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哪些軍事家最讓你印象深刻?

青年視紀


近代以來,我軍名將輩出,戰神並列,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各個有說不完的故事,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許世友上將!

許世友雖然僅僅位列上將,知名度卻比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中很多將軍高,究其原因,就在於他的人生經歷的傳奇性!

許世友將軍的傳奇色彩表現在以下方面——

1,出生少林,武功高強。

許世友年少時家貧給武術師傅幫閒,學了幾手武藝,據說還當過和尚。因為許世友當過和尚,在軍隊中向來就有武藝高強一個打十個的名聲,結果傳來傳去成了少林寺和尚。要知道許世友的家鄉許家窪距離少林寺還是很遠的。

2,身先士卒,刺刀見紅。

許世友仗著武藝高強,藝高人膽大,每次打仗都是衝鋒在前。紅軍期間,他曾經7次擔任敢死隊隊長,全身上下佈滿了戰鬥留下的傷痕,這才是軍人最光榮的軍功章!

3,領銜膠東,抗戰英雄。

抗戰後期,許世友擔任膠東抗日根據地司令員,在他的領導下,膠東抗日根據地蒸蒸日上,經濟發展民眾團結,多次打退日偽軍的“圍剿”和“掃蕩”。有一次日軍潰敗,日本軍官不服氣,要和許世友單挑,許世友一刀就送他上了西天。毛主席稱讚許世友說“許世友是員戰將,打紅了膠東半邊天,了不起了不起!”

4,主席賜名,開會帶槍。

許世友原名許士友,紅軍時期,許世友當了軍長,毛主席對他說“你現在是軍長了,不能只是做士兵的朋友。要放眼世界,做世界的朋友。”於是,許士友改名許世友。

建國後,許世友因為對毛主席的高度忠誠,被特許開會時帶槍,這可以說是一個將軍的最高榮譽了。

5,活著盡忠,死了盡孝。

許世友曾說過,我活著為毛主席為黨盡忠,死後要回到許家窪埋在母親身邊盡孝。可是建國後移風易俗,大多數的領導人、開國元勳都贊成火葬,死後進八寶山革命公墓。1985年,許世友去世,經小平同志特許,打了一口楠木棺材收斂後運回許家窪安葬。許世友“活著盡忠死後盡孝”的願望終於實現。

6,農民本色,種菜種糧。

許世友當了軍區司令,這麼大的首長都親自種菜種糧,連身邊的警衛員秘書都開始抱怨“原本以為到首長身邊工作可以輕鬆一點,沒想到比真正的農民還苦”。許世友把自己的警衛營改造成了墾荒團,南京的中山陵居住地、廣州的留園七號別墅都被他改成菜園。許世友離開南京時,南京蔬菜價格一度上漲,足見許世友種菜的效果之好。

許世友遺願是穿著軍裝下葬,可是他幾乎臨終前還穿著他的“農民制服”粗布大衣,為了給肥胖的許世友收殮屍體換衣服,工作人員著實費了不少心思。

許世友是偉大的革命者,也是近現代最重要的軍事家之一,他是人民軍隊中的鐵血悍將!


歷史知事


近代以來,名將輩出,但我最欣賞近代一名既樸實低調又膽大包天的軍事家——“旋風司令”韓先楚,他是真正的上將之名,大將之能,元帥之才!

作為一名統軍將領、軍事主官,在軍事決策中力排眾議、堅持己見,是十分難得的品質,因為這是有很大風險的,一旦打了敗仗,鍋全是你一個人的,根本沒處甩(因為你力排眾議了),而且和固執己見往往只有一線之隔。

很多將領並不具備這個膽魄和才能,不敢堅持己見,大家眾口一詞,他就跟風轉向了;大家爭執不下,他就猶豫不決,向上彙報,等待上級批示,這樣最沒有風險。

但“旋風司令”韓先楚是個例外,他就是膽大包天不聽話。他不但有勇有謀,打仗厲害,而且敢於冒險,大膽決斷,往往能堅持己見,力排眾議。

更重要的是,對上級領導甚至中央軍委的決策,如果他認為有待商榷,會一直堅持己見,不斷勸說上級,一直到上級改變主意為止,甚至在他自認為正確時,敢於違抗上級命令!

