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這三則故事 你也可以擁有謀略家的智慧

南北朝時期,公元467年,北魏皇帝派遣軍隊打算佔領青州。北魏大將慕容白曜在這次奪取青州之地戰爭中,功勞巨大,而這一切功勞都得益他的左司馬酈範的謀劃。

古人云:“兵伐謀,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左司馬酈範把這條軍事理論,完美地運用到了攻佔青州之地的戰爭之中。每次都以最小的成本獲取到了的最大的利益,應該說這事最完美的謀劃。要想打贏對手,必須要反其道而行之,讓對手放下防備,必然可以讓對手手足無措,從而一擊致命,贏得勝利。

讀懂這三則故事 你也可以擁有謀略家的智慧​當時慕容白曜率領軍隊抵達無鹽,想要攻城,攻城器械都沒有準備好,部將卻認為這不可行。不過也是有道理,遠道而來,人困馬乏,戰鬥力會折損,沒有攻城利器失敗幾率會大大增強。這時候,左司馬酈範認為,軍隊輕兵前進,深入敵境,不能久拖。敵人主將也也認為我們不會快速攻城,就不會防備,出其不意的攻擊,一定能夠取勝。慕容白曜聽從了左司馬酈範建議。

酈範說的非常有道理,因為你不能速戰速決,一拖糧食就沒有吃的了,缺乏糧草就會軍心大亂,那麼失敗就不遠了。再者別人的思維定式,讓你有了謀劃勝利的可能,假如讓他清楚的瞭解了你的動態,一個拖和耗,就會贏了自己。

慕容白曜假裝撤退,無鹽守將果然不加防備。一天夜裡發動攻擊,到第二天吃飯的時候,就拿下了城池。後來慕容白曜打算城中百姓作為戰利品賞賜給部下,左司馬酈範認為不合適。理由是青州是重要之地,要有長遠計劃,剛攻下城池,人心還沒有歸附,你現在這樣做,會讓後面的人堅決抵抗。你用恩德和信譽來征服人心,這樣才能更容易打贏戰爭。

人們常說以德服人就是這個樣子,你讓別人恐懼,別人畏服,但是心裡不服,你就難以駕馭他們。讓他們恐懼,然後用恩惠來收買人心,人們會輕易被征服的。謀略都是根據人性的弱點和思維定式來謀劃的,這樣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攻打他的弱點,在毫無防備之下,他怎麼可能會贏。所以要想學會謀略,必須要懂得人性和別人的思維方式,懂的這倆點你也可以成為高手。

讀懂這三則故事 你也可以擁有謀略家的智慧​以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謀略家們最喜歡看到的結果,因為這是零成本的獲取了最大暴利,這才謀略家們追求的結果。

後來慕容白曜要領兵攻打肥城,左司馬酈範認為,肥城是個小城,但真要攻打它,是非常浪費時間,勝了不能增加聲勢,敗了則傷了自己的銳氣和軍威。肥城看到無鹽城的慘狀,內心一定非常恐懼,不如寫一封信去恐嚇他們,即使他們不投降,也四處逃跑。

後來慕容白曜同意了酈範的說法,肥城果然崩潰了,北魏大軍繳獲粟米三十萬斛。之後對酈範說:“有你在平定青州肯定沒問題。”之後連下幾城,北魏軍威震撼人心。

人在面臨恐懼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逃避,這是人的生物屬性,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酈範用利害關係把攻打肥城分析的非常正確。用禍害去逼迫人,人懼禍又怎麼會不服從呢?用禍患讓人屈服,是非常好的手段和謀略。

再後來,碰到了一個堅決守城的人,名義叫崔固道。這時候青州的地頭蛇沈文秀請求投降,並要求慕容白曜派兵增援。

這時候,酈範說:“沈文秀根底在江南,自己又手握重兵,城池堅固,武器裝備又精良,自己強時就進攻,弱時就退守,沒有理由投降。今天我們又沒打到他的城下,他沒有燃眉之急,又何必急於投降呢?並且派兵請求增援,恐怕有詐。”

接著又說:“我看他的使者,眼睛一直向下看,臉色慚愧,說話羅嗦而膽怯,這一定心懷奸詐,引誘我們走進圈套,不可輕信。不如先奪取歷城和盤陽,然後再拿下樑鄒和樂陵,一步步推進,不怕他們不投降屈服。”

讀懂這三則故事 你也可以擁有謀略家的智慧​慕容白曜說:“崔道固這些人兵力弱小單薄,不敢出戰,我們可以通行無阻,一直抵達東陽,沈文秀知道必然滅亡,所以望風投降,又有什麼可懷疑的!”

酈範說:“歷城兵力雄厚,糧食充足,不是早晚之間就能攻克的。沈文秀自己佔據東陽,是各城的根本。現在派兵太多,則無法攻打歷城。派兵太少,又不能夠制服東陽。如果前進遭沈文秀抵禦,後退又被各城聯軍阻擊,腹背受敵,絕對沒有安全的道理。請你再三考慮一下,不要落入敵人的圈套。”慕容白曜才同意了酈範的看法,而沈文秀果然不投降。

羅織經說甘居人下鮮,沒有燃眉之急,卻請求投降肯定是不合邏輯。既然不合邏輯卻這樣做,一定是有陰謀的。

再者酈範通過肢體語言,解讀了別人心裡,論證了自己判斷。只要用心觀察總能發現別人不可告人的目的,因為大部人是無法自己的肢體語言的。所以要想謀劃別人,就語言學會偽裝自己,同時也要識破別人的謀劃,才能百戰百勝。

培根說:“讀史書可以明智。”因為很多故事的發生,可以讓我們學會更好的思考,而在思考的同時可以學習其中的經驗和教訓,可以激發我們的智慧。文章以史書記載為依據,加以個人解讀,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