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你其誰?非你莫「數」! 培飛首屆思維數學節大揭密

舍你其誰?非你莫“數”! 培飛首屆思維數學節大揭密

引言:重磅消息,重磅消息,9月,2018首屆培飛“非你莫數”思維數學節就要拉開大幕了!這是個什麼節呢?不會是奧數比賽的“變體”吧?聽說這一屆思維數學節的題目相當有趣,數學怎麼有趣?那麼有趣,還能考察出孩子的能力嗎?……這一連串的問題,就讓培飛思維數學的教研總監、培飛研究院研究組組長(咳咳,當然也是出題組重要成員啦)夏駿軼老師來給大家答疑解惑吧。

拒絕“刷題” 動手動腦才能“玩”得贏

Kay: 培飛思維數學將在9月舉辦首屆“非你莫數”思維數學節,您可以簡單介紹一下關於這次思維數學節的設置和安排嗎?

夏駿軼:這次我們9月舉辦的“非你莫數”培飛思維數學節活動分為兩個層次:區域活動和巔峰對決。區域活動會放在從9月中旬到9月下旬這個時段,分4個年齡組別:4.5-5.5歲、5.6-6.5歲、6.6-7.5歲、7.6-9歲,基本上覆蓋了從幼兒園中班到小學三年級的孩子。

這屆思維數學節的區域活動主要在培飛各個校區所在的城市進行,參加的孩子可以是培飛現有的會員,也可以是任何適齡的兒童。只要有興趣,適齡的孩子都可以來參與這樣一次遊戲活動。這次活動所涉及的內容範圍基本涵蓋了思維數學的各個模塊:數與運算、平面圖形、立體圖形,以及規則、測量與分類。使用的教具主要以培飛自有的教具和相關教輔內容為主。為保證活動的公平性,我們在賽前會組織那些非培飛的會員來培飛參加一次遊園會,熟悉一下培飛的教具和玩具。

其實這些教具和玩具都不是非常難的。哪怕孩子並不瞭解這些培飛的教具和玩具,但他在家裡是樂於思考、喜歡思考喜歡探索的,他就可以在這次的活動中獲得比較好的積分成果。因為這次活動主要還是以遊戲、思維本身為導向的,而不是以學科性知識為導向的,當然它會依託一些學科知識的外形,但從實質內涵來看,還都是操作層面和思維層面的內容。

而巔峰對決會於10月20日在北京舉行,具體的內容我就先賣一個關子,暫時保密了,但是隨著活動的推進,我們會發布消息告訴大家的。

Kay: “非你莫數”數學節在形式上會有什麼創新呢?

夏駿軼:我們這次思維數學節在形式上有很多與眾不同的地方。首先是預設情景。這次數學節所有的參加選手在來到培飛活動現場以後,都會被引導進入到一種活動的情景當中,可能有挑戰,可能是探險,可能是兩兩PK,可能是某種神秘活動,然後在這種情景的設定之下,我們再進行相關的思維與數學的挑戰。

思維挑戰會以有趣的思維題目為載體出現。這種帶情景的趣題挑戰的活動形式和傳統的數學競賽僅僅靠做題比高分的形式是很不一樣的。我們的趣味題目主要突出“有趣”和“思考”,反而在知識點上並不去做太多的拔高。具體的題目與任務我不好透露,但總而言之,會非常有趣。

除了題目本身有趣以外,我們還添加了很多操作性環節,這也可以看作是這次活動的又一個亮點。比如圖形類,比如立體空間類的題目和任務,一定都會有操作環節的。而不是讓孩子就在那裡單純性思考,靠腦補的形式去完成題目。那樣其實是對孩子思考樂趣的一種損害,特別是對於低齡孩子,他一定是通過操作活動才能去理解、去思考的。這一部分操作性是樂趣的一部分,也是我們數學節區別於其他國內傳統數學活動的一個獨特之處。當然,培飛的課程和教育就是非常重視孩子的早期操作和遊戲的。

Kay:在思維數學節的設置和考核的內容方面,會有什麼特點,主要考察孩子哪些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呢?