紅軍西征,韓先楚公然違抗彭德懷的命令,攻下寧夏定邊城,彭總聞訊,專程發賀電錶揚。

解放戰爭之初,韓先楚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副司令員,多次力排眾議,指揮鞍海戰役、新開嶺戰役,表現出特有的不避艱險、不畏強敵、敢於決戰的超人膽略和頑強的戰鬥作風。

韓先楚率領三縱在東北戰場創造了“三個第一”:第一次全殲敵軍一個精銳師,第一次以一個師的兵力全殲敵軍一個整師又一個整團,第一次迫使敵軍一個師火線起義。

解放戰爭中段,面對國民黨的瘋狂進攻,我軍大多數高層有放棄南滿的想法,又是韓先楚等力排眾議,堅決認為固守南滿,推動高層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標誌著韓先楚已經從一名出色的戰役指揮員,向一名高瞻遠矚的軍事戰略家轉變。

四保臨江戰役中,韓先楚是4縱副司令,卻因高人一等的戰略眼光和正確的作戰方案,被委任統一指揮4縱、3縱兩個縱隊作戰,充分體現了我軍高層的信任和韓先楚的過人之才。

東北戰場上,韓先楚指揮的3縱進軍迅猛,如同電光火石,攻無不克,如風捲殘雲,因此被稱為“旋風部隊”,韓先楚被國軍歷任最高長官稱為“旋風司令”,畏之如虎。

最能體現韓先楚戰略眼光和帥才的是他力排眾議,成功說服中央軍委和毛主席早日進攻海南島,並親自指揮一舉解放海南,避免第二個灣灣的出現。

解放東北後,韓先楚和旋風部隊一路南下,打到雷州海峽,面對大海相隔的海南島。

由於缺乏渡海作戰經驗,沒有海軍艦艇,海南島又防禦極其嚴密,前敵指揮部鄧華、四野司令林彪、廣東軍區葉劍英等人,甚至毛主席和中央軍委都一致決定推遲進攻海南時間。

中央軍委和前敵指揮部的最終決定是1950年5月底作戰準備完畢,6月份渡海登陸作戰,如果條件不好還可以推遲到年底,所有人都表示堅決服從,惟有韓先楚明確表示不同意見:

“如果在穀雨前的5天內即4月20日前,不發動攻打海南島的戰役,就要往後再拖整整一年。因為解放軍的渡海工具基本上是風帆船,非得依靠穀雨前的季風過海不可。”

大膽的韓先楚回到40軍後,下令各級幹部不向下傳達6月登陸作戰的決定,反而要求加緊訓練,3月份前務必完成一切準備工作。與此同時,他向兵團司令部、向四野司令林彪、向中央軍委及毛主席越級報告,強烈主張抓住戰機,將渡海作戰時間提前到4月。

電報中,韓先楚甚至放出話來:“如果43軍未準備好,我願率40軍主力渡海作戰”。言外之意,我已做好一切準備,別人不打,我打!我40軍一個軍就可以搞定!

面對重兵盤踞的海南島,韓先楚腦子裡從沒有畏懼二字,他不等不靠,一方面親自走訪船工,實地調查,向群眾虛心學習,掌握了海南島附近的地形、海情和敵情;另一方面親自組織部隊,以帆船為主,沒日沒夜地訓練渡海作戰本領,做好了一切戰鬥準備。

在韓先楚的不懈努力下,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終於決定,提前到4月前發動渡海作戰。

經過兩次試探性的偷渡成功後,韓先楚堅決反對繼續偷渡的做法,最終推動指揮部決定發動全部主力,大舉渡海作戰。解放軍所有兵團級的指揮員中,韓先楚是唯一一個主動要求並且身先士卒,在大舉渡海登陸作戰時,隨第一梯隊上島的。

1950年4月16日19時30分,韓先楚乘著夜色,冒著喪師大海的危險,親率大軍乘坐400多艘風帆船,從雷州半島浩蕩起渡,跨海進擊海南島。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人民解放軍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一舉突破國民黨以陸、海、空軍組成的立體防禦體系,一舉解放海南島。

談及此戰,羅榮桓曾說過,“海南戰役不大好打,但我們打得很好。使用的部隊是12兵團、15兵團各一個軍,由15兵團統一指揮,但在戰役指揮上韓先楚同志起了主導作用。”

1950年7月,美國第七艦隊開進灣灣海峽。若非韓先楚的堅持和果決,海南後果不堪設想。

縱觀韓先楚的一生,從第一次戰鬥始,他就是一面旗幟。 一面不畏艱險、充滿尚武精神的旗幟,一面高瞻遠矚、充滿戰略眼光的旗幟,一面永不言棄、充滿革命熱情的旗幟。

壯哉我韓先楚,偉哉旋風司令!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本人的答案:毛主席、朱德、劉伯承、徐向前、楊傑、蔣百里。

