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8萬到5300億,他是低調的上海首富,今花4.2億在國外買樓

2018年,《福布斯》雜誌發佈了最新的世界2000強排名,復星集團位列第448位。董事長郭廣昌當初拿著四處借來的3.8萬元做到今天覆星的總資產已經超過5300億,其家族財富達到625億,榮登上海首富,在全中國排名第25位。

從3.8萬到5300億,他是低調的上海首富,今花4.2億在國外買樓

2017年,復星國際全年收入為880.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9%,再創歷史新高。淨利潤達到了131.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8%。與之相反的是,復星的淨債務比率卻創下新低,自2013年底的86.0%降至2017年底的49.7%,財務實力強健。復星依靠“金融+投資”的雙輪驅動模式不斷在海外開疆拓土,但它卻與萬達、海航那些拿國內的錢到海外投資不同,復星始終堅持“海外融資、海外投資”。對此,郭廣昌表示:“我們沒有一筆投資是從人民幣換成美元、換成歐元去投資的,我們都是海外融資、海外投資,這是第一原則。”

近日,有英國媒體爆料稱,中國復星集團正式收購了位於倫敦金融城最核心位置的地標建築——皇家交易所(Royal Exchange)大廈寫字樓部分的長期收益權。據悉這筆收購的價格高達4700萬英鎊(約4.2億人民幣)。值得一提的是,如此大手筆的投入,復星卻沒有動用國內資產,而是用的此前收購的德國保險公司,不涉及人民幣資金出境,讓人嘖嘖稱歎。

從3.8萬到5300億,他是低調的上海首富,今花4.2億在國外買樓

由此看來,郭廣昌確實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至於復星為何推崇“保險+投資”的全球化驅動模式,按照郭廣昌的話說就是“要用便宜的錢,要用自己的錢”。復星試圖通過加強對海內外保險或者金融的投資併購完成轉型,郭廣昌甚至希望藉助保險的力量打通大健康產業,實現“輕資產”模式的著陸。

郭廣昌於1976年出生在浙江東陽的一個農民家庭,兒時的郭廣昌連飯都吃不飽。初中畢業後,由於家境貧寒,父母希望他報考中等師範學校,將來就能端上鐵飯碗。不過,當郭廣昌拿到金華師範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時,他卻違背父母的意願放棄了中師,改讀高中。就是靠著窩窩頭和母親醃製的黴乾菜,郭廣昌硬是考進了中國最知名的高等學府——復旦大學。

進入復旦以後,郭廣昌選擇攻讀了當時最冷門的哲學系。一般人對學哲學的人總會有種書呆子的印象,但郭廣昌在大學時期卻非常活躍。他積極參加社會調研,曾在大三暑假,組織十幾個同學搞了個“黃金海岸3000裡”活動,騎車沿海考察,到了海南。這件事極大地開拓了郭廣昌的視野,更直接的結果是他在畢業時被留在了校團委。

從3.8萬到5300億,他是低調的上海首富,今花4.2億在國外買樓

1992年,郭廣昌已經為出國留學作了幾年準備並順利通過了托福考試。但當鄧小平南巡講話引起的新一輪創業熱時,他放棄了到手的出國機會和幾個初出茅廬的復旦同學四處借錢,註冊了一個淨資產3.8萬元的公司。幾年後,復星已經形成了覆蓋醫藥、鋼鐵、地產和零售四大領域的業務格局。近年來,復星集團頻頻在海外收購保險公司和服務業資產,地產、醫藥等實業逐漸成為保險資產配置的具體產業板塊。

2017年,各部委關注非理性海外併購,尤其是對足球、房產和娛樂等領域的非理性投資更是嚴控重點。 7月29日,郭廣昌在一封內部信中明確表示支持。 郭廣昌也特別解釋稱,整合全球資源是為了更好地在中國發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2017年9月11日,復星牽頭與浙江省政府簽署杭紹臺鐵路PPP項目投資合同,項目總投資預計409億元,其中民營資本聯合體佔股51%。這是中國首條民營資本控股的高鐵項目,郭廣昌因此被稱為民營高鐵“吃螃蟹第一人”。

從3.8萬到5300億,他是低調的上海首富,今花4.2億在國外買樓

與此同時,復星的海外併購之路並未停止。2017年7月,復星集團與三元乳業共同出資6.25億歐元(約49.39億元人民幣)收購法國一家植物黃油生產商。10月,復星醫藥以10.91億美元控股印度一家藥企。這被稱為“迄今為止中國內地醫藥企業最大的一樁海外併購案”。

從3.8萬到5300億,他是低調的上海首富,今花4.2億在國外買樓

事實上,郭廣昌和他的復星更像是一隻八爪魚,通過資本的力量將觸角伸到各個領域,在海內外廣泛佈局。郭廣昌表示:“如果你想在全球發展,一定要了解中國,因為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如果你想在中國發展,一定要了解全球,因為中國此時已非常國際化。這是我對未來商業的一個最基本看法,同時擁有了中國和全球的動力,將是未來我們最強大的競爭力之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