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 本爲什麼那麼強大

1、日本:18年18個諾貝爾獎

即使有爭議,但諾貝爾獎仍然代表著人類最高智慧。

它不僅僅是少數派的盛典,更是人類在見證自我榮耀。

北京時間10月1日17:30開始,諾貝爾獎委員會將投票選出最高榮譽獲得者。 一直到12日,六大獎項將逐一揭曉。

諾貝爾獎風向標“引文桂冠獎”,談到2018年17位獲獎者將會來自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西班牙和韓國這7個國家。中國很大可能顆粒無收。

我們又一次看到了日本的背影。近年來的諾貝爾獎,總能感受到日本力量。在過去的18年中,日本一共獲得了18次諾貝爾獎。

日本科學家為什麼能夠屢次站上科技巔峰?

諾貝爾獎與日本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日本2001年為何制訂“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目標?

日本真的失去了20年嗎?那它為何又頂尖人才輩出?

如果將諾貝爾獎看成現代密鑰,它可以讓我們來重新認識真實的日本。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 本為什麼那麼強大


2、諾貝爾獎=菊+刀

在所有研究大和民族性格的作品中,《菊與刀》這部作品最廣為人知。

1946年,美國學者魯思·本尼迪克特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以“菊”與 “刀”來揭示日本人。“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徵,“刀”是日本武士道精神體現。本尼迪克特用這兩個詞表示了日本人的兩種矛盾的性格:好戰而祥和,黷武而好美,傲慢而尚禮,呆板而善變,馴服而倔強,忠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

對於日本這種矛盾的國民性格,研究者本尼迪克特也一頭霧水。

戰後的日本,由於各種社會和政治原因,菊與刀一直被隱藏在內心深處,但最後可以找到另一個意象,這個意象能將“菊與刀”結合。

❶它是和平的象徵,對人類毫無威脅;

❷它又代表著強大力量,是國之重器;

這個意象是“諾貝爾獎”,它代表的智慧透露出冷豔與孤傲,它後面的實力籠罩著凜冽的美感,將“菊花與刀”統一起來,讓人既心嚮往之,又畏懼之。

而這恰恰是日本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象徵。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 本為什麼那麼強大


3、菊文化:日本為什麼唱衰自己

日本之所以唱衰自己,與菊文化有關。

溫文爾雅,反躬自問,日省其身。

除了中國輿論反覆在宣傳日本“失去的20年”,日本人也喜歡“唱衰”自己。

面對唱衰論,日本國內不但沒有反擊和恐慌,反而應聲附和。

這是日本傳承下來的“恥文化”,沒有做好一件事,是自己的羞恥,與他人無關,唱是唱不衰一個國家的。

但日本真的有那麼差嗎?

以最核心的“芯片”技術為例,這個產業涉及的十大設備生產商中,美國企業4家,日本企業5家。

其實日本一直擁有世界一流的技術體系,而大部分國家只是它的下游接盤俠。

它在上個世紀就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而年青人這麼多的中國卻在為養老金擔憂。

當我們在搶購城市房子製造GDP的時候,日本已經在全球收購頂尖科技公司。

當我們還在為孩子的學費苦苦奔波時,日本大學校園裡已經行走著諾獎得主。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 本為什麼那麼強大


4、刀文化:日本的科技之刃

冷兵器的時代已經過去,科技是日本的現代刀鋒。

它是國之重器,這是日本人看得非常長遠的一件事。

不能再動不動就舞刀弄劍了,科技是刀文化的載體。

早在1995年,日本國會就通過了《科學技術基本法》,其後制定了多個5年計劃。日本試圖通過這些戰略舉措,將日本建設成為偉大的科技國家。

2001年3月,在第二基本計劃(2001~2005年)裡,日本明確提出“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

2016年1月,日本內閣審議通過了《第五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2016~2020)》。日本政府力求官民研發支出總額佔GDP比例的4%以上,其中政府研發投資佔GDP的比例達到1%(日本政府5年研發投資約合1.45萬億人民幣)。

誰擁有最先進的科技,誰就握著最鋒利的刀鋒。

而諾貝爾獎,正是這刀鋒上閃著光芒的刃。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 本為什麼那麼強大


5、諾貝爾獎背後的日本真相

每一個諾獎得主的背後,就是一個高科技的產業。

每一個高科技產業的背後,都是一個超級大腦。

我們總在說日本沉沒,現在從這些行業和諾獎得主來解讀真正的日本。

❶半導體芯片。

這也是大國重器,一說到芯片就是國人的痛,但不得不面對事實。

半導體芯片需要19種必須的材料,具備極高的技術壁壘。日本企業在硅晶圓、合成半導體晶圓、光罩、光刻膠、藥業、靶材料、保護塗膜、引線架、陶瓷板、塑料板、TAB、COF、焊線、封裝材料等14種重要材料方面均佔有50%及以上的份額,日本半導體材料行業在全球範圍內長期保持著絕對優勢。

在這個領域的日本諾獎權威有:

江崎玲於奈,因在量子穿隧效應的實驗中發現半導體獲得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白川英樹,因導電性高分子的發現與發展獲得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 本為什麼那麼強大


白川英樹

❷光學。

光學仍然是世界範圍內頂尖的科學領地,這一塊日本走在最前列。

世界先進光學玻璃製造商有日本保谷光學Hoya,日本小原光學Ohara,日本住田光學Sumita,德國肖特光學Schott。其中日本住田光學Sumita保有精密模壓而成的光學玻璃的,世界最高折射率,世界最低成形熔點,世界最多品種數量記錄。日本住田光學的光學玻璃無論在製造工藝,還是在產品種類上全面領先其他同行。

在這個領域的日本諾獎權威有:

赤崎勇,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天野浩,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村修,二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 本為什麼那麼強大


天野浩

❸超級計算機。

世界最快生命科學專用超級計算機已由riken完成開發,於2014年第一季度在riken位於神戶市的生命系統研究中心正式投入運轉。如果只考慮運算性能的話,它的計算速度將達到京超算的近百倍,並毫無疑問從ibm手中奪回最高性能創藥專用超算的頭把交椅。

在這個領域的日本諾獎權威有:

湯川秀樹,因介子存在的預想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梶田隆章,因發現中微子振盪現象獲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 本為什麼那麼強大


梶田隆章

❹超高精度機床。

超高精度機床和材料學併為工業之母,如果說我們擁有“中國製造”,那日本其實擁有“世界製造”。

世界最高精度機床主軸來自日本精工。美國F22猛禽戰機就用日本機床:SNK(新日本工機)的5軸龍鏜銑。全球超精密加工領域中精度最高的母機,來自於日本捷太科特。全球70%的精密機床都搭載著由日本Metrol研製的全自動對刀儀。在任何尖端工業機械上都不可缺的傳動部件來自日本的HDS。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 本為什麼那麼強大


湯川秀樹

❺工業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是未來50年的全球大力發展的產業。目前工業機器人的技術基本掌握在日本手中。

機器人四大家族:日本發那科、安川電機、瑞典ABB、德國庫卡。工業機器人有三大核心技術其實也就是三大核心零部件的關鍵技術:控制器(控制技術),減速機,機器人專用伺服電機及其控制技術。一線廠家包括:發那科(Fanuc 日本)、安川(Yaskawa 日本)、ABB(瑞士)、庫卡(KUKA 德國)。 二線廠商包括Comau(意大利)、OTC(Daihen旗下 日本)、川崎(Kawasaki 日本)、那智不二越(Nachi-Fujikoshi 日本)、松下(Panasonic 日本)等等。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 本為什麼那麼強大


中村修二

❻頂尖精密儀器。

美日德基本壟斷,其中美國10家,日本6家,德國4家,英國2家。儀器指醫療、科研設備等,比如:顯微鏡、光譜儀、引力波探測器、拉曼成像儀、測量儀等等。美日都是諾貝爾獎大國,日本從2000年開始基本每年一個諾貝爾獎,其中之一就是離不開其高端儀器的製造使用。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 本為什麼那麼強大


赤崎勇

❼全球碳纖維。

碳纖維在新世紀和未來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端軍事、工業、生活、汽車、飛機等等都離不開。碳纖維技術基本被日本東麗、東邦、三菱麗陽壟斷,目前中國T800還不能完美量產,東麗目前已經在玩T1100G了。波音,空客是東麗的常客。空客在2010-2025期間要從東麗進口價值21-32億的碳纖維材料,波音也一樣。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 本為什麼那麼強大


江崎玲於奈

❽全球工程器械。

就工程器械而言,世界排名依次是卡特彼勒(美國)第一、小松(日本)第二、terex(美國)第三、日立(日本)第四,中國徐工進入前十。

歷史上最大(8100tm)的量產記錄的動臂塔吊(動臂自升式起重機)是日本IHI株式會社生產的運搬機械。日本IHI也在本世紀初為自己的吳工廠造過一臺起重力矩達到近20000tm(65m-300t)的巨無霸,不過僅此一臺不量產。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 本為什麼那麼強大


小柴昌俊

❾發電用燃氣機輪。

在發電用燃氣機輪是三菱重工(日本)、日立(日本)、西門子(德國)的天下,世界最高熱效率發電用燃氣輪機就來自日本三菱重工的M701J,該型號發電用燃氣輪機熱轉換效率比M501J再次提升了0.2%,刷新了世界記錄。

三菱重工的M701J,擁有單機470兆瓦,GTCC聯合循環680兆瓦的容量,它的熱轉換效率比M501J再次提升了0.2%,再次刷新了世界記錄。2016我國東方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引進了三菱日立的燃氣機輪,是世界上投運的最先進F級,H級燃機。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 本為什麼那麼強大


利根川進

……

以上例子只是浮光掠影,實則日本在67個核心科技領域領先。

所謂日本經濟失去的27年,實為科技創新的27年。

日本仍然是第二大科技國家,我們沉迷於唱衰日本的時候,他們正在為未來100年投資。

很多時候,國家實力的未來PK,並不一定靠統計局的GDP數據,不靠帝吧的“雖遠必誅”,更不依靠震驚體的威逼利誘,而是科學大腦的正面產鋒,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智慧沉澱,是技術話語的遠見卓識,是產業鏈的長期佈局。

6、強則為菊,弱則為刀

透過諾貝爾獎,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日本。

這日本諾貝爾獎十八羅漢的背後,是日本在芯片、機械、醫學、新能源、機器人、環境處理等領域都具有自己的核心力量,未來勢必有很多先發優勢。

我們除了需要學習“刀”的勇氣之外,

是不是也需要一些“菊”的內斂和反思?

是不是也要學習這個民族的嚴謹、自律和專注?

是不是也要更加重視教育和研發?

能不能把最優秀的科學家也印在紙幣上,致以隆重的懷念、最深刻的尊敬?

一邊是“唯美”的審美趣味追求,柔美到極致;

一邊是見識過充滿暴力的人性惡,殘酷到頂點。

諾貝爾獎對今時的日本意味著什麼?用另一種東方視角去看待,它將“菊花”與“刀”奇異地結合在一起了,折射出充滿矛盾的文化性格。

當然,不必過於去糾結這種文化意象,你強大後它就是菊,你弱小後它就是刀。

還是輕鬆面對,隨性欣賞這場偉大的科學盛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