本人認為要被稱為軍事家,必須要有軍事著作傳世或者有一套成熟的軍事理論,否則只能稱為名將。所以符合條件的就鳳毛麟角了。

毛主席:他的豐功偉績無需多言,就重點說下他的軍事思想的形成過程吧,再天縱奇才,也不可能生來就會打仗的,所以毛主席的軍事思想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話說大約在清末民初年間,井岡山上有位佔山為王的草寇叫做朱聾子,他打家劫舍後面對官府追捕,就藉助井岡山地形鑽山入林,官兵每次都無可奈何。毛主席上井岡山後聽說了他的一些事蹟後將他的方法取長補短,這就是我軍游擊戰鄧萍雛形。在朱老總上井岡山後他最為雲南講武堂出身的科班生,又有旅德旅蘇的留洋經歷和滇軍中的白招牌經驗,所以他對毛主席軍事思想的形成影響最大,可以說毛主席軍事思想是綜合了三個方面,第一,毛主席從24史中汲取歷代戰例經驗,第二,借鑑井岡山朱聾子的方法,第三,融合了朱老總的軍事成果。

朱老總:朱老總從蒙自剿匪中初步具備了游擊戰思想,上井岡山後與毛主席互相印證,共同創造了毛主席軍事思想,朱老總無疑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

徐向前,劉伯承,都是軍事科班出身,劉伯承更是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高材生。他們的赫赫戰功無需多言,他們的軍事思想也有他們著作的兵書來印證。

楊傑,雖然楊傑將軍實戰能力被批評,但他的軍事理論無疑是非常優秀的,他輔佐蔣介石南征北戰,為蔣介石立下汗馬功勞,被稱為軍學泰斗,退居二線他的無數軍事著作,無一不是軍事史上的寶貴財富。

蔣百里,蔣百里被稱為民國第一軍事家,他的《國防論》是國民黨將領的行動準則,他為抗戰做的備戰工作和提出的各種理論更為日後的抗戰勝利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可惜他於1938年就與世長辭,沒有看到抗戰勝利那一天,只留下一句豪言壯語:中國,是有辦法的!


林屋公子


第一當然是毛澤東。毛澤東從1927年秋收起義起,至1949年,用了僅22年的時間,領導中國共產黨奪得政權,將對手蔣介石趕到臺灣島上。這期間還包含8年的抗日戰爭時期。

第二要說林彪。林彪年紀輕輕就成為軍隊的高級將領,指揮四野從長白山一直打到天涯海角,席捲大半個中國。

第三要說粟裕。粟裕軍事才能的充分展示是在解放戰爭時期。七戰七捷、宿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粟裕指揮軍隊在最初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以少勝多、險中求勝、越打越奇,林彪評價為“盡打神仙仗”。值得一提的是,粟裕是在頂著改變中央戰略部署情況下,開展戰役指揮的,是十分可貴的。粟裕善於大兵團作戰,作為戰區指揮員,卻力薦中央全國戰略部署,是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

最後要說劉伯承。劉帥是軍事理論家,是近代中國軍事理論最好軍事家,為共產黨軍隊培養了很多傑出的軍事人才。


EdwardYANG


中國自古不乏著名軍事家,古有孫子、吳起、孫臏、白起、韓信、李靖等人,今有毛澤東、彭德懷、劉伯承、林彪、粟裕等。一個能讓人印象深刻的軍事家,不但要有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還要有“欲與天公試比高,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膽識與氣魄,縱觀古今,毛澤東與彭德懷乃當之無愧也。

毛澤東

毛主席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是集戰略家、戰術家、理論家於一身的一位軍事天才,一生指揮過無數戰役,無一敗績。毛主席沒上過一天軍校,其軍事智慧完全來源於中華民族浩瀚的史書,愛讀書,好讀書是毛主席最大的愛好,直到他老人家晚年重病仍書不離手。毛主席能將書中智慧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古為今用的事例數不勝數。

毛主席一生中總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紅軍時期在“談笑間”率領著中國工農紅軍的希望——“星星之火”,突破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圍剿,指揮的四渡赤水戰役更是一生的得意之作,也是輝煌之作,其軍事指揮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抗戰期間提出著名的《論持久戰》展現出了毛主席的宏韜偉略,揭示了戰爭的發展規律;解放戰爭時期指揮的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三大戰役,奠定了新中國成立的基礎;抗美援朝時期,“小米加步槍”打服了不可一世的美帝主義。毛主席無疑的近代乃至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


