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孔明親選的接班人爲何平平無奇,小編和你一起探討

相信熟讀三國小說的讀者們都知道,同時擔任丞相和軍事要職的孔明先生對北伐事業曾經進行過六次,可都是不了了之。孔明最後更是仙逝在了北伐途中,因為過度操勞,身心疲憊的他患了重病,仙逝在五丈原上了,一代名士從此退出歷史的舞臺。孔明在臨死之際,把弟子姜維叫到榻前,將自己手上的兵書交給了他,這也表示姜維就是他諸葛孔明的未來繼承人。像諸葛孔明這樣聰明無比的人,從正常情況下來看,看人的眼光應該無比老辣才是,可為何姜維作為孔明欽定的接班人,並沒有在恩師去後有什麼出色的表現,蜀國還是被魏國給消滅了,莫非是諸葛孔明病重時犯了糊塗?

《三國演義》中孔明親選的接班人為何平平無奇,小編和你一起探討

其實應該澄清的重要一點,姜維並不能直接算作孔明直接指定的繼承者。因為在《三國志》上有說,孔明在病重將要去世的時候,李福上前輕聲詢問他:“您百年過後,又有誰能夠繼承您的丞相之位,幫忙治理蜀國的軍政要務啊?”諸葛孔明虛弱的回答道:“我死了之後,蔣公琰很適合這個位置,他是能做大事的人。”李福聽了暗自點頭,又問道:“那麼誰又有能力接替蔣公琰的位置呢?”孔明回答道:“費文偉的能力還可以,有資格繼承他的位置。”李福繼續發問:“那麼誰又能繼承費文偉的位置呢?”這次孔明沒有作出回答,大家沒有聽到他說話都覺得很奇怪,便走到榻前看,這才發現孔明已經沒有了最後一絲生氣,閉上了眼睛,仙去了。

《三國演義》中孔明親選的接班人為何平平無奇,小編和你一起探討

《三國志》是一本現在被當成官方三國史書的書籍,裡面所記載的內容還是有很大的可靠性。因此按上面這段記載的內容來說,諸葛亮心裡的繼承者並不是弟子姜維,而蔣公琰和費文偉才有可能是真正的繼承人。孔明在臨死之際,連姜維的名字都沒有提到過。但也不缺乏孔明想將姜維指定為第三為繼承人,可惜連說出口的機會都沒有便遺憾仙去,畢竟姜維在當時的年紀還不算大,正是年輕的時候,諸葛亮不是很放心。然而這一切只是現在很多人的猜測,孔明是不是真的這麼打算,我們也不知曉該去哪裡查證了。但在《三國志》這本史書中記載的內容看來,孔明對姜維還是抱有挺大的期待的,還把他當作重點培養的對象。因為孔明曾經這樣誇過他:“做事勤快,為人忠厚誠懇,心思很是縝密,考慮周全,心裡面裝著漢室,學識才能都比一般的人要強得多。

《三國演義》中孔明親選的接班人為何平平無奇,小編和你一起探討

劉禪在孔明仙去後按照他的遺囑,先將蔣公琰封為大將軍一職,掌管兵權大事,接著蔣公琰之後費文偉被封為大將軍。後來在經歷了蔣公琰病重故去,費文偉被刺殺身亡之後,才變成了姜維的主場,從此姜維才真正將蜀國的軍事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姜維在政治方面主張的是以攻為守,跟蔣公琰和費文偉的政治主張有很大的不同。畢竟蔣費二人都是文人出身,也是文官,主要提倡的是保護好黎民百姓,好好修生養息。而姜維卻是武將出身,擁有前面二人沒有的膽魄。於是在他掌握了軍事大權後,間接繼承了孔明的遺願,如火如荼的開展北伐的事業。

《三國演義》中孔明親選的接班人為何平平無奇,小編和你一起探討

即使魏國還是把蜀國給滅掉了,可在姜維帶領下的北伐戰爭進行的還是很不錯的,也沒有預想中出現的很慘烈的場面。在姜維的帶領下,蜀軍曾在洮西之戰中取得過大捷,將魏國的敵軍殺掉了數萬人,一度將雍涼人殺得心驚膽顫。在姜維指揮下的戰爭,勝率極高,基本都是敗少勝多。但是在魏國的將軍鄧艾攻打成都的時候,劉禪居然做出了不打仗便投了降的事情,這才是導致蜀國滅亡的直接原因。倘若劉禪沒有那麼懦弱,能夠想出一些緩兵之計,到死也不投降,一直等來姜維率兵來救援,可能史書上的文字又會變得不一樣了吧。

《三國演義》中孔明親選的接班人為何平平無奇,小編和你一起探討

小編認為,姜維真的是一個很有骨氣的人。因為他在後來知道了劉禪直接投降,目眥盡裂,氣得直接拔劍將身邊的石頭砍劈了,悲壯的仰天長嘯道:“我們這邊還在頑強作戰,那邊怎麼就投降了!”由此看來,即使姜維在繼承了諸葛孔明的遺願後雖然沒有什麼特別大的作為,也沒有將國主劉禪和蜀國的江山護住,可他的的確確做好了自己的事,在崗位上堅守到了最後一刻,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姜維作為諸葛孔明重點培養的對象,是已經合格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