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更適合中國孩子的線上英語培訓?

有沒有更適合中國孩子的線上英語培訓?

前天晚上,一家三口遛彎,5歲的女兒興奮地描繪自己的理想——“長大後我要做火星消防員”,愛人笑她“痴人說夢”,女兒竟然隨口用英語辯駁:

“No dream is too big, no dreamer is too small。”

我兩都驚住了。這丫頭平時也就能磕磕絆絆吐單詞,聽她飆長句還真是頭一次!看來,這在線英語還真管事!

閨女兩歲時我送她上全英文國際學校。但對該校的英語教育一直不滿意。原因有兩點:一是隨著霧霾加重,靠譜的老外越來越難找,隔三差五換老師;二是我對其英語教學的強度保持懷疑。總覺得進展太慢。聽說讀寫的水平沒法更它昂貴的學費相協調。

於是想找個私教幫女兒強化下,但又沒心力去“審核”老外,於是不得已選擇了風頭正健的在線英語培訓。

現在,女兒已經在CinoStar新諾英語學完了一半的Level2,總體還比較滿意。

突出的提升是,口語進步快,面對老外活潑自信。昨上課時一邊吃肉夾饃,一邊和老外聊肉夾饃的英文單詞。當然也有出糗的時候也很多,有一次洛杉磯的帥叔叔正起勁地叫她拼讀法,她竟然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我沒捨得叫她,老外也沒叫她,在屏幕對面為女兒唱起催眠曲來,也是夠神的。

最近一篇《我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刷屏,引發家長的共鳴。形形色色的培訓班,就英語最貴,號稱“碎鈔機中的戰鬥機”。學英語這麼貴,為什麼家長還要堅持逼孩子學呢?

這還真不是“不差錢”的問題,事實上,很多家長都是勒緊庫褲腰帶送孩子學的。真正有錢的,都直接送孩子去國外。

為什麼學外語要從娃娃抓起?

腦科學告訴我們,人的大腦中,有一塊專門負責語言學習的區域,叫“布羅卡氏區”(Broca's area,因法國外科醫生、神經病理學家、人類學家皮埃爾·保爾·布羅卡最早發現得名)。布羅卡氏區在2-4歲開始快速發育,12歲左右發育基本成熟,12歲之後,其靈敏性逐年減弱。

在12歲以前學語言時,語言信息直接存儲到布羅卡氏區,大腦默認為“母語”,12歲以後再學習語言,語言信息已無法直接存儲到布羅卡氏區,大腦會把它存到記憶區,人在使用語言時,布羅卡氏區必須和記憶區進行聯繫,就沒那麼靈活自然了。

這就是為什麼“人歲數越大,學習一門外語越難”的根源所在。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經常聽到,它不是一句洗腦的口號,而是有其科學依據所在,只是被商家放大利用了而已。就學英語而言,4-12歲是布羅卡氏區的敏感期,是孩子學習外語的最佳階段,在此期間學習,事半功倍;12歲之後再學習,則事倍功半。

悲催的是,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大多數是在中學階段才開始接觸外語,這時候大腦布羅卡氏區已經近乎“關閉”狀態,所以其後儘管辛苦學了一二十年,最後卻無可奈何忘光光。

有沒有更適合中國孩子的線上英語培訓?

對此,我深有體會。因為農村出身,中學才開始學英語,語文成績始終頂呱呱,英語成績卻始終一般般,我的同桌,父親是英語老師,4歲就用磁帶教他學英語,在我的記憶裡她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上大學之後,為了考四六級,天天死記硬背;畢業後有一段時間忙著出國,天天下班後在地鐵背單詞,逮住老外就和人搭訕,為的就是鍛鍊口語。學一門外語本應是一樣快樂的事情,這樣喪心病狂的路子,再也不想讓女兒再走一遍。

英語培訓又是怎樣令家長產生選擇恐懼症?

據權威數字統計,我國現有K12階段(即幼兒園—12年級)人數約1.8億。按照vipkid、51Talk、vipjr、DaDa英語等線上少兒英語教育平臺動輒每人年收費破萬的計費標準,這是一個有望突破兆億元的朝陽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吸引無數玩家進入,但同質化、暗箱化和強勢營銷的特點,又帶給家長深深的選擇恐懼症。

《201年中國在線少兒英語教育白皮書》顯示,中國國內在線少兒英語教育市場滲透率僅完成10%。行業魚龍混雜時期,最倒黴的就是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寧可賣腎,中國家長最擔心的不是被宰,而是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帶來的更大危害。花高價錢為孩子選擇了不恰當學習平臺,除了達不到預期效果外,還浪費了孩子最珍貴的學習敏感期。

誠心想給孩子報班的家長,多少都走過一些彎路。很多家長一開始的做法幾乎都是:誰廣告打得響,就報誰家。結果呢?

