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行業基本情況和未來投資方向

一、2017年中國遊戲產業情況(參照《2017年中國遊戲行業發展報告》)

2017年,中國遊戲行業整體營業收入約為2189.6 億元,同比增長23.1%。其中,網絡遊戲對行業營業收入貢獻較大(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到1513.2億元),預計全年營業收入約為2011.0億元,同比增長23.1%;家用遊戲機相關營收約為38.8 億元,同比增長15.1%;遊戲遊藝機(前三季度銷售收入99.8億元)預計全年約為135.8 億元,同比增長24.7%;VR遊戲收入4.0億元,同比增長28.2%。

隨著硬件技術的提升,以及用戶遊戲習慣的轉變,網絡遊戲內部結構有較大分化:移動遊戲以全年約1122.1億元的營業收入領先,同比增長38.5%,佔網絡遊戲的市場份額達55.8%;客戶端遊戲營業收入約為696.6億元,同比上升18.2%,佔網絡遊戲市場比重為34.6%;網頁遊戲營業收入約為192.3億元,同比下降14.7%,佔網絡遊戲市場總份額的9.6%。

遊戲行業基本情況和未來投資方向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1、客戶端遊戲

2017年,中國客戶端遊戲產業發展速度較快,全年營業收入總計約為696.6億元,同比上升18.2%,佔網絡遊戲市場比重為34.6%。影響收入的主要因素為:第一,隨著遊戲品質和消費觀念的升級,核心用戶佔總體比例不斷增加,玩家人均消費大幅提高;第二,電子競技的發展帶動玩家消費熱情;第三,傳統熱門遊戲借鑑改進今年風靡的“大逃殺”玩法,有效增加玩家活躍度。

客戶端遊戲用戶方面,用戶正版意識和付費意識不斷提高,市場需求更加多樣化。2017年4月騰訊WeGame平臺正式發佈,7月,東方明珠新媒體攜手微軟中國、冰穹互娛發佈G遊戲平臺。客戶端遊戲平臺競爭更加激烈,也為市場帶來更多活力。美國Steam平臺通過跨境支付模式在中國境內運營,給管理部門及客戶端遊戲運營企業帶來較大挑戰。11月,Steam平臺的中國區玩家約為3000萬,持續保持大幅增長,該數據也表明客戶端遊戲在中國仍有較大市場潛力。

2017年,熱門客戶端遊戲的類型集中度較高,角色扮演類遊戲數量佔有較大優勢,約48%;MOBA類遊戲表現亮眼,《英雄聯盟》雖然受到MOBA類移動遊戲衝擊,但其玩家數量、遊戲收入及社會影響力仍在客戶端遊戲中處於領先地位。

2017年全球十大免費客戶端遊戲:

2017年全球十大收費客戶端遊戲:

遊戲行業基本情況和未來投資方向

移除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2、移動端遊戲

2017年市場主要特點如下:

一是經典遊戲的長線運營能力較強,例如,《王者榮耀》在2017 年仍長期佔據暢銷榜第一位,暢銷榜前5位趨向固化,多為《陰陽師》、《夢幻西遊》等經典遊戲,以上經典遊戲的泛娛樂化運營有效保持了玩家的活躍度和產品生命力。

二是遊戲玩法的新模式逐漸完善,得到主流市場的認可,例如,源於桌遊、有強社交性和娛樂性的《歡樂狼人殺》和運用了成熟H5技術的《大天使之劍H5》均曾躋身暢銷榜前列。

三是二次元題材的遊戲受到用戶的青睞,從《陰陽師》開始,《崩壞學院2》以及《神無月》等產品都聚攏了大量用戶,嗶哩嗶哩等二次元平臺成為新興的移動遊戲渠道。

產品類型方面,市場主流遊戲類型保持穩定,角色扮演和休閒益智類遊戲的市場份額超過50%,策略類遊戲穩居第三位。2017年約有16000餘款新品移動遊戲上線,2017年上半年,移動遊戲類型佔比前三位分別為:休閒益智31%、角色扮演27%、策略14%;2017年第三季度,新品移動遊戲類型佔比前三位分別為:角色扮演30.6%、休閒益智26.9%、策略13.7%。

