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說道(六)善成 自知 爲善 清靜 明白 知足

太學說道(六)善成 自知 為善 清靜 明白 知足

(1)老子說“道”是“萬物之所奧”,道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無所不藏,無所不能。它是“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善人視道為寶,對不善人有懲有保。道的陽光雨露、春風空氣對善人和不善人同樣施與,同樣體現好生之德。不善人能學道用道,罪能自免,事能善成。

太學說道(六)善成 自知 為善 清靜 明白 知足

(2)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人者儘管智商很高,但自知者更有智慧。能戰勝他人的固然很有實力,能戰勝自己的才是真正強大。能客觀評價自己又能虛懷若谷,能明白自己弱點又能堅決改正才是人中豪傑。

太學說道(六)善成 自知 為善 清靜 明白 知足

(3)發現、挖掘、宣傳、放大人們心靈深處的美好與善良,讓生活充滿陽光和歡樂。忽視、原諒、理解、包容人們工作生活中的非美和失誤,讓同情悱惻心充滿人間。抑制幸災樂禍和弱肉強食,光大扶危濟困和與人為善,是人類的崇高和偉大。

太學說道(六)善成 自知 為善 清靜 明白 知足

(4)任何時代的清淨無私者都是做人的楷模,清淨無私不受時代歲月的限制。古人思想和著述之所以有強大生命力,在於他們心淨無私。他們的思想有超越時空的穿透力、浸染力、說服力。人們越嚮往美好生活,越欽佩他們的高人境界、高貴品質、高尚生活和高超見解。

太學說道(六)善成 自知 為善 清靜 明白 知足

(5)老子在《道德經》中多次使用“明”,如“自知者明”、“知常曰明”、“不自見故明”、“見小曰明”等。“光”和“明”使用上區別很大,向外照耀叫光,向內透亮叫明。“明”是內心深處的清澈、明白,對事物本質的深刻洞察和準確把握。所以歷史上對大事清醒,大節不失的皇帝和大臣稱之為“明君”“名臣”。

太學說道(六)善成 自知 為善 清靜 明白 知足

(6)老子的話人人事事都能應驗。貪慾越大惹禍越大,知足知止平安快樂,私心越少事業越大,私心越大形象越差。謙虛的、低調的、內斂的、示弱的、不爭的,在現實中、在歷史上並沒有吃虧而且都成功了,驕傲的、高調的、外露的、逞強的、好勝的,好像都是吃虧的、失敗的。

太學說道(六)善成 自知 為善 清靜 明白 知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