很多機構打虛假廣告,防不勝防。明明就幾個外教,非得說自己全部北美老師;明明沒有課程研發能力,非打著“與歐美同步又最本土化的課堂”的幌子。個別硬廣打得很響亮的機構,老師是歪果仁沒錯,但他們更多像群眾演員,連教師資格證都沒有;課程很完善沒錯,但沒有足夠的內容支撐,幾堂課下來就會發現,你花了血本,他用來放羊。

我之前給女兒報過廣告隨處可見的一對一在線平臺,學了三個月就沒再續費了。最大的問題出在外教和孩子的互動上:外教不懂漢語,孩子不懂英語,兩者一旦遇到沒有預習過的內容,就會呈現雞同鴨講的局面。外教教學完全在平臺監控之下,為了在短暫的半小時內完成教課任務,只好照著課件腳本走,爭分奪秒的結果就是,孩子發音錯誤也沒空糾正。

外教按照腳本走,課堂知識掌握,最終靠課前預習和課後作業來完成,這種授課方式,和我們傳統填鴨式教育是不是很像?這完全背離了“花高價讓孩子和老外自由交流”的報班初衷。

對於中國家長而言,讓孩子愛上並敢說英語,是最大心理訴求。上半天沒有效果,再怎麼吹自己都沒啥意義。

CinoStar新諾英語,挺不錯

田亮最開始參加《爸爸去哪兒》的時候,鬧過一個笑話,他經常把女兒田雨橙的英文名 Cindy讀成“森碟”,遭到網友的群嘲,田雨橙的名字從此也就變成森碟了。

田亮坦言自己的英語很渣,曾自曝是清華大學體育人文系的學生,之所以未能畢業,就是“被卡在英語上面”。他的妻子葉一茜也經常調侃田亮的英語:“跟他在一起到現在,一直在讀書,還沒畢業。”

田亮是明星,可以化負為正,“錯得可愛”,但現實生活中,如果發音成這樣,可真的就只剩下被嘲笑了。

其實太多家長正是因為英語口語差,害怕自己教英語,給孩子教出一口“棒碴子味”的中式英語,所以才花大錢送孩子去學在線英語,讓純正的老外教出孩子純正的外語,這是推動近年在線英語和國際學校崛起的根源。

提高英語學習成績,這不是難事,只要家長和學校老師拼命監督就可以實現的;唯有說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語口語,這是靠勤奮解決不了的。

每家線上平臺都有免費試聽課,去年我和女兒一起參加CinoStar試聽課的時候,外教的一個細節讓我立馬決定:以後就他家了!

女兒有一個單詞“there”發音總是“崽兒”“崽兒”的,這一點我神煩,我糾正過很多次,她就是改不過來,始終把“th”讀成“賊”。令人惱火的是,上一家平臺的外教,視若無睹,每次還“good job”、“you are wonderful”的拼命誇獎。

在CinoStar試聽課,當女兒又發出“崽兒”的拼讀聲,只見男外教立馬敏銳地皺起了眉頭,他可能沒有聽懂,讓瞳爺重複了兩遍,然後讓Cino小機器人也重複了兩次,然後自己當場糾正了三次,在課堂結束又特意提醒了一次。

後來報班之後,瞳爺的發音問題確實改善了很多。

當然,我最終給女兒選擇CinoStar,不僅是因為口語的問題。

有沒有更適合中國孩子的線上英語培訓?

首先,我個人非常喜歡他們情景化授課方式。我曾經觀摩過幾次,發現這裡的外教普遍很會帶動氣氛,他們上課幾乎都“指手畫腳”,授課簡直可以用惟妙惟肖來形容。

豐富的肢體語音,有效彌補了中文缺失,同時很吸引孩子學習下去。有些外教時不時還會來個小幽默,有些外教一言不合就開唱。Cinostar新諾內部稱之為 CLIL教學法。

外教授課的生動化,加上內容設置趣味化,讓孩子在上課過程保持比較放鬆的狀態,在接受內容時就不存在壓力和壓迫感。女兒每次上完課都直呼不過癮,“25分鐘太短啦!”。

有沒有更適合中國孩子的線上英語培訓?

其次,我很看重CinoStar的綜合實力。CinoStar不是一家純線上的平臺,這一點讓我很踏實。作為一個還算說得上的病毒營銷專家,我對於“噱頭大於實力”的流量公司的玩法太清楚了。

CinoStar創建於2007年。擁有11年的歷史。目前已形成了CinoStar新諾國際少兒英語、外教中國、CinoStar在線美國課堂等三大品牌產品。目前擁有110家分校,遍佈全國22個省市,學員達10萬以上。這些硬邦邦的數字,足以證明新諾不是“玩家”,而是對少兒英語培訓極其認真的專家。

有沒有更適合中國孩子的線上英語培訓?

最後,我非常認可CinoStar的教學理念:以語言為武器,培養孩子未來的核心競爭力——領導力。把學英語提高到領導力層面,這還真是第一家。

如果把學英語僅僅當做是培養一門技能,就會只盯結果,孩子學了多少個單詞,能說幾句話,而會忽略過程:孩子在敢說敢表達的過程,同時也是自信力和國際觀建立的過程。

讓孩子愛上英語,不只是對英語本身感興趣,而是對英語背後的世界充滿渴望。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麼?

給大家貼一張CinoStar的課程體系,感興趣的家長去聯繫他們家客服了解更多:

有沒有更適合中國孩子的線上英語培訓?

線上的試聽課挺不錯,關鍵還是免費的,爸爸媽媽可以試聽下:

點擊鏈接免費領取價值298元試聽課

http://hi.cinostar.cn/reg_2018.aspx?id=38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