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千萬要注意這種性格傾向

今天,剛看到一段話,"有一種性取向叫做lithromantic,中文是迴避型依戀人格,指在你對某個人產生好感後,當他對你有同樣感情後,你就會討厭這種感情甚至不再喜歡他,簡而言之,這種人會註定孤獨終老。"

爸爸媽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千萬要注意這種性格傾向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覺得挺有意思的,會對他人產生愛戀感情,但卻不希望獲得情感回應,他們有的可以接受戀愛關係,有的則不能,他們十分享受這種單向的情感指向關係,甚至不需要回應。很多人肯定會驚訝,為什麼會有一些奇怪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邊。為此特意百度了一下,結果顯示的是,這種人很輕易因他人的批評或不贊同而受到傷害,除了至親之外,沒有好朋友或知心人,除非確信受歡迎,一般總是不願捲進他人事務之中。另外還表現為行為退縮,對需要人際交往的社會活動或工作總是儘量逃避,心理自卑,在社交場合總是沉默無語,怕引人笑話,怕回答不出題目,敏感羞澀,害怕在別人眼前露出窘態。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規之中的事時,總是誇大潛伏的困難、危險或可能的冒險。

爸爸媽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千萬要注意這種性格傾向

簡單通俗點,或許就是帶有一定的自卑心理的,而這種自卑心理來自於很多地方,一方面是自己,另一方面可能是他人,或者其他。現在就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父母跟子女之間,有的父母對孩子缺乏耐心,當孩子干擾自己的計劃和活動時生孩子氣或怨恨孩子,對孩子的信號反應遲鈍,或者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的那個層面的時候,就經常對孩子表現出消極情感,即使對孩子表達積極情感,程度也很微弱……總結對孩子的感情需求,父母態度消極,孩子遲遲得不到滿足。孩子在小的時候是最簡單的,不會有自我安慰這種想法,往往只會看到最表面的東西,然後就斷定一種感覺,他要麼對我好,要麼對我不好。所以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方法。

爸爸媽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千萬要注意這種性格傾向

而童年時的依戀人格正是成年之後的戀愛觀的真實寫照。他們喜歡與人交往,又害怕與人有親密關係的接觸,把親密關係視作與人交往的最後底線。聊天聊得這麼來,價值觀,婚姻觀都相同,男的有很多聊得來的女孩子,女的有很多聊得來的男孩子,最後卻沒有兩個人能在一起。我想這大概就是迴避人格在作祟,正是因為我們是好朋友所以當你提出我們成為男女朋友的時候讓我感到噁心,一旦由有一方明示或者暗示這個問題的時候,即會觸發迴避人格。這種天生自帶不安全感,矛盾人格的人對於這種不安全感,通過緊密的聯繫來消除這種不安全感,安全人格的人通過適當的聯繫來消除不安全感,而回避人格的人,則通過迴避聯繫來規避這種不安全感給他們帶來的憂慮。在開始排斥後他們通過各種方式避免討論情感問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不聯繫,不接觸,不討論。我想,這種人最需要的還是自我的跨越,如果你的身邊有這樣的人,請不要覺得排斥,更多的鼓勵讓他們走出陰影,他們也是需要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