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赴台後爲什麼沒有爲難閻錫山,而爲難了小諸葛白崇禧?

範東臣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與蔣介石雖然貌似神離,一次北伐、二次北伐群雄亂舞的年代就不說了,1930年更是在一場口水戰後,閻錫山也掛帥,拉起了反蔣旗幟,開啟了百萬大軍血戰中原。1930年中原大戰結束後,閻錫山終於領略到蔣介石的厲害,在蟄伏期各種方式向蔣介石示好求得諒解。

圖為閻錫山的全家福。

1934年蔣介石蒞臨閻錫山老家河邊村,拜見閻錫山老父親,大打感情牌,從此閻錫山取得蔣介石信任,東山再起。抗戰前期閻錫山積極擁護蔣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閻錫山全面擁護抗戰,追隨蔣的步伐。解放戰爭時閻錫山唯蔣介石之命是從,處處和李白作對,山西解放前逃往南京,最後跟隨蔣氏王朝逃往臺灣。

1950年,放下權力的閻錫山專心著述。

閻錫山到臺灣後成為新一任行政院長,但他擺正自己的位置,主動請辭,從此退出了權力中心,此舉更是打消了蔣的顧慮,從此在菁山草廬過起了平靜的晚年生活,1960年去世。

圖為李宗仁和白崇禧合照。

而小諸葛白崇禧在政治上不識時務,一生都在與蔣介石明爭暗鬥。蔣介石共有3次下野,都和白崇禧有關係,1927年白崇禧與李宗仁逼宮蔣介石下野;1929年又爆發蔣桂戰爭,白崇禧逃往越南,1930年參與中原大戰倒蔣,1931年李白在廣州打出“護黨救國”旗號,蔣介石二次下野;1948年白崇禧協助李宗仁,逼蔣下臺,李宗仁代行總統。

1952年11月,胡適去臺灣,白崇禧和何應欽機場接機,以後白鮮少露面。

所以白崇禧處處和蔣作對,蔣介石更視李白的桂係為眼中釘,解放戰爭以後白崇禧是先逃往香港,後去往越南,最後在蔣介石利誘下騙去臺灣,成為了對付李宗仁的工具,從此白崇禧在蔣介石控制下失去自由,處處被監視,1965年李宗仁回到大陸,白崇禧失去了利用價值,他的死期也至,1966年白崇禧死於家中,被發現時屍身長滿綠毛,死因不明。


圖文繪歷史


其實這是個偽命題,因為說不上對誰好對誰不好,更談不上為難誰不為難誰,他們兩人蔣介石都沒有“放過”。

閻錫山曾經在中原大戰中逼迫蔣介石下野,而白崇禧也沒有安生過,一直跟著李宗仁東奔西跑,只希望有朝一日推翻蔣介石。

▲閻錫山(左)與白崇禧(右)



他們兩人都給蔣介石製造了不小的麻煩,如果說兩人真的受到了為難,其實我並不覺得是意外。而兩人都能夠善終,已經是蔣介石做出的最大讓步。

蔣介石這裡顯得比較大度了,對於這兩個“造反”的人,不僅沒有讓他們做韓復渠第二,反而是在臺灣好吃好喝的供著,但是也僅限於好吃好喝招待著。

蔣介石與閻錫山、白崇禧的瓜葛

蔣介石為了建立獨裁統治,在1929年準備召開大會,排斥異己擴充嫡系。因此難免會侵壓其他軍閥的勢力,其中尤以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反對為最。隨後引起了全國諸多軍閥的反對,最後造成了百十萬大軍對峙,戰爭一觸即發的場面。

中原大戰前期蔣介石被打的一退再退,如果不是張學良的支持,估計蔣介石當時就涼了。張學良一開始也被擁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是專門討伐蔣介石的部隊。