彭德懷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是紅軍長征勝利達到陝北後,彭德懷指揮的先遣隊徹底切斷了國民黨尾隨部隊對陝北革命根據地的威脅,也是紅軍到達陝北後取得的第一場勝仗,可謂振奮人心,給長征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毛主席欣喜若狂提筆贈予彭德懷的詩。每次想起這句詩都會聯想到當年彭大將軍的意氣風發的霸氣場景,也是讓我對彭德懷印象最深的原因之一。

彭德懷畢業於湖南陸軍講武堂,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軍事家和無產階級革命家,戎馬一生,為人民解放事業與發展做出不朽功勳。早年就參加了革命,曾擔任過三軍團總指揮、敵前總指揮、八路軍、解放軍副總司令等職。抗戰時期指揮的百團大戰重創日軍不可一世的囂張氣焰;解放戰爭時期指揮的西北野戰軍,以少勝多在陝甘寧以重創國民黨胡宗南幾十萬大軍;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彭德懷臨危受命親自掛帥,指揮百萬雄師將美帝主義打退至三八線以外,連斯大林曾說過“一切聽彭德懷的,他是天才軍事家”。彭德懷如此豐功偉績,“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美譽乃實至名歸。


賽門軍略


彭德懷元帥橫刀立馬、馳騁沙場。是戰功卓越的軍事家。他率軍百萬飲馬黃河,進軍神州,為民族獨立解放,為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

建國後彭老總征塵未洗,又投身於保衛和建設共和國的鬥爭之中,致力於國防建設、抗美援朝事業。為祖國繁榮昌盛運籌帷幄;嘔心瀝血;為祖國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與世長辭,但彭老總的英名和業績,將永遠彪炳史冊。

彭德懷,原名彭得華,號石穿,湖南湘潭人。1922年考入湘南講武堂,26年編入國民革命軍系列,參加北伐戰爭。時任團長。同年7月,領導平江起義,任軍長兼13師師長,12月率所部主力到井崗山,與紅四軍會師,從此與毛澤東長期共事。

1930年任紅三軍總指揮。中央政治局委員。根據地歷次反圍剿戰鬥中,是前線主要軍事指揮者。長征途中,率紅三軍團奪關斬隘,屢建戰功。

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後,歷任陜甘支隊司令員,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副總指揮,率部開赴華北前線,建立抗日根據地。1940年組織指揮了百團大戰,後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成功地領導指揮了保衛陝北的戰役,後又率部解放大西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西北局第一書記、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1950年10月,毅然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指揮部隊進行五次戰役,把侵朝軍隊趕回三八線以南。

1954年起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55年被授於共和國元帥軍銜。在黨的八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黨的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周勇華2


中國近代史始於1840年鴉片戰爭,終於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段歷史時期是中國積貧積弱保守欺凌的屈辱史,與此同時也是無數仁人志士奮發圖強的熱血拼搏史:在這段時期內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無數赫赫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實業家。其中甚至不乏兼涉數個領域的通才——比如締造新中國的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就是典型的既是政治家,又是軍事家的傑出範例,但鑑於他們對中國革命的最大貢獻還是在政治上把控全局,所以個人以為他們在歷史舞臺上的第一角色定位還是應該是政治家。那麼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為中國的崛起奠定基業的軍事家呢?我個人認定的評判標準是代表中華民族在同外國列強的戰爭中成功戰勝敵人的,為維護中華民族的統一做出傑出貢獻者即可獲此殊榮。

左宗棠於1860年招募楚軍,在同太平軍的戰鬥中先後攻陷金華、紹興等地並率軍入江西、福建追擊太平軍李世賢、汪海洋部。1868年左宗棠又協助李鴻章剿滅了西捻軍。1873年11月左宗棠攻克肅州,平定陝甘回變。1876年4月左宗棠抬棺出征並一舉收復佔中國陸地疆域六分之一的新疆,此後在新疆建省,有限維護了中國對新疆地區的主權。

劉永福於1873年12月21日率黑旗軍在河內郊外羅池與侵越法軍開戰並一舉擊斃其主將安鄴。1882年4月又率黑旗軍三千人於河內西面的紙橋伏擊法軍並大獲全勝。1885年正月劉永福的黑旗軍在左育與法軍援師血戰,予敵重大殺傷後敗潰。1894年8月劉永福赴臺北幫辦軍務,後又轉而駐守臺南。1895年4月《中日馬關條約》簽訂,臺灣被割讓給日本。6月7日臺北被日軍攻陷,劉永福在臺南發出聯合抗日的號召,此後在沒得到大陸的清政府任何支援的情況下堅持戰鬥到1895年10月18日。

