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王陽明知行合一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因年輕時築室習靜于越之陽明湖,遂號陽明,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個時代達到了難以企及的頂峰。

他的簡歷和成就網上都可以輕易查到,在此不必贅言,但其神奇莫測的智慧,來源於他的心學思想和躬行踐履的功夫,對常人來講,又是那麼的神秘,搞不清楚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下面,我們主要通過剖析其思想,舉例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來進行通俗解讀。

“觀照”的奇妙作用。弟子問:“先生,平常我總感到心緒很亂,無法安靜下來,請問怎樣做ˋ知止ˊ這步功夫呢”?

陽明說:對於如何使外在的慾念和妄心停息下來,古聖先賢傳有各種數不勝數的方法,但是,貫穿在這些方法中最簡單、最核心的一步功夫,即為“觀照”。

所謂“觀照”,就是用心如實地照著本來的樣子去觀察、照看一個對象,這個對象可以是任何一樣事物,可以是自己的情緒,可以是自己的呼吸,也可以是一處景物,或是一個境界。

在觀照的時候,要儘量做到勿忘勿助,不取不捨,不迎不拒,這樣才能心不著物,逐漸克除各種閒思雜念,使心慢慢趨向寧靜、澄明的境地。

正如寒山禪師的一首詩所說:高高山頂上,孤月照寒泉;水中且無月,月是在青天。在觀照的時候,就像孤月照寒泉一般,沒有什麼分別,靜靜的照著,如此而已。

由外而內的改變。陽明說:修身之道在於正心,然而,正心必須先得正身,就是自己的行為、姿勢要正,要調整自己的形體,讓其進入一種中正自然的狀態,然後內心自然有一種正向的能量湧現出來,配合意念的調整,就能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這種由外而內的改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時有體驗。當你做某一件事,碰上了困難,覺得很累,想撒手不幹了時,你可以來到室外,深深呼吸幾口氣,把胸膛挺起來,看看寬闊無邊的天空,活動一下肩膀,舒展身體,融身於大自然之中。

如此一來,在很短的時間內,你就能鎮定下來,讓自己的行為、舉止、神情、呼吸都處在一個全新的、正面的狀態之中,重新恢復自信,並有能力繼續幹下去。

“勢”中蘊含的巨大能量。陽明與弟子游覽雪竇山時,只見千丈巖懸崖峭壁,一道瀑布宛如一條千丈白色巨龍,從巖頂奔騰而下,其勢驚人,撞擊到山谷下的深潭,激起漫天水霧。

順勢借景引導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同樣存在許多“勢”,如地勢、局勢、形勢、權勢等。這些“勢”,有的是能看得見的,有的是看不見、僅能通過心來體驗的。

《大學》上說,“知止而後有定”,要想有一種定力,就要做到“知止”,即要明瞭事物的自然規律,如此方能順其勢而為之,不為勢所動。

如在學習的時候,雜念很多,不想去學,這就是心理與行動有了衝突。應注意的是,這時不要去對抗這種衝突,而應該放鬆身心,讓心與當前的“勢”融合為一,思想就能很快平靜下來,接著便可以順勢而行了。

再比如,一些成功的炒房客為什麼前幾年賺了大錢,也是需要研究判斷一個地方的“勢”,是否在國家扶持、人口聚集、發展前景等方面有一個明顯的上升趨勢,定好方向、集中資金、提前佈局,就像東南沿海一帶2015、16年有了一波明顯的漲幅,那時候成都、重慶、西安、長沙、武漢等中西部地區明顯處於價值“窪地”,資本的水流之“勢”必然會向這些地區傾斜,事先如有準確的判斷,必然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