▲張學良、張作霖、蔣介石

雖然他老爹沒了,但是他習得老爹張作霖的一點點智慧。觀望一段時間後,在最重要的時刻突然出擊,一舉扭轉了敗局。

中原大戰結束以後,閻錫山做起了軍閥最常做的事情——全國通電下野。隨後居住在天津了,然而仍然遙控著山西的大權。

如果說蔣介石與閻錫山最直接的衝突在哪?其實就在中原大戰,至於閻錫山後期固守山西,不允許蔣介石插手這種事情,在蔣介石那裡完全是小事情。

如果蔣介石真的想搞閻錫山,那麼他完全可以在中原大戰結束以後,派遣部隊駐紮在山西。哪會有後來的土皇帝閻錫山,這還不是蔣介石給閻錫山放水,才讓他重新掌握了山西大權,在這一點閻錫山甚至需要去感謝蔣介石

而白崇禧其實一直都在和蔣介石作對,當然也不是說沒聽話,可還是作賤蔣介石的時候比較多。

▲白崇禧與李宗仁

比如說在北伐戰爭的時候,白崇禧聯合李宗仁逼宮蔣介石,要求其立刻下野。而說出的理由更是很好笑的“不宜以個人地位而犧牲黨國大計”,很快中央大權就被他們桂系軍閥掌控。一直到了當年的十月份,大權才重新回到蔣介石手上。

而蔣介石能夠坐到那個位子,肯定是有兩把刷子。為了反制白崇禧,蔣介石也是做出了“拉胡(漢民)倒桂”的計劃。後來更是要派人刺殺白崇禧,逼的白崇禧不得不跑出國門躲避。這個時候蔣介石對於白崇禧可謂是恨之入骨,巴不得殺了他,其實兩人矛盾說到底還是動了對方的利益。

天下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用在兩人身上也很合適。倘若兩人任何一方示弱,並且不觸動或者是無法觸動對方的利益後,雙方都會給對方留下活路。就像白崇禧逃到臺灣後,蔣介石只是給了他冷板凳,並沒有要了他的命。


▲蔣介石晚年

如果閻錫山與白崇禧只是因為上面幾檔子事情,才造成了兩人在臺灣的窘迫,那真的要說你太小看蔣介石的胸懷了。其實這些侵壓只是軍閥之間的小打小鬧,就像通電下野一樣,誰都沒當真。兩人到了臺灣後的局面,其實是因為臨走前的另一件事

臨走前的孤注一擲——保了小命

先說閻錫山!在這麼多的軍閥裡面,閻錫山所固守的太原,在我軍的猛烈攻擊下,還能撐了半年之久。對於這一點,閻錫山已經在蔣介石的心裡位置加很多分了。而閻錫山失敗後,也很快的跑到了南京投奔蔣介石。

但是好巧不巧,閻錫山趕上了李宗仁要推翻蔣介石。自古以來站隊都很重要,一個不慎就是萬劫不復。閻錫山作為山西土皇帝,雖然有個土字,但是後面的皇帝也不是瞎吹出來的。他選擇是兩邊押寶,雖然聽從李宗仁的安排,但是真正去做之前,也會跟蔣介石商量。


▲閻錫山

閻錫山的隊雖然沒有站死,但是對於蔣介石來說已經夠了,足以保下閻錫山的性命。但是也只是可以保命,想往更高的位置爬是很難了。

閻錫山剛到臺灣的時候,可謂是躊躇滿志。寫了兩百多萬字的文獻,專門用來研究如何反攻大陸。同時他也是站死了蔣介石,為其兒子蔣經國鋪路。因此一開始的時候,在很多事務上面,蔣經國經常會去找閻錫山商量。

但是人很容易被衝昏頭腦,閻錫山不知道哪根筋不對。經常在發表演講的時候,大批痛批蔣介石的錯誤,直指黨內不團結等原因。氣的蔣介石要直接改組行政院,嚴重削弱閻錫山的勢力。

閻錫山本來想以退為進,提出辭職的申請。但是此舉可謂是正中蔣介石的下懷,直接批准閻錫山“告老還鄉”。失去大權的閻錫山,也是看清了眼前的局面,去求蔣介石肯定不可能,因為拉不下臉,乾脆也就認輸了。不久之後就搬到了深山老林住著了,從此永遠遠離了政治。

▲蔣介石與白崇禧

閻錫山其實還好點,大多數的時候還是和蔣介石的目標一致。但是白崇禧作為李宗仁的堅定擁護者,可是一直找機會要扳倒蔣介石。如果真的要殺一個人,那這個人肯定是白崇禧。但是白崇禧臨來臺灣前做了一件事,才保住了他的小命。