劉銘傳於1862年二月投奔正在招募淮軍的李鴻章,同年十二月他在無錫之戰中俘太平軍守將黃子隆、黃德懋父子以下2萬多人。在平定捻軍的戰鬥中他先後於黃陂、濰縣、壽光等地敗東捻軍。後向李鴻章獻計將西捻軍引到黃河、運河、徒駭河之間的狹長地帶將其全殲。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後本已賦閒在家的劉銘傳重新出山於1884年7月16日赴臺灣基隆視察防務,在他指揮下的基隆保衛戰成功戰勝了來犯的法軍,另一股串擾淡水的法軍也被擊敗,法國侵佔臺灣的圖謀完全落空。

馮子材於1883年以70歲高齡出山擔任督辦高、廉、雷、瓊4府25州縣團練。1885年3月23日奉命駐守中越邊境鎮南關的馮子材正面遭遇由越南北侵的法軍,馮子材父子身先士卒,揮刀迎敵,縱橫衝殺,打得法軍鬼哭狼嚎,丟盔棄甲,退出關外。接著清軍乘勝出關追敵,連克文淵、驅驢、諒山、長慶府、觀音橋等處。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他又率軍北援,駐節鎮江,以備調遣,然而未及參戰即聞《馬關條約》簽訂之事。1896年中英片馬爭界交涉事起,馮子材奉命赴雲南提督任,爭回片馬,穩定了雲南局勢。

聶士成於1862年以武童生投效廬州軍營,在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的過程中因戰功受封力勇巴圖魯名號。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各部幾乎一觸即潰,唯獨聶士成所部打出了甲午戰爭中清軍唯一成功的一次伏擊戰——摩天嶺大捷:依託遼東天險摩天嶺阻擊日軍4個多月並乘勢反攻,有效遏制了日軍的進攻,打擊了其囂張氣焰。八國聯軍侵華期間聶士成於天津保衛戰時中炮身亡。

徐樹錚1919年6月出兵外蒙並先後戰勝盤踞於此的土匪勢力、沙俄白軍,又挫敗了日本企圖干涉外蒙局勢的圖謀。隨後以兩個團的兵力由80輛大型卡車組成的車隊載著入城,所有卡車均用黑布覆蓋,庫倫人只聽到裡面士兵的說話聲,卻看不見士兵的面貌。士兵們將武器顯露在外——全是德式槍炮。車隊駛入袁世凱當年在西郊修建的軍營“紅城”,此地有北洋軍把守,無人敢近。士兵們跳下車來,隨即又換乘車輛再上演一次入城儀式——如此不斷循環往復的入城式令庫倫人傻了眼,一時不知北洋軍究竟來了多少人,裝備有多少先進武器。在徐樹錚故佈疑陣的局勢壓力下外蒙當局的高官們不得不坐下與之談判,徐樹錚趁機威逼他們取消外蒙自治,完成了收復外蒙的壯舉。

吉鴻昌於1933年5月26日同馮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將領依靠蘇聯的武器支援和集合東北義勇軍在張家口宣佈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吉鴻昌任前敵總指揮兼第2軍軍長。當年7月12日同盟軍在吉鴻昌率領下收復多倫,開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軍隊首次從日軍手中收復失地的先例。

謝晉元於1925年12月從國立廣東大學(今國立中山大學)畢業後轉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北伐戰爭期間率一排人馬參加襲擊永定城的戰鬥,三天三夜,攻克永定,全殲永定之敵4500人。在反攻龍潭的戰役中又率領一連人一馬當先衝殺搏擊,激戰七晝夜,終於取得勝利。“八一三”淞滬會戰中謝晉元率一個營的兵力死守四行倉庫抗擊數萬日軍,激戰四晝夜,斃敵200餘人。自己陣亡九人,傷二十餘人。

