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憑什麼拿「倒數第一」?

青岛凭什么拿“倒数第一”?

換上不同的“有色”眼鏡,一個城市的現代化排名就可能從“榜首”,跌落“谷底”。

年初勝在治堵排名上的青島,到了旅遊旺季時,又“輸”給了網約車。

城市排名背後,是一場什麼“局”?

青島怎麼考出的“倒數第一”?

8月15日,青島的第三海水浴場已然人滿為患,冬冷夏熱的青島旅遊經濟,最近正在上合峰會之後,漸入一年的佳境。

業內人士都知道每年城市旅遊經濟的這個節奏,可偏偏這個時候,青島迎來了一篇“倒數第一”。

當天,一則《人民網發佈重點城市網約車包容度排行榜:成都居首,青島倒數第一》的消息在全網傳播,除了《成都憑什麼拿第一?》之外,就當屬青島倒數第一的消息,博人眼球。

這對於正在爭取國家中心城市的青島而言,是一個十足的“負面”。

今天針對城市的各種排名很多,幾乎每一份排名都是城市交通服務滿意度的一張晴雨表。對於全國34個大中城市、上百個三四線城市而言,這些“榜單”同時也是一份智慧交通運營商市場的成績單,引導著訂單的走向。

青岛凭什么拿“倒数第一”?

那麼,圍繞網約車“包容度”的城市排名,又是什麼“考試成績單”?

這一次考題是“網約車”。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選取25個重點城市,根據當地網約車政策、輿論認可度等進行網約車包容度綜合評估,發佈了《2018中國25個重點城市網約車包容度排行》。

報道上說,恰逢“網約車新政”實施兩週年,網約車發展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這句話顯然很有玩味,網約車遇到挑戰,而不是市民打車遇到挑戰。

那麼這份“考卷”極有可能已經一屁站在了網約車的產業角度。

不過,網約車遇到的機遇挑戰,同公共服務遇到的機遇與挑戰,有時根本不是一回事兒。拿公共服務當幌子去做市場的權力尋租,幾天前十幾個國內漁業企業給我國的三文魚定了一個鱒魚也是三文魚的標準,就是這麼“玩”的;而幾年前,將疫苗追溯碼制度“挑落馬下”的,當初也是一群打著阻礙群眾使用便利幌子的藥企。

青岛凭什么拿“倒数第一”?

而“包容度”這一說法,顯然是新創造的。不過,評估機構還是制定了一系列“指標”,據介紹,該榜單設立三大指標,經過加權最終得出城市網約車包容度指數,三大指標包括:

  • 網約車政策寬鬆度:網約車准入車輛標準(軸距、車價、車型、排量、車牌、車輛使用情況等),網約車司機准入標準(駕齡、戶籍、學歷、其他限制性條件等);

  • 城市合法網約車平臺數量(根據網絡公開數據整理);

  • 輿論友好度(抽樣當地媒體報道和網民評論分析傾向性)。

結果,成都、三亞、無錫網約車“門檻”相對寬鬆,青島、重慶、大連等地則較為嚴格,由此也就有了文中標題的結論:

網約車包容度,青島倒數獨一。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這份包容度名單中,幾個月前濟南空姐遇害所在的河南鄭州,此次“包容度”排到了前八名,而另一起乘客被網約車司機殺害的事發地深圳,卻沒有出現在這一榜單當中。

另一方面,排在榜尾的3個城市恰好處於今年以來打擊非法網約車運營力度最大的城市之列。

青島市交通運輸委等7部門6月向拒不執行整改的滴滴平臺下發違法行為通知書,啟動聯合監管處置流程,表示最終可能採取暫停發佈、下架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直至停止互聯網服務、停止聯網或停機整頓等處置措施;

重慶市在8月初重申,從事網約車服務必須三證合一,從尚未取得重慶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的平臺上接單運營即算違規——其中包括在國內網約車市場份額佔據絕對優勢的滴滴平臺。此外,重慶明確規定,由於滴滴順風車的運營模式不符合相關規定和要求,因此在重慶也屬於違規;

大連市自5月起開展為期3個月的打擊出租汽車市場非法營運專項整治行動,並要求滴滴等網約車平臺一週內清理不合規的車輛人員,杜絕非法營運。

這份城市排名“成績單”看到這裡,越來越有意思。

青岛凭什么拿“倒数第一”?

合作,第一;不合作,倒數第一?