之前也講到了李宗仁在解放戰爭末期,準備扳倒蔣介石。除了依靠美國方面的支持,國內對其支持最大的就是白崇禧了。兩人一直都有合作的基礎,扳倒蔣介石更是有著豐厚的經驗,兩人的合作再合適不過了。

但是等到李宗仁真的成功後,白崇禧發現自己被騙了。兩人在合謀之前,李宗仁曾經給白崇禧畫過很大的餅。但是當時以我黨的勢頭,無論是誰掌權都是回天乏術。所以在李宗仁掌權後,還是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解放軍渡過長江。

白崇禧的勢力不僅沒有李宗仁所說的擴大,反而在一點點的縮小,還不如當初跟著蔣介石。所以在李宗仁奪得了位置後,白崇禧就什麼都不給李宗仁做了。而蔣介石也看清楚了兩人之間的矛盾,準備從中插一腳。


▲白崇禧、蔣介石、李宗仁

因此他聯繫白崇禧,告訴他“我們倆之前關係一直都很好,現在卻出現了這樣的事情,但是不管怎麼樣我支持你在大陸的做法”。白崇禧也是很意外,沒想到蔣介石竟然不怪自己。

在臨逃跑之前,李宗仁曾經叮囑過白崇禧“你可千萬別去臺灣,否則蔣介石不會放過你。”

可是這次白崇禧沒有像往常一樣,繼續相信這位老大哥。而是先跑到了香港住了一段時間觀察情況,最後才決定跑到臺灣。

其實到臺灣的時候白崇禧還受著傷,光桿司令一個對於蔣介石來說沒有任何威脅。蔣介石也沒有必要冒著大不諱,去殺掉白崇禧,至於閻錫山更是沒有必要。然而一些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就算是你現在改的再好,蔣介石也不可能原諒

所以說到了臺灣後,蔣介石對於兩人誰都沒有放過,至於他們的性命肯定不會威脅。畢竟大家都是一個繩上的螞蚱,蔣介石真出手壓力也會很大。不說白崇禧,人家閻錫山可是辛亥革命的元老。

▲閻錫山與白崇禧

所以也就沒有了為難誰不為難誰之說,因為兩個人在蔣介石這裡都不好過。兩人一直都被蔣介石派遣的侍衛24小時貼身“照顧”,甚至是白崇禧家門口就是警察局。

至於後來所說蔣介石殺害白崇禧,更是不可能了。白崇禧死的時候已經七十多歲了,殺死他的意義其實不大。如果說是蔣介石報復,那白崇禧就不可能在臺灣活了十幾年。而白崇禧的兒子後來也站出來闢謠了,老人是死於心臟病。


史之策





蔣介石是個很厲害的人,厲害之處在於能整合各種資源,國民黨的人能為己所用,北洋軍閥們也能為己所用。

閻錫山、白崇禧是軍閥派裡的佼佼者,兩人後期緊緊跟隨蔣介石,但到了臺灣後,閻錫山沒有受到更多刁難,而小諸葛白崇禧過得很不如意,最後還死得不明不白。

這是為什麼呢?

1、狡猾的閻錫山,與蔣正面對立只有一次



北洋時代,軍閥割據,各自為政,閻錫山作為晉系軍閥,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這股勢力,蔣介石是看在眼裡的。能積極爭取過來,絕對是一件美事。

