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臣:毛玠,是他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

後人皆知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曹操,在東漢末年時“奉天子以令不臣

”最後自立魏王,篡奪漢室。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此策略是一個叫毛玠的人所提出。

三國謀臣:毛玠,是他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

毛玠,年少時為縣吏,以清廉公正著稱。因戰亂打算到荊州避難,在路途中聽說荊州牧劉表政策法令不嚴明,於是改道前往魯陽,當時魏太祖曹操佔領了兗州,就徵召他為治中從事。毛玠對曹操說:“如今國際分崩離析,國君四處遷移,百姓生產廢棄,因飢餓流亡,官府連一年儲蓄都沒有。百姓無安心定居的念頭,國家在這種形式下難以持久,現今袁紹、劉表雖士人與百姓眾多,但都沒有長遠打算,不是建立基業的人。用兵以遵守禮儀者勝,保住地位必須靠財力。

《三國志.魏書.毛玠傳》記載:“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您應尊奉天子而向不守臣道的人發號施令,整頓農業耕作,儲備軍用物資,這樣,霸王的偉業就可以完成了)曹操採納了他的意見,轉調他為自己的官府功曹。

三國謀臣:毛玠,是他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任丞相時,讓毛玠擔任東曹掾,與崔琰一起主持選舉,他所舉薦任用的都是清廉正直之人,那些徒有虛名而行為不正派的人就得不到任用。當時曹丕親自去見毛玠,託他照顧自己親屬,毛玠直言拒絕說道:“臣因能恪守職責,才能免於獲罪,您提到之人不符合升遷條件,我不能奉行您的命令”。

後來曹操決定撤併一些機構和官職,很多以私情向毛玠求官者,一律被拒。當時一些人因為忌憚他,於是一起稟告曹操說:“西曹為上,東曹為次,應撤銷東曹”,曹操知道其中的實情,因而下令說:“太陽從東方升起,月亮最圓的時候也在東方,凡人說到方位,也先說東方,為何要撤銷東曹呢?”於是曹操撤掉了西曹。

公元213年,魏國建立,毛玠擔任尚書僕射,又主持選舉,當時太子還沒有確定,而臨菑侯曹植受到恩寵,毛玠秘密地勸告曹操說:“近來袁紹因為嫡子庶子不分,導致家破國亡。廢立太子是件大事,廢長子而另立,可不是我所願意聽到的消息。”

後來群臣聚會,毛玠起身去廁所,曹操用眼睛看著他說:“此古所謂國之司直,我之周昌也”(他正是古人所說的國中正直之士,是我的周昌啊)

三國謀臣:毛玠,是他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

公元216年,崔琰因遭人毀謗被曹操賜死,毛玠因此悶悶不樂,後來,就有人告發毛玠,說他出門看見臉上刺字犯人,那人的妻子和兒女被籍沒為官家奴婢,就說:“造成天不下雨,就是因為這種做法

!”曹操大怒,把毛玠逮捕入獄,大理寺卿鍾繇奉命責問毛玠。

毛玠說:“蕭望之自殺,賈誼被流放,白起被賜劍自刎於杜郵,伍子胥命斷於吳都。這幾人之死,或有人妒忌在前,或有人暗害在後。我自年少時就作縣吏,因多年勤勉取得官職,職掌機密親近之事,從而為人所忌恨,人的本心熱衷於利益,往往又為法律所禁止,法令禁止利慾,勢必要受到利慾薰心者的破壞,讒言橫生,誣陷誹謗我的人,不可能有其他的理由。

過去王叔、陳生與伯輿在朝廷上爭辯是非,範宣子評定誰有道理,我從未說過別人告發的那些話,我請求得到範宣子那樣的評辨,如果我上面所說的那些是謊言,受刑之時,我會像乘安車駟馬離去那樣心安理得;賜劍自殺,如同受到重賞一樣的恩惠。請求讓我以實情對證。當時桓階、和洽進諫營救毛玠。毛玠因而只受免官罷黜處分,後來死在家中。曹操賜給棺木、祭器、錢和絹帛,授給他的兒子毛機郎中的官職。

歷史給予毛玠的評價非常正面,認為他為人處世清正廉明,身居高位而勤儉節約,常常穿布衣吃素菜,用自己的錢財救濟貧苦的族人,這點為當時之人所敬仰,也值得後人為之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