,少了情感就是行尸走肉,我们要追求一个“常人”就应该理智与情感并进,独处和陪伴相互映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