於是,閻錫山在1927年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北方總司令,這頂帽子看似不小。

官職給了,接下來就得幹活了。

第一個大活就是討伐唐生智,閻錫山乾得很賣力,因為蔣介石又送了一頂“國民黨海陸空副總司令”的帽子。

唐生智被幹敗,同時,閻錫山發現自己的權利真的有限。



當得知李宗仁、白崇禧、馮玉祥、汪精衛聯合倒蔣時,閻錫山感覺有戲,也加入了進來,於是名震中外的“中原大戰”發生了。

但結果是軍閥聯盟敗了,因為張學良支持了蔣介石。

這不得了,這讓閻錫山覺得蔣介石實在厲害,從此再也沒有公開反蔣過,不僅沒有反蔣過,還在國民黨政府裡任過重要職務。

這讓蔣介石覺得閻錫山雖然很滑,但後面基本沒有做過出格的事,而且在有些時候還公開支持過蔣介石,比如清黨,比如不積極抗戰。

2、反蔣多次的白崇禧



白崇禧,國民黨中非常出眾的軍事指揮家,人稱“小諸葛”,但在其一生中,扮演最多的是“李宗仁的左膀右臂”的角色,人稱“李白組合”。

李宗仁和蔣介石不對付,因為蔣介石上任後,把他偶像孫中山的很多政策改了,這讓李宗仁不爽。

1927 年八月,白崇禧響應李宗仁,聯繫何應欽,逼迫蔣介石下野,這讓蔣介石很鬱悶。

這是白崇禧第一次反蔣。

1928年1月,蔣介石回位,重新掌握國民黨政府,而白崇禧和李宗仁作為桂系軍閥的代表,不認同蔣介石的上位。

一年後,在1929年三月,發生了著名的“蔣桂戰爭”,結果是桂系大敗。

這是白崇禧第二次反蔣。

於是,白崇禧跟著李宗仁紮根到了廣西,對廣西進行自治。

1930年4月,馮玉祥聯合李宗仁、白崇禧、閻錫山、石友三公開反蔣,發生了“中原大戰”。結果不理想,軍閥們失敗了。白崇禧和李宗仁一起又回了廣西。

這是白崇禧們第三次反蔣。

1931年5月,回到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聯合粵軍領導陳濟棠,一起反蔣,結果沒怎麼行動,就被蔣介石“招安了”。

這是第四次反蔣。

1936年6月,李宗仁、白崇禧、陳濟棠一起北上反蔣,因為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桂粵聯軍實在看不下去了,準備反蔣抗日。

這是白崇禧第五次反蔣。

1948年4月,在白崇禧的策劃下,李宗仁成為了副總統,這讓蔣介石“企圖操縱副總統人員安置的計劃”落空,蔣不爽

1949年國民黨全軍戰敗,白崇禧、閻錫山等跟隨蔣介石上了臺灣。

3、清算時刻



清算的時刻到了,對於只反過自己一次的閻錫山,以及反過自己五六次的白崇禧,蔣介石該如何安置呢?

你肯定沒有猜錯,閻錫山繼續做了幾個月的“行政院長”,然後開始寫書,過著休閒的日子,1960年病逝,享年77歲。



而白崇禧,去了臺灣後,當了幾個月的戰略顧問委員,又當了一段時間的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

然後,就沒有了任何職權,沒有職權也就罷了,監視他的人開始就位,這一監視就是好多年。

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被發現死在了自己臥室,而屍體已經發綠,死因不明。



其實,臉已經撕破,而且撕破了好多次,白崇禧為何還要去臺灣呢?

不得而知,但他的老搭檔李宗仁,聰明的去了美國,最後善終於中國。

而狡猾的閻錫山,因為只有一次和蔣介石的對立,也得以善終。

看來,懂軍事謀略和懂人性是兩回事。


藍風破曉


雖然閻錫山和白崇禧都曾經數次反對過蔣介石,甚至和蔣介石之間還爆發過戰爭,但白崇禧所在的桂系對於蔣介石,南京政府的傷害更大。

桂系曾不止一次與蔣介石的中央軍爆發戰爭,甚至還一度威脅到南京政府。

李宗仁和白崇禧曾經三次逼迫蔣介石下臺,尤其是1948年,將介石被迫下臺後,李宗仁繼任總統。

而閻錫山雖然在中原大戰中,站在了蔣介石的對立面。但從那之後,閻錫山基本上也就承認了蔣介石在中國的合法領導權,只要中央軍不進入山西,他個人還是願意接受南京政府領導。

也就是說,在民國曆史上,白崇禧對蔣介石造成的傷害遠遠比閻錫山大。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蔣介石總結在大陸失敗的經驗,認為黨內不團結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臺灣局勢稍稍穩定後,蔣介石任命蔣經國負責國民黨的特務組織和情報系統,對非嫡系勢力給予打擊。

閻錫山被迫從行政院長的位置上退了下來,只掛名了兩個虛職。作為讀著四書五經長大的閻錫山,他深深的明白屬於自己的歲月已經過去了。現在只有退出政壇才能夠保證自己安度晚年,平安是福。



