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微评:眼皮底下的污染为何长期存在

“三份限期整改通知书下达时间均为2014年,既然限期整改通知书上明确要求该公司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时将对该公司实施停产整改,该公司在未整改达标的情况下为何能继续生产?污染问题至今一直存在,监管部门2015年为何未做任何处罚?沙河街道办事处距污染源仅一路之隔,又是如何监管的?企业较大是可以污染的理由吗?污染问题何时才能解决?”这是日前鲁网记者在采访滨州市沙河街道办对过一建材厂扬尘污染屡禁不止后留下的疑问。

文中称,位于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建材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扬尘严重影响了周边村民正常生活,村民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时,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家建材厂就在该区沙河街道办事处对过。换言之,污染企业和政府所在地仅一路之隔!

政府眼皮子底下竟然有污染企业毫不顾忌地生产,而且相关部门多次下发的限期整改通知书竟被置若罔闻,我们不禁要问,是政府监管不力、执法不严还是企业树大根深、无视法律、毫不自律。如此“逆势生长”,真叫人匪夷所思。

在现实生活中,政府所在地一般处于环境相对整洁的地方,毕竟要为人民服务,代表政府形象。在大众的意识里,即便当地经济条件不理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至少政府所在地的环境不至于“扬尘四起,噪声扰民”。可情况就是出现了,问题却没有解决。

众所周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所以才要求各级政府,权要为民所用,利要为民所谋。特别是在提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今天,政府更要始终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重视群众诉求。而当地百姓不止一次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却仍是拖而不办、悬而不绝。或许,在有些时候,“拖”也成了政府解决相关问题比较“有效的利器”了吧。

还有文中提到相关部门曾多次对该企业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现实的情况仍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我们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让该企业如此底气十足、依旧我行我素,也不知道为什么相关部门没有严办彻查、根除污染。我们所能看到的,是环境的污染;所能听到的,是百姓的怨言。当然还有,那就是政府执法的脆弱和权威的丧失。

其实,百姓的诉求并不过分,他们不奢望碧水绕村、绿树成荫,他们只希望空中扬尘不再、耳中噪音消除,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安全、干净的生活环境。这点要求,不算过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