夏駿軼:關於學科知識的範疇,我剛才也提到了,我們還是會注重四個板塊的內容:數與運算、平面圖形、立體圖形,以及規則、測量與分類。這也是比較經典的兒童數學啟蒙的模塊形式。但是從能力方面,我們這次提出了一些比較新的觀點。

首先,我們比較注重孩子的創造性。因為數學有一個特點,它是一種簡化、抽象的思考工具。那麼當我們的思維、思考變得簡化和抽象以後,會更有利於我們創造性地去解決問題。因為簡化抽象以後,我們可以調動的腦力就更多,我們就可以把思考資源放在創造性思維上面。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這次的題目和答案很多都是開放性的,不同的孩子可能會有不同的選擇,而不同的選擇就會導致不同的正確結果,我們是按照這樣一個思路去設計題目的。而通過這些含有層次的題目,我們也能看到不同孩子的不同思維能力強弱和水平深淺。

在開放性的題目之下,我們會看到更靈活的思維能力,這也是我們希望考察到孩子的。數學本身是一個非常考察思維靈活性的學科,所以人們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而我們希望的是孩子可以在活動中、在遊戲中把這個“體操”跳起來,而不是用做題的形式把孩子按在考卷上,讓思維逐漸地僵化和死板。

第三個要考察的就是操作性,即操作性的思維能力,我們希望孩子可以習得一種能力,就是我們去動手、去操作來解決具體問題,而不是通過記憶尋找現成答案去解決已知問題。這是我們這次數學節特別推崇的,特別希望傳達的一種觀點。如果孩子長期學數學都是靠“刷題”的形式,最後他就不能解決新問題。從數學領域來說,他就很難發現一些新的數學規律,而從科學發展角度來說,這種學習模式必然會導致創造力的降低。

所以這次活動我們強調的三種能力:動手操作解決問題、靈活的思維、創造性思維,其實是一個整體,可以整體來看這三種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意志情感方面的導向,希望孩子可以積極、樂於思考,培養成長性思維。

把思考的能力和思考的權利,還給孩子!

Kay: 作為一家思維數學的早教培訓機構,這一次的思維數學節與之前被國家教育部門叫停的那些奧數競賽有什麼區別?這算是數學競賽向低幼年齡的一種延伸嗎?

夏駿軼:這次的兒童思維數學節,跟以往的奧數比賽是完全不同的、沒有任何相關性的兩個活動項目。其實,以前的奧數競賽是脫胎於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這個賽事以前是初中、高中學生參與的,以數學為主題、以思維和數學興趣為導向的國際性競賽。後來,奧數慢慢演化成在各個地區舉辦的以奧數題目為載體的一種競賽。

這種奧數競賽又慢慢成為各個學校的升學“敲門磚”。因為大家普遍認為奧數學得好的孩子,在思維數學和學習能力方面就會比較好。當奧數具有了升學“敲門磚”的功能性以後,全國各個地區就都舉辦類似的競賽,家長、老師和培訓機構都參與、投入到這種競賽中來,大家指向的目標是“升學”。這樣一來,原本以培養數學興趣和思維數學為目的的競賽就慢慢異化成為一種選拔機制了。

而我們這次的思維數學節呢,其實和選撥沒有任何關係。我們的想法是希望思維數學和遊戲化的數學活動可以迴歸到它的本位,適合孩子年齡和生長髮育的特點,從而真正調動和激發孩子的數學興趣。因為從本質來講,數學是需要很多思考的,特別是對於低幼年齡的孩子而言,我們希望通過遊戲活動的形式讓他喜愛上數學,看到數學的另外一面。

這次的活動並不是以競賽式的做題或者分數來一決高下選出優勝者的,而是以操作、活動、遊戲、趣味題的形式讓孩子找到其中的樂趣,讓孩子發現數學之美、數學的價值以及思維上的樂趣。思維數學節當然也不是數學競賽向低幼年齡的一種延伸,而更像是一種遊戲性競技,我們希望孩子在遊戲中可以感受到數學思維、數學文化,在遊戲競技中感受到有樂趣的數學。

Kay:這次思維數學節的宗旨是什麼?這是一次對於培飛思維教育成果的考核,還是面向全體適齡幼兒的一次思維能力的參與展現?