晚年的閻錫山把自己的全副心思都放在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上,曾經編寫《300年的中國》一書。

臨時之前他還在研究《二十五史》和《十三經》,準備編寫中國曆代的政治變遷經驗教訓,對中國古代的宗教做自己的解析。

李宗仁、白崇禧和黃紹竑被稱為桂系的鐵三角,桂系一直是對蔣介石中央軍集團構成很大威脅的一個軍政組織,曾數次逼迫蔣介石下野。

後來就流傳了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把白崇禧的死說得更像是一場陰謀。

白崇禧在戰敗後去了臺灣,李宗仁則先去了美國後會到中國大陸。這件事讓蔣介石深為震怒,他擔心白崇禧會在臺灣做出對自己不利的事,就組織特務對白崇禧進行了兩次暗殺。

第一次是在白崇禧上山打獵的過程中,破壞了山間的鐵軌,製造了車毀人亡的假象。但人算不如天算,白崇禧的副官在千鈞一髮的時刻,把白崇禧推出車外,保住了他的性命。

第二次是在白崇禧外出的時候,再次安排兩列火車相撞的謀殺行動。白崇禧又一次跳下火車,躲過一難。

晚年的白崇禧和一個醫院的年輕漂亮女護士談起了戀愛,但一個74歲的老頭在身體上很難滿足小女孩子的需要,於是就經常需要吃春藥。傳說國民黨特務在春藥裡邊增加了一些毒藥,白崇禧服用春藥後,在當天晚上就死去了,渾身發綠。


新知傳習閣


蔣介石都對他們都是有防備的,採取的政策也是給予官職沒有實權並且派人監視,讓他們對自己當年犯下的過錯做出深刻的反省,實質上兩個人的遭遇都不好,都受到了蔣介石的為難,只是一個結果好一點,一個結果有些淒涼,閻錫山和老蔣鬧翻了之後直接遞交辭呈跑去隱居,最後也是安度晚年了,而白崇禧則是暴斃而亡,身體發綠,所以很多人認為是蔣介石故意下毒害死他了。



但是我認為毒死那隻不過是民間的謠言罷了,如果真的這麼說可能會有些誤會蔣介石了,蔣介石應該不是這麼小氣的一個人,就蔣介石和白崇禧與蔣介石和閻錫山的關係對比來說,白崇禧確實是和蔣介石的恩怨更大,因為白崇禧是除了李宗仁之外桂系的老二,是著名的反蔣人士,蔣介石的幾次下野都有他的身影,而閻錫山呢,是山西王,當年阻止蔣介石的勢力滲入自己山西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談不上反對蔣介石,從這一層來看,的確是找到了所謂蔣介石為難白崇禧而不為難閻錫山的理由,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在退去臺灣之後,他們兩個的待遇實際上事差不多的,俗話說的包吃包住,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豪宅,就是有一個條件,天天有人監視他們,而且不能返回大陸,也就是不可以出臺灣,其他的都無所謂,想去哪裡去哪裡,這難道就是為難嗎?似乎不是,蔣介石為了照顧他們的面子還給了他們兩個虛職,官還是有的,只是沒有實權罷了。



最後再來說說這個白崇禧被害一事,從蔣介石方面的解釋是說白崇禧是因為心臟衰竭而亡,並不是所謂的毒死,在從側面白崇禧的兒子的說法也是一樣的,說自己的父親本身就有疾病,並不是蔣介石故意害死,這件事情雖然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誰也解釋不清楚,但是我認為如果蔣介石要動手不會等到白崇禧70多歲了吧,都已經70多歲,還要報仇,蔣介石的心胸確實比較狹隘,所以分析來看應該是因疾病而死。



其實除了這兩位之外,其他很多將領也是受到了和他們兩差不多的待遇,如果說為難還真談不上,至於那些被軟禁又應該另當別論吧,比如張學良,還有孫立人這些又是不一樣的一種,所以就白崇禧和閻錫山來說只是沒有在委以大任罷了,蔣介石選擇了自己更加相信的一批人。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到了臺灣的閻錫山,乖到不行。

