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煮火燒:平民版的「宮廷」美味,蘇造肉的民間改良

【引言】滷煮火燒,是北京特有的一種小吃,起源於城南的南橫街,其特點是入口滑軟,湯鮮料美。

滷煮火燒:平民版的“宮廷”美味,蘇造肉的民間改良

滷煮火燒這種小吃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相傳起源於宮廷名菜“蘇造肉”。

據說,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巡視,下榻於揚州安瀾園陳府。陳府家廚張東官廚藝精湛,其烹製的菜餚很受乾隆喜歡,於是乾隆便命他隨駕入宮。張東官入宮之後,深知乾隆喜愛厚味食物,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烹製出一道肉菜供膳。因張東官是蘇州人,所以人們把這道肉菜稱為“蘇造肉”,而把煮成的肉湯稱為“蘇造湯”。

滷煮火燒:平民版的“宮廷”美味,蘇造肉的民間改良

後來,這一美食被傳人民間。當時,很多小販清晨便在東華門外設攤,專為進入昇平署的官員做“蘇造肉”。

那麼,“蘇造肉”又是如何變成“滷煮火燒”的呢?據說在光緒年間,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吃不起,於是就有人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五花肉。沒想到歪打正著,一發不可收拾地創出了滷煮火燒這種傳世美味。後來,又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完善和發展,久而久之,便造就了今天這種大眾化的風味小吃滷煮火燒了。

滷煮火燒:平民版的“宮廷”美味,蘇造肉的民間改良

評價及推薦理由:

老北京人大都好吃滷煮火燒。熱氣騰騰的碗中,火燒、豆腐、肺頭吸足了湯汁,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糟,小腸酥軟,味厚而不膩,偶爾吃到一片白肉更是滿口脂香。

滷煮火燒:平民版的“宮廷”美味,蘇造肉的民間改良

滷煮火燒:平民版的“宮廷”美味,蘇造肉的民間改良

【製作方法】

1、麵粉用清水和好揉勻,放在案板上,切成數塊。先取一塊搓成長條,下成劑子,每個劑

子約為100克,然後將劑子按扁,擀成圓餅。

2、用中火將平鍋燒熱,把圓餅生坯放入平鍋內用小火烙熟;出鍋晾涼後切成塊,或切成條待用。

3、大鍋內放入鮮湯,用大火燒開後改中火,用水澱粉勾芡,燒開後改用小火,把火燒分批倒入鍋中。待火燒煮至八成軟時,放入熟豬頭肉片、豬腸、肺頭等,隨即盛入碗中。食用時,可再放些辣椒油或蒜泥。

滷煮火燒:平民版的“宮廷”美味,蘇造肉的民間改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