朱德在1927年7月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軍長。1928年4月他率部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在井岡山順利會師,從此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此後他同毛澤東、周恩來一起指揮中國工農紅軍戰勝了國民黨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四次大規模軍事“圍剿”。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又率部東渡黃河,開闢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中他親臨華北前線指導作戰並取得清風店、石家莊戰役的勝利,開創了攻克堅固設防城市的先例。在戰略決戰階段他協助毛澤東組織和指揮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林彪於1926年11月從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隨部參加北伐戰爭中討伐孫傳芳和進軍河南的戰鬥。1927年4月隨第25師73團參加武漢國民政府舉行的第二次北伐,歷經上蔡、臨潁等戰役戰鬥。8月2日由聶榮臻、周士第直接率領參加南昌起義。此後在中央蘇區的歷次反圍剿戰爭中逐漸嶄露頭角,長征中又參加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奪佔瀘定橋等作戰。1937年9月25日他與聶榮臻指揮部隊在平型關設伏擊敗日軍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各種槍1000餘支(挺)、軍馬50餘匹及其他大批軍用物資,取得自七七盧溝橋事變以來中國軍隊抗日戰爭的首次勝利。1938年2月奉命率115師師部和343旅到呂梁開闢根據地。解放戰爭中又從東北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祖國南方的海南島,為祖國大陸的徹底解放做出了傑出貢獻。

賀龍於1916年以兩把菜刀鬧革命,奪取了反動派的武器,組織起一支農民革命武裝。這支武裝力量在賀龍的領導下在討袁護國和護法戰爭中屢建戰功。在1924年至1927年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賀龍率部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又率部參加南昌起義。1934年10月率部與任弼時、肖克、王震等帶領的紅六軍團在黔川邊境會師,之後由他和任弼時統一指揮發起湘西攻勢,在十萬坪、浯溪河重創敵軍,兵圍常德,有力地策應了紅一方面軍突圍長征。1935年2月至8月他和任弼時指揮紅二、六軍團反“圍剿”,在陳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園連獲大捷,殲滅了整師整旅的敵人,粉碎了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剿”,開闢了湘鄂川黔邊革命根據地。1935年11月賀龍、任弼時領導紅二、六軍團開始長征。他們突破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圍追堵截,轉戰湘鄂川黔滇康青甘。抗日戰爭中他率部東渡黃河,挺進敵後,配合國民黨軍隊對日軍發起忻口戰役,取得了雁門伏擊戰等勝利。後又轉入晉西北管涔山區,率部粉碎日軍對晉西北的進攻,接連收復岢嵐、五寨等七座縣城,開闢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1938年底指揮第120師和八路軍第三縱隊轉戰冀中平原並先後在大曹村、曹家莊、邢家莊、黑馬張莊四戰四捷。他指揮的河間齊會戰鬥是抗日戰爭中平原殲滅戰的範例。

李宗仁於1916年5月任滇軍第四師第三十四團排長,此後相繼參與過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和粵桂戰爭。1924年9月他擊敗桂系軍閥陸榮廷部。1925年7月他又擊敗沈鴻英,完成了統一廣西的任務。1926年7月他率第七軍二萬多人參加北伐戰爭,轉戰湘、鄂、贛、皖等省,立下戰功。1938年2月至5月指揮反擊日寇侵略的徐海會戰,其中3月至4月的臺兒莊戰役取得殲滅日軍二萬餘人的重大勝利。

張自忠於1938年3月的臨沂戰役中率五十九軍與敵鏖戰七晝夜,粉碎日軍向臺兒莊前線增援的戰略企圖,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保證了臺兒莊大戰的勝利。1939年5月10日張自忠部在田家集以西的大家畈殲滅日軍輜重部隊,迫使日軍放棄渡河攻擊襄陽。1939年12月張自忠率領右翼兵團參加冬季攻勢。12月12日張自忠率三十八師正面進攻日軍,殲滅日軍第十三師團第一零三旅團,於1月初配合第八十四軍穩定戰線,2月14日發起反攻。此次戰爭是抗日戰爭期間正面戰場國民黨軍發動的惟一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

薛嶽於1938年10月指揮的萬家嶺戰役殲滅日軍28200人,日軍整整一個師團幾乎遭到滅頂之災,在日本陸軍歷史上從未有過。三次長沙會戰薛嶽所指揮的部隊共殲滅日軍11.75萬人(三戰殲敵人數分別為2萬、4.15萬和5.6萬)。雖然中國軍隊在1944年的長衡會戰(第四次長沙會戰)中失利,長沙和衡陽相繼失守,但仍給日軍造成了傷亡6.8萬人的代價。整個抗日戰爭中薛嶽指揮了四次長沙會戰,是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