內容供給方面,含IP新品遊戲仍有較大市場競爭優勢。新品角色扮演類IP遊戲佔總數的55%;IP來源前三位分別為:動漫42%、歷史名著20%、影視作品18%。對有較完整世界觀的IP,角色扮演類遊戲在還原IP劇情和提高玩家參與度方面較佳,有利於實現IP價值的最大化,例如《楚喬傳》、《軍師聯盟》、《九州天空城3D》等暢銷新品角色扮演類遊戲的IP聯動較為成功。

2017年全球十大移動端遊戲:

1、網頁遊戲

2017年,中國網頁遊戲營收顯著下滑,全年營業收入約為192.3億元,同比下降15.0%,佔網絡遊戲市場總份額的9.6%。

網頁遊戲營業收入下降的原因有三方面:第一,網頁遊戲廠商和網頁遊戲總數減少,優質網頁遊戲廠商不斷增加其移動遊戲業務份額;第二,隨著硬件升級,追求高體驗的用戶趨向客戶端遊戲,追求遊戲便捷性的用戶趨向移動遊戲,網頁遊戲的用戶群體不斷減少;第三,網頁遊戲的玩法多樣性和遊戲品質均落後於其他兩類網絡遊戲,較難滿足市場日新月異的遊戲需求。

2、遊戲遊藝和家用遊戲機

2017年,遊戲遊藝設備收入主要增長點為新開業遊藝娛樂場所對設備的需求、設備的更新換代較快、受市場歡迎的高科技設備價格較高。

2017年,中國遊藝娛樂場所收入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行業轉型升級收效明顯,在淘汰落後場所的同時,新增連鎖經營門店較多,營業收入增幅明顯;主題樂園帶動場所副業收入增長(飲食、衍生品、增值服務等);隨著電子競技和全民健身概念的盛行,行業正面形象明顯提升,場所消費群體擴大。

2017年前三季度,約有532款新品遊戲遊藝設備通過審批,第三季度過審機型中,兒童娛樂、環境體驗、電子競技類機型權重最高,禮品彩票類機型佔比明顯減少。其中,電子競技類和體育運動類機型增幅較大,契合全民健身的趨勢,反映了電子競技高速發展的風潮。

2017年,家用遊戲機(包括配套遊戲消費)的銷售收入約為38.8億元,同比增長15.1%,家用遊戲機全年銷量約為89.0萬臺,同比增長12.0%。

家用遊戲機銷售收入小幅增長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會對遊戲態度更加包容、玩家對優質遊戲體驗更加看重,家庭對家用遊戲機消費的意願和能力均有所提高;

第二,國內小霸王等中低端主機市場表現良好;

第三,國區主機遊戲內容的銷售收入偏低,進口主機國服的遊戲相比外服,數量偏少、價格偏貴,國內用戶取得外服遊戲的渠道較為暢通,大量用戶傾向在外服消費。

第四,微軟第四季度發佈國行新機型。

2017年,單款熱門主機遊戲的百度貼吧用戶規模超過100萬,反映了主機遊戲在中國市場有較高發展潛力。

2017年,中國人氣新品主機遊戲開放國區比例仍然極低,促使相當數量玩家通過境外服務器消費,但國區的優質遊戲仍有的出色市場表現。

3、VR遊戲行業

2017年,VR遊戲共實現銷售收入約4.0億,同比增長28.2%;熱門VR遊戲超過800款,市場高端和低端產品分化較嚴重。

VR遊戲市場主要特點為:

