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寒陽:演奏,極致原是平淡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趙寒陽在談及二胡演奏時有一段充滿哲思而精彩的論述,筆者讀後受益匪淺,故抄錄於下,以饗廣大琴友:

演奏,極致原是平淡。現今的音樂舞臺百花爭豔,演奏家層出不窮,而聽眾的欣賞水平也在日益地提高。在聽過無數次音樂會以後,我發現人們對於大部分音樂會的評價總是:不錯!還可以!很少有那種讓人感到十分滿足的。儘管評論家們竭盡讚美之詞,也總免不了有一種“言猶未盡”的意思,心中忍不住在想:如果他能再“那麼”一點兒就更好了。這就向我們的演奏家們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到底什麼樣的演奏才達到極致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先來看一看明代隱士洪自誠在所著《菜根譚》中的一段話:“文章作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我用心觀察了幾位民樂演奏大師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演奏上所發生的變化,驚奇地發現他們的演奏無一不是向著樸素、自然、平淡、深邃的方向發展的。

他們的演奏,滑音和裝飾音越來越少,揉弦越來越淡,拉起琴來似乎是“笨笨的”、“無奇的”,所有的音符就單個的音來說簡直是再平淡不過了,但它們組合起來竟然會如此地自然和深邃,並暗含著一種神奇的力量。整個兒演奏如同行雲流水一般,彷彿有一股看不見的清泉從大師的心中流出,直透我們的心靈,最後留得一絲幽香,延綿不絕。至於具體的演奏手法,如:哪兒揉了弦了、哪兒滑了音了,聽眾們似乎並未在意。當音樂會結束以後,聽眾們在散場時居然沒有評論。大家默默地往外走,熟人見面點一下頭,誰也不提音樂會演得怎麼樣。因為,大家一時找不到恰當的詞語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受。說好吧,似乎比好更好,但又說不出好在哪兒。這樣的演奏才是極致的呢!

有人不禁要問:如果演奏家的揉弦很具激情,或者滑音很有味道,被觀眾們感受到了,難道不好嗎?那麼我要反問你:在你身體健康、毫無病痛的時候,你感覺到自己的心臟在跳嗎?感覺到自己的肝臟在分泌膽汁嗎?當你感覺到身體的某個器官存在的時候,它一定是不舒服了。音樂演奏也是如此,大師要讓欣賞者感受到的是音樂的整體,而不是他具體的演奏手法。一旦讓觀眾們感覺到了他具體的演奏手法,就說明這個手法在分寸上已經不太恰當了。真正極致的演奏,是要讓觀眾們只感覺到由頭至尾的舒服,而別的什麼也沒有感覺到。那種讓人評價為“技巧嫻熟、情感熱烈、處理細膩、音色甜美”等充滿讚美之詞的演奏,充其量只能算是上品;而對極品的評價應該是沒有評價,這才是最高的評價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