張靈甫於1937年12月5日率305團投入南京保衛戰——在淳化鎮附近構建新陣地阻擊日軍,掩護王耀武51師退入南京,雙方展開肉搏戰,在戰役中張靈甫率部死守華嚴村以一團之力與日18師團血戰一晝夜。萬家嶺戰役中張靈甫親率一支突擊隊從日軍疏於防範的張古山後山絕壁上進攻。在與日寇鏖戰五天五夜後成功攻取張古山,封死了日軍106師團的最後退路,該師團最終幾乎全軍覆沒。1941年3月15日張靈甫代理58師師長指揮58師參加上高會戰,作為上高會戰的首功部隊74軍的核心部隊58師與餘程萬的57師一起與日軍血戰11日。在1941年9月26日的第二次長沙會戰中在永安率58師孤軍與日軍精銳的第三師團主力和第六師團一部作戰。在1942年6月的浙贛會戰中張靈甫率58師在衢州外圍與日軍血戰3日,擊斃敵86聯隊第3大隊隊長長島田仁次郎。1943年6月13日張靈甫率58師主力收復甕安。在1943年11月的常德會戰中張靈甫率58師收復黃石、九溪。1944年5月10日張靈甫會同前來增援的第19師一起克復永豐。1945年4月在湘西雪峰山戰役中張靈甫指揮74軍58師在鐵山與日軍主力血戰獲勝。

孫立人在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任38師師長,在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斃敵2000餘,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2000餘,第二次入緬作戰時任新一軍軍長,攻克八莫、南坎、老龍山、南巴卡、新維、臘戍、喬美等地,共擊斃日軍3萬3千餘,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之稱。

衛立煌自追隨孫中山革命以來在粵軍許崇智部下轉戰廣西、江西、福建,又參加鎮壓商團叛亂和平定陳炯明叛軍的東征。北伐戰爭中率部北上浙江與孫傳芳作戰,採取靈巧戰術且戰且進。1941年10月31日他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並一舉從日軍手中收復鄭州。1943年接替陳誠擔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入緬作戰並打通滇緬公路。

劉伯承於1915年底拉起一支400餘人的隊伍組成川東護國軍第4支隊。1917年參加護法戰爭,1923年參加討伐北洋軍閥吳佩孚的戰爭。土地革命時期先後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參謀長、長江局軍委書記兼參謀長、中央軍委委員,協助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處理軍委日常工作,舉辦短期軍事訓練班,並負責講授暴動方略、游擊戰、運動戰等課程。撰寫過《現在游擊隊要解答的問題》、《到敵人後方開展游擊戰爭的幾個教訓》等作品。具有極高軍事理論素養的劉伯承並不是只會紙上談兵:1935年1月指揮先遣部隊突破烏江,智取遵義,甩開了敵軍主力,使傷亡大半、疲憊不堪的中央紅軍獲得了一次難得的短期休整。遵義會議後他協助毛澤東等領導人組織指揮了四渡赤水、二進遵義等戰役,使部隊跳出了敵軍包圍圈,直插雲南北部,並親率幹部團搶佔皎平渡,保障全軍渡過天險金沙江。抗日戰爭期間他指揮部隊先後進行了夜襲陽明堡、設伏七亙村以及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晉東南反“九路圍攻”、冀南反十一路“掃蕩”、百團大戰中的正太榆遼等一系列著名戰役戰鬥,創建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左權於1925年7月參加了徹底消滅陳炯明的第2次東征。1934年5月在強渡大渡河的作戰中他率部急行軍,成功地掩護了紅1師從安順場渡過大渡河。1936年11月中旬左權、聶榮臻指揮紅1軍團與紅15軍團一部在山城堡完成了對胡宗南78師的包圍。21日發起總攻,經過一晝夜激戰,殲敵2個團。1938年春左權利用長樂灘的地形優勢將兵力分作三部分佈成口袋狀。待日軍全部進入口袋之後左權安排部隊截擊,殲敵2000多人,繳獲大批輜重。在1939年年底到1940年初蔣介石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擊潰了石友三進犯軍的進攻,全殲朱懷冰等部10個團,保住了太行抗日根據地。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又協助彭德懷指揮百團大戰。

彭德懷在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中指揮所部堅決貫徹積極防禦、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利用根據地的有利條件,發揮紅軍機動靈活的特長在運動中捕捉戰機。抗日戰爭中他指揮的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僅前三個半月期間就進行大小戰鬥共1824次,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當然此後彭德懷又指揮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勝了美國名將麥克阿瑟,由此宣告“帝國主義在亞洲的海岸邊架起幾門大炮,就能征服一個國家的歷史”就此結束,不過這已屬於中國現代史時期。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沒有毛主席領導的情況下,還是那些將軍每打必敗,每次確立毛主席的領導地位時馬上轉危為安。毛主席多次力挽狂瀾,救國救民於水火,連世界都對毛主席崇拜有加!到如今世界各國還在研究毛主席的軍事著作,你們說誰是最傑出的軍事家?