夏駿軼:

從我的角度看,這次活動的宗旨就是一句話:“有樂趣的數學,有樂趣的思考。”

這次的思維數學節並不是我們培飛教育成果的考核,而更像是一種展示,展示了另外一種思維數學學習的可能性,這也是我們一直希望推廣的,希望有更多的家長和家庭參與的一種模式,就是讓孩子在遊戲當中,在操作當中,在玩當中有樂趣地去學習數學,有樂趣地去養成數學學習的興趣。

每個人都有他思考的能力,也有他思考的權利。但很多時候,我們在數學學習當中,把孩子思考的能力和思考的權利給剝奪掉了,因為傳統模式的教學用了太多“刷題”的模式。但當我們迴歸到遊戲當中,迴歸到一種比較輕鬆的模式的時候,我們讓孩子從一個難度不是很高的遊戲開始,幫助他們啟動思考,真正把孩子思考的權利和思考的能力還給他們。這是非常有價值的。

這次孩子們之間的比拼更像是一種思維的展示,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和展示他自己的思考。

Kay:現在的幼兒早教課程中,似乎仍是以體音美和外語為主導的比較多,思維數學領域對很多家長而言還略顯陌生,對此,您對家長有什麼建議嗎?

夏駿軼:我是非常理解家長們的這種想法的。作為家長,我們給孩子提供教育機會,當然希望孩子能學有所得,能夠學到更多的本領。那麼什麼樣的本領是我們最容易瞭解或者說最容易看到結果的呢?就是你提到的這種音體美和外語的學習形式。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一點成果。但是數學、思維卻是不一樣的。思維是看不見的,而數學呢,按照長久以來我們的慣性思維,是被當作一種區分人聰明與否的一種比較工具或者選拔工具來使用的。所以基於這樣的認知呢,我們很有可能是給孩子選擇音體美或者外語作為早教的科目。而數學也往往是用“刷題”的形式來學習的。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我想給大家提供一個不一樣的看法。在我們的孩子成長以後,那些固有的技能或許會有一些幫助,但是那種幫助一定不會是全方位的或者說很廣闊的。當然,語言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是會有很大作用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什麼呢?就是孩子作為一個成熟的獨立個體的思維,是他們思考的能力,思維的廣度、深度和角度,這些才是真正的軟實力,恰恰是這些我們看不見的能力才是孩子可以真正勝人一籌的實力保障。

思維的訓練從整個教育的角度來說,其實是更關鍵的。

思維訓練不但更關鍵,同時也更具有基礎性,基本上是和語言同一個等級的基礎能力的培訓。而至於體音美這些專業的技能,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潛質和天賦的,能夠學得非常好的,當然作為一個興趣愛好還是不錯的。那麼我還是回到我之前說的那個話題,每個人都有他思考的權利,每個人都應該有得到思考能力提升的權利,特別是對於孩子。這也是我們一直持續在做兒童思維數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零壓力,你想來挑戰嗎?

Kay:現在倡導學前課業零負擔,您覺得這次的活動會帶給孩子壓力嗎?

夏駿軼:我們這樣的活動是不會給孩子帶來壓力的,因為我們並不是以競賽或者升學為導向的比賽類的活動,我們的整個活動基調都是用遊戲和很有趣的題目和任務來呈現的,我們希望孩子在遊戲和PK中收穫樂趣。參加思維數學節的活動,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樂趣、很好玩兒的事情,當然不會有壓力。

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帶給孩子另外一個信號。其實,數學並不可怕,思考並不可怕,哪怕做不出來或者做錯了,它也並不會怎樣,天也不會塌下來。我們依然可以繼續思考,繼續在思考中尋找樂趣。這也是最近一段時間大家比較關注和討論的成長性思維,一個孩子只有具備了成長性思維,他才能夠持續地思考下去。

Kay:您覺得什麼樣的小朋友會比較適合這次的思維數學節活動呢?同年齡段的孩子會出現地域差異嗎?

夏駿軼:我覺得適齡的愛思考的孩子都可以來參加,年齡太小的孩子可能並不適合,因為年齡太小的孩子參與這種活動有時候能力不足的話反而會產生挫敗感,所以我們就把年齡的門檻設置到了4.5歲,沒有更低齡化。

至於地域,我覺得不會有太大差異,每個地區都會有很多樂於思考、樂於動腦的孩子,但是如果孩子是一個“刷題”長大的孩子可能會出現不適應的情況,參與的效果可能會不如預期,有所折扣,如果這個孩子一直就喜歡動手動腦,那我覺得這樣的孩子就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