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奇案:崔琰「在心裡誹謗」獲死案

漢建安二十一年,大名士崔琰以“腹誹心謗”罪被賜死。眾人因他的冤死而嘆惜,更因他的罪名而覺得不可思議。

崔琰,自幼喜歡舞刀弄槍,直到二十九歲時方明白讀書的重要性,開始外出遊學,並逐漸名震中原。那時候,恰逢東漢末年連年混戰,曾經非常繁華的中原地區隨處可見“百里無人煙”的荒涼景象。崔琰看著滿目瘡痍的國土,痛心疾首,發誓要建功立業,救民於水火。

當時,袁紹和曹操對峙,正廣納賢才。袁紹得知崔琰乃中原名儒,就請來他,還封他為騎都尉。崔琰一心一意要發揮自己的才智,以結束戰亂,統一國家。他力勸袁紹收買人心,厚樹恩德,還在用兵作戰方面給袁紹提過許多建議。可袁紹認為崔琰乃一介書生,就沒有采納。

官渡之戰遭挫後的第二年,袁紹病故。他的兒子袁尚、袁譚為奪權而自相殘殺,二人勢不兩立,且都希望能得到崔琰的輔助。崔琰認為二人缺乏遠見,難成大器,於是稱病辭官。這激怒了袁氏兄弟,將其關入大牢。後來,崔琰經朋友相救才逃出牢籠。

沒過多長時間,曹操一舉攻下冀州。袁譚被殺,袁尚奪路而逃。

歷史奇案:崔琰“在心裡誹謗”獲死案

曹操求賢若渴,他早就知道袁紹手下有個名叫崔琰的賢才,剛拿下冀州,就親自去請崔琰。

通過幾年的對壘,崔琰認為曹操才是值得自己依賴以成就大志的一代梟雄,所以就痛快地同意“出山”,被曹操拜為別駕從事。

有一天,曹操興奮地對崔琰說:“我昨天查看了戶籍,我們將有三十萬兵丁。冀州真是大啊!”說罷,就開始觀察崔琰的反應。

過了好大一會兒,崔琰慢悠悠地答道:“現在天下戰火連綿,生靈塗炭,您不是也曾經寫過‘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詩句嗎?冀州黎民百姓,連年被戰爭所累,早就叫苦連天。沒見您廣施恩惠,令他們得以安居樂業,反倒還要招募兵丁,難道這就是冀州百姓對您的期待嗎?”

崔琰語重心長的一番話,令曹操恍然大悟。他趕快起身,向崔琰行大禮拜謝道:“承蒙先生教誨,真是三生有幸!先生高瞻遠矚,的確可敬!”在場的武將謀臣看到崔琰居然得到曹操這般大禮,全都既嫉妒又羨慕。

從此之後,曹操對崔琰更是刮目相看,恩賞有加。

曹操後來當上丞相,對崔琰更加器重。有一次,他拍著崔琰的肩膀,感慨地說:“你有史魚的正直、伯夷的遺風,壯士會因學習你而更加嚴格自律,貪夫會因仰慕你而廉潔清正,你不愧為眾人之楷模啊!”崔琰聽完曹操這席情真意切的話,也只不過是謙遜地搖搖頭,並無半點兒驕矜之態。

曹操成了魏公後,拜崔琰為尚書。曹操當時正為立後嗣的事猶豫不決。承襲封建慣例,曹操當立長子曹丕;可因次子曹植才華出眾,且為人樸實謙遜,故而曹操特別偏愛他。為此,曹操遲疑不定,就私下裡派人考察自己兩個兒子的言行舉止。崔琰得知這一情況後,馬上出班奏道:“從古到今,都是立長子繼承大統。再說曹丕也聰明仁孝,為何去破壞祖制呢?一破祖制,難免奪利爭權,說不定導致自相殘殺。立次廢長顯然弊多利少。”曹植是崔琰兄長的女婿,崔琰慷慨激昂的一席話,可見他公允正直,朝中上下皆為歎服,曹操更是萬分感慨。

就這樣,崔琰以自己卓越的政績、高尚的品德,在朝為官十多年,威望頗高。崔琰身材魁梧,言談剛直,加之其為人正直,朝中大臣對他都十分敬仰,都將其視為師表。然而,樹大招風,崔琰被曹操這般器重,肯定會影響到另一部分人的仕途前程。何況,曹操本來就生性多疑。崔琰得寵,誰知道究竟是福還是禍?

漢建安十二年,曹操晉封為魏王,大臣楊訓上表稱頌曹操德盛功高。有一些人嘲笑楊訓欺世盜名,又因楊訓是崔琰所薦,所以又譏崔琰舉薦不當。崔琰得知這一情況後,就問楊訓要了表奏的草稿來看。他看後,認為楊訓的表頌並沒有過譽之詞,便給他回信說:“我已看過你的表奏,我覺得裡面用喻用典並沒有不妥。”崔琰在信的結尾感嘆說:“時光啊,時光,終究是會發生變化的。”

崔琰是希望時光可以證明自己的無過和楊訓的無辜,可是這回他想錯了。不知怎麼這封信被崔琰的一個政敵看到了,那人覺得這正是除掉崔琰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便於其中加入自己的“變天”之意,稟告曹操。

曹操知道後,怒不可遏,說崔琰“語意不遜”,立刻下令把崔琰逮捕入獄,並且處以髡刑。古人認為頭髮乃父母所賜,因此將其視為如生命一樣寶貴。所謂髡刑,也就是把頭髮剪短,用來懲罰。沒過多長時間,崔琰被罰做官奴。

崔琰光明磊落,心底坦蕩,自覺無愧於心。儘管他身為官奴,可依然不減聲威,很多儒士大臣依然登門。因此,崔琰家依然門庭若市,賓客如雲。

誣告崔琰之人若不將崔琰置之死地是不會罷休的。他見崔琰並沒有受到多大打擊,就再次在曹操面前說“崔琰乃犯人,卻依然在家接待賓客”,還添油加醋說崔琰向賓客們發牢騷。

曹操自己也清楚得很,自己的聲望遠不及崔琰,這是他絕對無法容忍的。可現在治他的罪又沒有合適的罪名,只有用“腹誹心謗”加以定罪。曹操讓公大吏賜崔琰死罪,他對大吏說:“你三天後再來見我。”

大吏頭一回看到崔琰,不忍心將曹操的意思告訴無辜的“罪人”。崔琰認為自己因一句話被罷官已夠冤枉了,哪裡會想到曹操要將自己置於死地呢?

過了三天,大吏回稟曹操說崔琰依然活著。

曹操聽後,拍案而起,勃然大怒道:“崔琰難道定讓我用刀鋸行刑嗎?”

大吏這才回去告訴崔琰曹操的意思。

崔琰聽他說完,先是大吃一驚,接著就從容拜謝道:“我真不該呀,居然不知曹操的意思是讓我死。”說完,崔琰就上吊自殺了。

所謂“腹誹心謗”,是指在心裡誹謗。“腹誹心謗”居然也能成為罪名,漢魏時刑政失措可見一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