第一,前期較低品質國產VR遊戲對市場負面影響較大,從業者自發採取措施提高VR遊戲門檻,提升市場信心。近年來,國產VR遊戲品質良莠不齊,影響了VR遊戲的體驗口碑。掌握VR圖形處理器核心技術的英偉達,發佈了反映VR前沿技術的遊戲《VR FunHouse》。該免費遊戲有望成為業界標杆,有效提高VR遊戲的技術門檻,拉昇中國VR遊戲的整體品質。

第二,國產VR遊戲設備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隨著國內VR企業技術的升級,國產VR遊戲設備的市場份額和認可度也持續增長。例如,國產品牌TCL旗下的VR一體機VISION和360度全景VR攝像頭Alcatel 360,銷量已經躋身全球VR市場份額第五位 ;蟻視二代VR採用inside-out尖端定位技術,其紅外控制器可以準確識別用戶手指邊緣,技術領先於同等價位產品,也得到市場廣泛認可。

第三,VR遊戲設備分化較大,進口高端VR遊戲設備的品質感受到國內核心玩家認可,非核心玩家更青睞VR視頻和VR遊戲功能兼顧的國產VR設備。

VR遊戲內容方面,VR遊戲的浸入式體驗更強,場景體驗分類成為該類遊戲的獨特細分門類。根據國內主流VR應用平臺數據,VR遊戲集中於射擊、冒險、休閒等類型,比例依次為16%、14%、14%。因為技術限制,射擊和休閒類相比動作格鬥類在研發層面較容易實現,玩家的遊戲體驗更加。

VR遊戲設備方面,2017年,高端VR硬件產品以進口產品為主,例如HTC VIVE、Oculus、PS VR、Gear VR等,中高端VR硬件產品以國產設備為主,例如暴風魔鏡5、華為VR、小米VR眼鏡、大朋M2一體機等。中國VR消費市場的暢銷產品仍以中低端和多功能的VR眼鏡為主,不同檔次產品價格分化較大,反映了市場對VR設備仍有較大熱情,市場消費潛力有待開發。此外,高端設備的銷量相比2016年有所提升。

二、 2017年中國遊戲類上市及掛牌公司前十名情況

2017年,騰訊網絡遊戲收入978.83億元,同比增長38.17%,而2017年的主要增長主要受智能手機平臺影響,如《王者榮耀》、《龍之谷》等遊戲;個人電腦(PC端)遊戲如《地下城與勇士》、《英雄聯盟》等也在持續增長利潤。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中國遊戲行業上市公司前十的名單中,大多數的代表作開始由網絡遊戲和客戶端遊戲向移動端遊戲轉型。而騰訊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遊戲公司,超越網易兩倍的營收和7倍的淨利潤也無可厚非。

從分類上來說,按業務來分,遊戲公司一般分為四類:開發型、代理型、發行型,混合平臺型。

創作型的遊戲公司如育碧、R星、拳頭等,該類型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為其創作的遊戲,並通過自己運營或交給平臺型公司運營進行收益。其成本為遊戲開發、維護、廣告推廣、員工工資、場所、硬件等。

代理型公司如網易、金山、九城、巨人等,該類型公司自己創作遊戲較少或該創作型遊戲收入不是主要來源,其主要來源為代理國外的優秀遊戲在國內運營並收取代理費用。其成本主要由人力、維護、簽約費等構成。

混合平臺型公司如騰訊、V社等為遊戲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後轉型成為的公司類型,如由創作型公司轉變成混合平臺型公司的V社(steam平臺),由代理型公司轉變為混合平臺型公司的騰訊(Wegame平臺)等。平臺型業務主要是為其他遊戲製作方發行方提供正版遊戲發行平臺,收取部分簽約費用。現在國際上最成熟的遊戲發行平臺為STEAM平臺,由V社運營,同時還有UBISOFT的uPLAY平臺以及ORIGIN平臺,由EA運營。國內目前遊戲平臺還處於初始階段,17年,騰訊開發了WEGAME平臺並投入運營,引入了很多優秀外國遊戲,並支持國產遊戲在該平臺上發售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