無疑,在這次“考試”中,青島受傷了。

而且,在公開的這份報告中,青島“傷”得還不清。

比如,文中這樣一段話:“部分地區落實網約車政策時,採取嚴苛的行政干預舉措,以罰代管、‘一刀切’手段引發不少爭議。如青島平度交通局因跨市‘釣魚執法’,被網約車司機起訴”。

似乎,青島倒數第一的結論,有理有據。而青島向滴滴下發違法通知書,自然也被定了調子。

但從另一個表述中,筆者看到了這份榜單中國的另一個主角,以及另一番意味:

成都政府以審慎、包容的態度主動迎接網約車經濟,與城市開放、包容氣質一脈相承。成都在全國創造性地探索出了互聯網+巡遊車轉型升級的路徑,成都市交委、成都市交管局還與網約車平臺滴滴出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成都發展智慧交通,幫助緩解蓉城道路擁堵。數據顯示,成都已經連續三年跌出“全國十大擁擠城市”,政府城市管理思路創新帶來的成效頗為可觀。

在這段表述中,其實有三個意思:

  • 成都幹得不錯;

  • 成都是與滴滴合作得不錯;

  • 在網約車包容度評比上,成都與滴滴在治堵方面合作的不錯。

有了這一段表述,很多問題就清晰多了,包括前文中筆者對這份調研出爐的背景與目的。

再將成都與青島比較,我們可以發現更有意思的結論:

與滴滴合作的成都,排名第一,不與滴滴合作的青島,排名倒數第一!

青岛凭什么拿“倒数第一”?

是這樣麼?

其實,這份為網約車市場陳情的報告,就像幾年前馬雲為電商售假說情,李彥宏為數據洩露甩鍋一樣,它的出爐是以第三方評估機構的口吻評價各個城市的公共服務政策,而它的受益者一定是處於網約車產業龍頭的企業。

聚焦到城市維度,成都是滴滴深度參與網約車與治堵的樣板市場,青島則是滴滴的“傷心地”。

因此,這份網約車“包容度”排名,顯然越來越有立場、有背景、由人為操作的痕跡。

而青島這次“受傷”,好戲還沒完!

因為滴滴在治堵上,還有在青島有舊恨未解。

青岛凭什么拿“倒数第一”?

尋租的“包容度”與變味的“人民”

2017年,濟南在市區部分主幹道路安裝了幾十塊基於滴滴大腦提供的智慧交通誘導屏,在旅遊路設置轉換潮汐車道的“馬路拉鍊車”、以及在20個路口安裝可以自動轉換信號燈時長的智慧信號。

可2018年年初,滴滴在智慧交通領域的“死敵”高德,發佈了一份《2017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滴滴重點打造的濟南智慧交通,卻在治堵能力上排名倒數第一。

而在高德地圖參與建設的的青島,則成為其中擁堵趨勢下降最快的城市。

程維曾公表示,滴滴大腦為濟南智慧交通誘導屏能提供每個地點15分鐘的實時路況。

而為青島治堵的高德表示,它們路況預測數據2分鐘更新一次。

在分秒就能改變擁堵形勢的預判上,濟南“大腦”的反應時間是青島的8倍!

青岛凭什么拿“倒数第一”?

說到這裡,或許很多看客就清楚了:青島為何在旅遊旺季“挨刀”,為何青島要被釘在“倒數第一”的榜單上;為何網約車榜單中不僅要提成都包容網約車的好,還要提成都治堵治得好… …以及,為何要有這份網約車榜單出爐。

繞了這麼大一個圈子,相信也花了不少錢,這份榜單背後的網約車金主,滿意了麼?

可是,筆者不滿意。

城市的道路出行權中,利益相關方或者主要的權利方並非網約車司機,這些包容度的指標如果只考慮網約車平臺的商業利益,又有什麼公信度可言?

如果拿這種包容度,去找那些被網約車司機傷害、猥褻的受害者家屬問問意見,結果又會如何?

如果政策管理的正是網約車不完善甚至是“惡”的地方,那這種以包容度為名義對政策的攻擊,是否又有挾私的嫌疑?

如果這是一場行業“復仇”,那麼如此打擊對手的重點市場,並且挽回上次“對戰”時丟下的面子,這對於企業而言,是大獲全勝。但這樣的輿情發佈,對城市治理又有什麼積極作用?

如果這就是一個“設計”出來榜單,那麼這種“包容度”與“違法縱容度”之間,還有多大的差別?

無論是滴滴、高德、百度抑或其他企業,都有各自的技術特點、擅長領域以及利益訴求,各家企業在發佈堵車、網約車等各類榜單時,指標都各有側重,得出的結論也千差萬別。但故意誇大並藉此打擊對手、抬升自己,以各種不全面、不客觀的榜單發動輿論戰,卻是對公眾權利的傷害。

以人民的名義,就要為人民謀利益,這應該是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