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性無生死

最近讀《道德經》感慨良多,特別是讀到第五十章:生出生入死 。更是恨不能撫掌痛哭之。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匆匆,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人出世為生,入地為死。長壽的人佔十分之三,短命的人佔十分之三,本來可以長生但自己走向死路的人佔十分之三。為什麼會這樣呢?求生的慾望和行動過度,因而走向了死路。

老子說生死道路,各佔三分。好似把人群都分了個類。世間無外乎這三類人。選擇生得道路,讓生命繁榮到極限,選擇死的道路,生命毫無光芒的消失,特別看重生,反而失去了生存的環境,只能走向死亡。這三類各佔三分。

老子說了其中的九分,我想剩下的一分,大概是讓個人體悟了。我個人以為剩下的一分是一條不生不死的道路。

蘇轍在《在老子解》裡說,性無生死,出則為生,入則死。

三分天下:性無生死

本性是無所謂生死的,置身於自我之外就是生,執著於自我就是死。超脫了生死,便無所謂生還是死,可是有生必然有死,依賴豐富的自然物資生活的人,必然要走向死亡的道路。只有神佛聖人,在不生不死的狀態中,稱不上活著,何來死亡之說。

現代社會。大多數年輕人疲於奔命的活著,只知道勞作而不敢停歇,只知道不停的表達自我,而不懂得緘默,怕自己失去了話語權,只知道不停的思考而不懂得忘記,怕被這個時代遺忘和拋棄。可是這種種的行為都必將耗盡人的精力,終究會走入到因行動過多而進入死亡的境地中去。

老年人,不停用各種的保健品,營養品來滋養自己,期待維持生命,延長壽命。其實這些物質的東西,有的時候對生命有害而無益處,是在破壞生命。

三分天下:性無生死

無論是年輕人還是年長者,無外乎都是為了活著,活著並活得更好。卻不知不覺得走在了向生而死的道路上。想來甚是難過。

《易經》有云“寂靜不動”。生死是種必然。宇宙浩渺,天時梭巡,能量是守恆的,你來人世一遭,體會過後就好。活著的人沒見過地獄,也沒見過天堂。沒見過轉世也沒見過輪迴。可誰又能百分百的說,沒有佛祖沒有耶穌沒有上帝,人生死而不再來呢?

生時一種偶然,死卻是一種必然。不必要趕著去死。

三分天下:性無生死

僅以此文獻給每一個徘徊在抑鬱症邊緣,悟不透生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