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创始人的窘境与破局

如果企业的从0到1,凭借的是创始人的个人开拓精神;那么从1到10,一定需要团队上下同心。

“空巢”创始人的窘境与破局

有位创始人曾这样评价自己的现状:“我一天至少有16个小时待在公司,和我的团队在一起,但我始终有种无法描述的孤独感,没有一个员工能真正理解我想说、想做的,甚至包括我的高管和合伙人。

作为一家企业的创始人,只要你的业务、规模还在快速发展,注定会面临这样一种“空巢”期。无论你畅想的未来有多炫丽,制定的计划有多完美,回到日复一日的落实和推进中来,每一天都是煎熬

团队每一个人都很努力,大家也都紧紧团结在你身边。但是战略上“无人可用”、战术上用人“力不从心”的问题,还是在蚕食着一个个夺取阶段性胜利的机会,你只能眼睁睁看自己进入企业发展的瓶颈。

潜意识里,你也许深刻地知道,这一定是组织内部出现了某种问题,也可能已经采取了某种文化建设或是人员培训的措施,但是收效甚微。

我们采访到两位企业阶段完全不同的“空巢”创始人A和B,他们各自都已经发现了问题的核心,遗憾的是,他们都还没有找到解决办法。

案例一:

“我回头一看,发现身后能跟上我的兄弟已经没几个了”

黑马哥:都说船小好调头,作为只有不到30人的企业,你有什么困境?

创始人A:正是因为小,所以我们前期冲的速度太快了。从0到1,我们是硬着头皮,凭着死磕的精神把产品和市场啃下来的。但是现在我们准备要从1向10迈进了,但每次当我把在外面观察到的新行情、新变化转换成我的下一步战略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小伙伴们开始听不懂了。我一直在阅读、学习、交流,他们一直在做业务;我一直在拓宽公司的边界,可回过头一看,发现身后能跟上我的兄弟已经没几个了。

黑马哥:他们都跟不上了,你有采取过什么措施么?

创始人A:其实我曾经想要强行突破这道坎,我试着给几个高管更高的职位,给他们足够的权限,让他们按照战略和目标继续发展业务,公司也一度突破了80人。可是这样一来,公司的成本急剧上升,但是业绩并不是那么理想,他们还是习惯亲自上阵打仗,团队的效率很低,协同也不好,没办法我又把人都砍掉了。

黑马哥:是不是他们不够努力,或是你的战略本身有问题?

创始人A:我知道他们也一直在提升自己的业务,抽空也会学习,但是好像学的东西并不能马上解决企业面临的燃眉之急。我研究过很多与我们发展路径相似的企业,而且我的战略、决策、目标都有按照市场现状有过调整。但其实说实话,我是产品出身,对于定位和需求把握的很好,但是后续的运营和营销方面我只能提供方向和思路,需要小伙伴们有人能站出来帮我落实这些战略。但是不管我怎么开会去讲,首先思维上他们一直无法与我同频,就更不用提采取的方法合不合适了。

案例二

“我相信他们有能力完成,但结果却一直不能让我满意”

黑马哥:为什么在有资源、有经验的情况下依旧无法突破新的增长?

创始人B:在新技术、新环境出现后,大家的起跑线其实是一样。之前跟我打江山的兄弟们,格局和业务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就是在面对新挑战的时候,就比如这个新业务的岗位,我已经交给3个不同的总监去做,都没有做起来。我相信他们有能力完成,但结果却一直不能让我满意,之前能做到90分的人,现在连60分都达不到。

黑马哥:有没有试过让新人来做,或者外部的人?

创始人B:有请过一个空降兵。但是你也知道,职业经理人对公司谈不上有很深的感情,文化上很难融入,他正式进入工作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太长,我还得去协调很多组织架构、制度、部门协调、沟通上的问题,结果自己没干多久也就走了。

黑马哥:是不是你的要求太高了?

创始人B:新业务在战略层面其实已经推动很久了,现在已经不是我的个人要求,而是市场的要求了。比我们规模小、起步晚的公司都已经逐渐摸到门路,但我们好像只能去模仿、学习别人的动作,没有自己的打法和特点。另外一方面,新业务的进展也开始影响到公司的总体营收,至关重要但就是无计可施。

所以,这个锅要让企业高管们来背?

是,也不是。

通过上述两位创始人的描述,我们看到了同一种困境背后,两种典型的高管团队:

  • 发展快、态度饱满、学习碎片化、思维能力跟不上;
  • 稳定期、能力强、思想与经验陈旧、缺乏创新的工具。

当创始人下达了一个战略指令后,对于第一种高管团队,他们会因无法理解创始人为何突然这样决策,而陷入执行滞后,导致错失良机;而对于第二种高管团队,他们知道这种决策的优点与核心要素,但由于对过往成功经验的依赖,他们不断用旧方法去解决新场景下的新问题,导致屡试屡败。

出于对高管团队的信任,创始人往往通过文化建设或组织架构调整的方式,来等待高管的自我成长。而高管往往压根不知道自己应该从哪个方向开始学习,哪块能力需要培养。

学习大成企业的成功经验与方法,实际上让高管获得了很多脱离时代和场景的无效方法,并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而要想通过空降兵突破困境,势必要在体系、文化、薪酬、沟通等多个方面做好推倒重建的准备,成本高且成功率低。

所以,这个问题无解?

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如果高管团队能把创始人的智慧100%传递、放大到企业整体,而且任何力度、效率上都没有打折,那么企业一定能在外部获得成果。

也因此,“思维+工具”的双向赋能,才是高管成长最快速、正确的途径。思维上与创始人同频,帮助战略快速地转化为阶段目标,让团队都在做正确的事;而系统的方法论和工具,可以让一切目标的实现变得更简单、迅速,让团队正确地做事。

如果企业从0到1,凭借的是创始人的个人开拓精神;那么从1到10,一定需要团队上下同心。高管作为组织的中流砥柱,在企业快速发展中,扮演着决定成败的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