心有靈犀227512826


近代傑出軍事家劉伯承元帥,他是十大元帥中一名儒將,他作戰重謀略,講技巧,善於用伏兵,善長運動戰,如,抗日戰爭中的七亙村,神頭嶺,長樂村等伏擊侵華日軍,是他伏擊戰的精典戰例,解放戰爭中劉伯承司今員和鄧小平政委率領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強渡黃河,千里沃進大別山,劉鄧大軍向一把利劍一樣,打向了蔣介石統治區域,是運動戰的經典戰役。有人說劉伯承元帥是當代孫武,現代的韓信,軍事家劉伯承是近代兵謀略代表人物,韓信則是古代兵謀者始祖。

下面我來談一下軍事家劉伯承傳奇經歷和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劉伯承生於1892年12月4日,現在重慶市人。早年參加川軍,先後參加護國反袁世凱戰爭,北伐戰爭。

劉伯承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入和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土地革命戰爭,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他近代中國革命全過程他全部參加了。

軍事家劉伯承在中央紅軍長征中,1935年,劉伯承作為紅軍先遣部隊司令員,率領紅軍突破烏江,佔領貴洲遵義城,在中央遵義會議上毛澤東成為中央軍委主席,領導紅軍繼續長征,特別是劉伯承作為先遣部隊司令員,為了讓紅軍順利通過彝族地區,作為有智謀將軍用真心打動了彝族首領小葉丹,兩人滴血喝血酒,結為兄弟,劉伯承帶領先頭紅軍部隊在小葉丹的彝族人民幫助下,從安順場強渡大渡河,使中央紅軍順利通過了大渡河,使國民黨軍隊在大渡河邊全殲紅軍計劃失敗。

作為軍事家的劉伯承,解放戰爭中,劉伯承司令員,政委鄧小平,遵照中央指示,率領第二野戰軍,象一把尖刀,千里沃進大別山。這是運動戰的經典戰役,劉鄧大軍千里沃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開始。作為軍事家的劉伯承,千里沃進大別山,是他軍事生涯中最閃亮的一頁。

因此,我認為軍事家劉伯承元帥是一足謀多智的將軍,他的謀略勝過自稱小諸葛的白崇禧。說他是當代孫武,現代韓信一點不過。軍事家劉伯承是近代謀略派代表人物。


蔡哥談


我認為,近代以來,中國軍事家燦若星辰,我想說說英年早逝的,被中共中央列為軍事家的。

1.葉挺

葉挺,廣東省惠陽區秋長鎮人。葉挺是北伐名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他曾經領導過南昌起義、廣州起義。1937年,他從澳門回到內地,被蔣介石任命為新四軍軍長,中將軍銜。後來,中共中央也確認這一命令有效。
葉挺(1896-1946)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中國軍事家。葉挺是北伐名將,新四軍首任軍長。


葉挺是新四軍的首任軍長,為新四軍的建立、發展、壯大立下了不朽的功勳。皖南事變前,他主張部隊一字長蛇陣往東轉移,可是,副軍長項英卻主張兵分三路轉移。項英是新四軍的黨代表,部隊首長一致採納項英的主張。結果,皖南事變爆發,新四軍通信落後,彼此不能聯繫,損失慘重。

項英等人與部隊失去聯繫,新四軍將士一致聽從葉挺指揮。手槍🔫連官兵衝在最前面,手拿衝鋒槍,邊衝邊打邊喊:“北伐名將葉挺在此,擋我者死!”葉挺在與國民黨談判時,被扣留。1946年,葉挺一家、博古、王若飛等人乘飛機回延安,中途出事,機上全部人員遇難。




2.左權

左權,湖南省醴陵市人。曾經留學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回國後,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重要職務。長征時期,他是紅一軍團參謀長,軍團長是林彪,政委聶榮臻。抗日戰爭期間,他擔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是葉劍英。他代行葉劍英的職務,輔佐彭德懷。左權是中國共產黨的高級將領,曾經翻譯過蘇聯紅軍的部隊條例,起草人民軍隊的條例。

左權還是一個軍事家,輔佐彭德懷打過很多大戰、惡戰。他還親自指揮過黃崖洞保衛戰,被中共中央列為保衛戰的模範戰例。

1942年,左權在掩護八路軍總部突圍時,不幸中彈,英勇殉國,時年37歲。左權是八路軍抗日戰爭期間犧牲的最高領導人。聽說左權犧牲,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都非常傷心😔。


悼左權

(朱德寫)

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衛吾華。

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障吐血花。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