首先是1950年3月,當退守臺灣的蔣介石宣佈恢復總統後,閻錫山直接辭去了行政院長的職務,然後掛了一個虛銜“總統府資政”、“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但閻錫山從來沒打算履行過自己的職責,轉而在家開始研究老莊,閻老西的態度很明確:

我不但不涉及政治,還專門只研究“清靜無為”的學問。

事實上閻錫山研究的還真不錯。比如關於道家“不爭”這個詞,閻錫山就給出了我平生見過最棒的解釋:

無珠寶而不爭珠寶,不是不爭,是無所爭;有珠寶而不爭,是自己心上無珠寶,才足為奇。人不汙辱你,你不和人爭,不是不爭,是無爭;人汙辱你,你不和人爭,才是不爭。”

蔣介石見閻錫山都如此表態了,只好指示人給閻錫山送了道德經裡的8個字:

絕聖棄知,大盜乃止

但是,閻、蔣二人的關係顯然不只是因為這幾句話就徹底打消。

事實上當閻錫山辭去行政院長的職務後,同時也解散了自己的嫡系部隊,只留下了幾個警衛員平日裡給自己看家護衛,每天吃青菜饅頭,而且基本謝絕了各種社交。這樣老蔣就算想處理閻老西,似乎也找不到一個由頭,時間久了,也就聽之任之了。

白崇禧當然做不到閻老西的清靜無為,再加上在大陸時,白崇禧也多少不大把老蔣放在眼裡,日久天長,被辦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酒騎風



“他沒有選擇mao,也沒有選擇jiang,他選擇的是guo——zhonghuaminguo。”

在談到父親白崇禧最終為何會去臺灣的時候,著名作家白先勇如是說。辛亥革命,他參加了;北伐戰爭,他參加了;最後的爭奪戰,他也參加了。他的榮與哀,自民國始,自民國終。

蔣介石不是不想用白崇禧,是不敢用。白崇禧被稱為“小諸葛”,是公認的優秀的謀略家,蔣介石難道不想用他?不想籠絡他?但是蔣介石知道自己做不到。



蔣介石退到臺灣以後,真的沒有為難曾經屢屢與他為敵的“土皇帝”閻錫山,偏偏去為難被稱為“戰神”的白崇禧?

對於閻錫山,蔣介石只是簡單的清理。

但是對於白崇禧,蔣介石則是層層佈防。

閻錫山,治軍是好手,治政更是好手。蔣介石與閻錫山的齷齪很深,因為閻錫山很難纏,偏偏閻老西在山西坐得很穩,老蔣奈何不得他,反過來還要強忍著怒氣和他稱兄道弟。對待政敵,老蔣的策略是什麼?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山西后,閻錫山跑到廣州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國民黨的“憲法”規定,在沒有總統和副總統的情況下,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1949年1月蔣介石被迫宣佈下野後,李宗仁任代總統,但是12月李宗仁即赴美國休養,後來李宗仁也沒有去臺灣履職,這意味著他們退到臺灣後名義上的當家人是閻錫山!蔣介石肯向閻錫山俯首稱臣?絕不可能。

蔣介石在閻錫山到臺後,馬上對他動手。老閻也知道自己這個行政院長沒有實權,所以在老蔣復職的時候,他便識相地向蔣介石辭職了。閻老西比老蔣想象的更識相,閻老西的辭職幾乎是徹底的退出,當時老蔣忙著收權沒顧上老閻,等老蔣回過頭時看到閻老西仍然老老實實趴著,想了想,已經沒有必要在對付他了。



白崇禧與李宗仁並稱“李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老白是作為老李的副手,但是事實上老白可不是老李的附庸。老蔣在忌憚老白,忌憚老白的謀略。

老蔣決定退守臺灣後,向老白髮出了邀請,然後老白又邀請老李同去,結果遭到老李的破口大罵。老白當時也怒了,好心被你當成驢肝肺!老李當初競選副總統,老白出力最多,後來又逼迫蔣介石下野,幫助李宗仁成為代總統,結果李宗仁在看到我黨勝利在即以後果斷飛美國去了。

1950年1月,白崇禧給李宗仁發電報,相當於是在發最後通碟,你要麼回來履職,要麼乾脆辭職。結果是老白被無視了。老白失望地搖了搖頭,然後轉頭去支持老蔣了,但是在老蔣穩定局面並且騰出手後,老白馬上又被架空了。讓老白更想不到的是,即使在自己選擇以沉默應對老蔣的逼迫後,老蔣仍然不放心,竟然派人時時刻刻地監視著自己,而且還厚著臉皮美其名曰“保護”。

老白不高興了,寫信問老蔣,老蔣你什麼意思,我都這樣了,我只想過我的小日子,你派人監視我是幾個意思?

老蔣讓人給他解釋,老白,你可是功臣,時刻面臨著危險,我們肯定要保護你的呀!

白崇禧嗆過去,不需要!

但是這事已經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了。



1966年,白崇禧因病去世,終於擺脫了命運,終於得到了解脫。

在白崇禧的葬禮上,白先勇看著父親的遺照感嘆道:“照片臉上的悲哀是真的,那時候感受是真的。”

但是白先勇又認為父親是“死得其所”的。


吾與吾國


蔣介石對待這兩位人物不同的原因在於談的身後所代表的政治能量不同。

一部民國史,一半戰爭史,一半政治史。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臺灣,此時以前的那些割據軍閥就必須要面對是走是留的問題,晉系的閻錫山去了臺灣,桂系的白崇禧也去了臺灣,然而去了臺灣的日子其實也不好過,而他們的命運也是不同的,我們一個一個看。


官場不倒翁——閻錫山

閻錫山是有名的不倒翁,他在民國政壇幾十年,很少有吃虧的機會。在閻錫山一開始到臺灣的時候,他的身份是民國行政院院長,所以他一到臺灣就四處批判國民黨在大陸所犯的種種錯誤。但這樣的做法其實很大程度上讓蔣介石的面子很過不去,所以在後來的行政院改組過程中,晉系人馬全被擼了乾淨,閻錫山自己也被摘去了院長之位。


閻錫山不愧是個政壇老手,他一發覺情況不對勁,立馬就表現的很乖。他自己全面退出政壇,終老山林,天天也就寫點書什麼,晉系的人也沒有任何不臣之舉動,再加上他本來就是一大把年紀,蔣介石沒有必要再去趕盡殺絕。

桂系二號人物——白崇禧

民國時期的桂系就一直是老蔣的“眼中釘,肉中刺”,桂系一直是蔣介石政府中最大的倒蔣派,有好幾次他們都逼蔣下臺,白崇禧作為桂系的二號人物他在大陸因為有兩廣作為支持不好動手,到了臺灣以後自然會受到蔣介石的迫害了。再加上白崇禧此人本身政治才能就低,當初李宗仁離開的時候就告訴他“必要時刻一定不能去臺灣”,可惜他不聽。


白崇禧還有一點就是李宗仁,李宗仁作為中華民國的前總統,逃離大陸沒有去臺灣而去了美國,他在美國一直做著倒蔣的事情。蔣介石在臺灣用白崇禧威脅李宗仁的時候,白崇禧還有一點作用,但到了李宗仁回到中國大陸以後,白崇禧的作用就沒了,自然蔣介石也要對他下手了。

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我對閻錫山和白崇禧的分析呢?他們可都是民國的風雲人物呀,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一樹梅花一放翁



白崇禧是桂系人物,雖然名義上是桂系老二,實際上是說話舉足輕重的核心實力人物,在桂系的實際影響力應該是超過李宗仁的。蔣桂之間明爭暗鬥了二十多年,矛盾很深。

蔣介石三次逼迫下野都有桂系活動的影子,有時甚至是明火執仗的趁火打劫。特別是在國共內戰到了最後關頭的時候,國民黨內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內戰是蔣介石挑起來的,蔣介石應該承擔責任。

但是蔣系人馬不能取得中共信任,再也無法促成和談。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位能夠與中共取得聯繫,而且有可能被共產黨信任的人出來主持大局,這個重擔理所當然的就落到了桂系首領李宗仁身上。但是在蔣介石看來,這就是桂系在背後搞鬼,想要把他搞下課,所以始終耿耿於懷。

這之前,蔣桂兩系之間也發生過戰爭,桂系在蔣桂戰爭之前,其實力一直在走上坡路,但蔣桂戰爭一戰使桂系元氣大傷,然而抗戰期間桂系實力又得到了一定恢復,成為這段時期極少數實力增長的地方軍閥之一。這也是桂系一直不服蔣介石的原因和底氣。

在解放戰爭期間,桂系基本採取隔岸觀火的態度,中南作戰之前並未受到嚴重打擊,且對內拉攏了不少雜牌,形成了以桂係為中心的政治軍事集團,對外又得到了對蔣不滿的美國人的支持。而且桂系在抗戰以來的許多政治活動,軍事行動,人事變動上與蔣頻頻爆發矛盾。

淮海戰役期間甚至發生扣住武漢的輪船,不準蔣軍調動的嚴重事件。當蔣介石在三大戰役慘敗後,桂系趁機跳上前臺逼宮。所以,長期以來蔣介石對桂系可謂懷恨至極。

閻錫山在中原大戰失敗後,始終未能恢復元氣,抗戰期間山西大部被日軍佔領,綏遠的傅作義自立。抗戰結束後,山西大部又成為了解放區,閻錫山僅僅控制了晉中部分地區,處境十分艱難。閻錫山長期以來嚴重依賴蔣介石的支援,造成了事實上的附蔣狀態,極盡諂媚討好蔣介石之能事,所以蔣介石並沒有那麼恨閻錫山。

到臺灣後,閻錫山深知大勢已去,認真約束晉系人馬,本人也隱居山林,低調度日。且他年事已高,身體不好,也就不再能夠引起蔣介石的注意。相比之下,白崇禧只是桂系的二號人物,桂系老大李宗仁並沒有到臺灣,他在海外繼續反蔣,甚至最後還回到大陸,這讓白崇禧想低調都低調不了,必然成為蔣介石的眼中釘肉中刺,一旦失去利用價值自然就會對他下手。

還有,中原大戰之後,閻錫山只求保住山西地盤,不再覬覦中央大權,對於蔣介石保持全面合作。小諸葛是從從四一二國共決裂開始,一直到敗退臺灣之前,都是和蔣對著幹。即便抗日,也是三分合作七分陰陽,只要有機會就要整倒蔣介石。另外閻錫山沒有團隊,白崇禧卻有反蔣的圈子。閻錫山最多是癬疥之疾,而白崇禧是心腹之患。

一旦到了臺灣,就不再是哪個系的地盤了,都是蔣介石的地盤。蔣介石吸取在大陸的教訓,第一件事就是搞掉門派山頭,統一格局,像一直不老實而且還有相當實力的桂系,自然是首當其衝了。


謝金澎


蔣介石曾經說過:“共產黨只要我江山,李宗仁、白崇禧既要我的江山,也要我的命,還要我的錢。”



1927年8月14日,蔣介石第一次下野,逼他下野的是桂系和何應欽。

1931年12月15日,蔣介石第二次下野,這一次聯名反對他的人裡面,又有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

1949年1月21日,年逾六旬的蔣介石第三次下野。幕後主使,還是桂系。此時,他對桂系的仇恨,可以用“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來形容。


桂系和閻錫山最大的區別在於,晉綏系求自保,只要中央軍不進山西,什麼都好談。桂系求發展,無時無刻不在謀求中央那個“總統”的位置。

1936年,兩廣事變。粵系朝中央開炮,桂系又公開支持陳濟棠,氣的蔣介石牙癢癢。平定廣東後,南京政府調動部隊進攻廣西,企圖一舉平定兩廣。桂系也不含糊,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調動下,廣西武裝了二十萬兵力抗戰中央。

西安事變時,剛剛與中央和解的桂系,又在故意找事。當李宗仁聽說張學良扣押蔣介石後,滴酒不沾的他,給自己倒了一滿杯白蘭地,高興地說:“蔣公這是罪有應得,死有餘辜!蔣公也只有一死方能平國人之義憤!”

蔣介石事後知道,連罵幾聲“娘希匹”,收拾完共產黨,第一個要滅的就是李德鄰和白健生。


桂系和蔣介石的矛盾,簡單的概括就是搶地盤和搶財富。所謂的蔣桂關係,不過就是紙糊的罷了,一捅就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