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不在崇祯,而是源于这七个皇帝

在皇权专制的封建社会里,皇帝的贤明昏荒对社会政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明朝尤其如此,因为明朝的中央集权高度集中在皇帝一人手里。明朝废除了宰相制,皇帝自操威柄,设置内阁,以备顾问。遇暗弱庸懦之君,内阁首辅较有职权,大约类似于前朝的宰相;遇强干任性之君,内阁的学士包括内阁辅对于军国大政则鲜所参决。

明朝灭亡不在崇祯,而是源于这七个皇帝

专制制度本身的弊端,有机会登上皇帝宝座的并不全是雄一大路的政治家,相反,许许多多的精才和蠢才托了封建礼法的洪福巍巍然称孤道寡,君临天下。加之统治阶级的本性、皇子养育制度、皇帝生活制度本身往往把大才改变成中才,把中才改变成庸才,把庸才改变成蠢才。

明朝的16位皇帝中,或开基创业有所作为,或守成治世有所成就的,无非是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孝宗朱祐樘。除此之外,惠帝朱允炆、代宗朱祁玉才略平庸。光宗朱常洛短祚。思宗朱由检克己勤政,试图挽大厦于已倾,可惜明朝大势已去,纵有大力,终难起死回生,更何况思宗心志有余而才略不足。他违心地做了亡国之君。其余的英宗失祁镇、宪宗朱见深、武宗朱厚照、世宗失厚熜、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熹宗朱由校等7位皇帝率皆昏庸荒淫之辈。

这7位皇帝在位合计167年,占明朝全部历史(276年)的3/5。他们的一系列荒淫昏庸的行径加速了明朝帝国的灭亡。

英宗即位时年仅9岁。朝廷大事由他的祖母张太后和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一班有经验的老臣决断。英宗当太子时,由宦官王振负责侍候。王振富有心计,善于逢迎,深得英宗的信赖。英宗即位后,王振被提升为司礼太监。司礼监是明朝宫廷中24个宦官衙门中最重要的一个。它掌管皇城里的一切礼仪、刑事和各种杂役,替皇帝管理奏章,代皇帝批答公文。王振仰仗着英宗对他的信赖,开始放肆妄为,擅权干政,广植私党,打击异已。英宗昏庸,对王振不仅不加以约束,反而夸赏他“性资忠老”,“裨益实至”。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北方蒙古族瓦刺部举兵犯边。王振为了讨功邀宠,极力说英宗御驾亲征。英宗和王振都不懂军事,结果在土木堡遭遇了一场惨败,英宗被俘。王振被愤怒的明军将领打死。

明朝灭亡不在崇祯,而是源于这七个皇帝

明朝宫廷另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代宗皇帝英宗被迎回明朝后,又被代宗囚禁在南宫。8年之后(公元1456年),英宗的心腹大臣发动了宫廷政变,再度拥立英宗登上皇帝位。英宗复辟后,仍然是亲小人远贤臣。他下诏恢复了王振的官号,命人用木头雕刻成王振的形象,招魂安葬,建祠祭祀,赐写“旌忠”匾额。明朝的宦官专权始自英宗朝;明朝由盛转衰也始自英宗朝。

英宗死后,宪宗朱见深即位。宪宗在位23年,受制于贵妃万氏,把朝政弄得乱七八糟。太奸汪直与万贵妃沆瀣一气,专权误国。明初太祖成立了锦衣卫,成祖时成立了东厂,明朝的特务政治已是气焰嚣张,宪宗又成立了西厂,由汪直提督。西厂的势力大大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汪直的淫威不可一世。朝堂上庸官充斥,人们讽刺当时的朝堂上是“纸糊阁老”、“泥塑尚书”。君王昏聩,大臣庸弱,宦官和后妃跋扈横行。这就是宪宗朝的政治特征。

宪宗之后,孝宗在位18年,明朝呈现出中兴气象。孝宗死后,武宗即位,从此,明朝的政治一蹶不振武宗即位时15岁。他在位16年,以荒淫无道而著称。他在位期间醉心于骄暂淫逸,朝政尽委宦官刘瑾。刘瑾擅权乱政,卖官鬻爵,无恶不作,并且在东厂西厂之外又成立了“内行厂”,滥杀无辜,冤狱屡起。武宗耽于声色狗马,大兴土木,肆情巡游,极意行乐,大臣敢有进谏者则行诛杀。朝廷政治被他搞得乌烟瘴气。

明朝灭亡不在崇祯,而是源于这七个皇帝

世宗朱厚熜继武宗朱厚照而立。世宗在位45年(公元122-156年5),他即位之初是个涉世未深的少年,自然不会料理朝政。长大了又纵情荒淫,以至于大病缠身,于是转而佞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直至服用长生药中毒而死,45年间不曾认真地把朝政放在心上,曾经连续20余年不视朝政。他身为一国之君,自称是尘世外的人,郊庙不亲,国事不间,专心奉玄修道。皇帝如此,朝政则无所不至其极。后世妇孺皆知的奸臣严嵩就是在世宗朝专权跋扈22年,朝政之败坏难以胜言。

世宗沉湎于后宫,险些死在宫女之手。嘉靖二十一年(公灯元1542年)秋,世宗临幸瑞妃,宫女们趁世宗昏睡而瑞妃不在之际,用布蒙住世宗的脸,用绳子套在他的脖子里,若不是被人发觉,世宗就一命呜呼了。这就是明史上讲的“壬寅宫变”。世宗没死于宫女之手,却死在方士之手。嘉靖四十四年正月,方士王金等人伪造了《诸品仙方》炮制了长生妙药献给世宗。世宗服用了方土的长生药非但未得长生,反而及早丧生,一命鸣呼了。

穆宗继世宗而立。穆宗为君有两个特点,一是“无为而治”,万事尽托群臣;二是纵欲享乐,结果因体虚中风而丧生。穆宗无为,既为贤能之臣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遇,也为权臣倾轧提供了条件,结果是后者甚于前者神宗朱翊钓在位48年(公元1573—1620年),是明代皇帝在位最长的一个。神宗年号万历。

万历初年,神宗年幼(10岁即位),张居正等大臣辅弼朝政,一度出现了政治相对安定,社会相对繁荣的局面。张居正死后,神宗皇帝亲政。从此,明朝一步步走向败落的深渊。神宗有两大特点,一是万事不理,二是贪财好色。他成年累月深居宫中,一上殿就吵“过劳”。他在宫中自诩为“静摄”,实则醉生梦死。当时的明朝边衅迭起,国库空竭,天灾频繁,百姓困穷,政治极端腐败。作为一国帝王的明神宗在这种背景下竟能连续25年不临朝。朝野之间,党争纷繁,皇室之内,勾斗不止。四方生民涂炭,百姓十室九空,朝廷还在醉生梦死。

明朝灭亡不在崇祯,而是源于这七个皇帝

神宗死后7年,陕西灾民揭竿起义。大明帝国败亡在崇祯朝,但神宗皇帝所应负的责任远远大于思宗。神宗死后,光宗朱常洛即帝位。他即位后马不停蹄地补救神宗朝的弊政,罢矿税,饬边防,补缺官。看他的来头,或许能是一位较有作为的君主,然而,天不作美,他即位12天便一病不起。鸿胪寺丞李可灼向病中的光宗进“仙方”,给光宗服了一枚红丸。光宗服后感觉良好,赞赏李可灼是忠臣。入夜时,光宗令再进一枚红丸,结果红丸下肚病情急剧恶化,天明时就死在病榻上。光宗在位1月,留下了明史上的“红丸案”。

光宗死后,16岁的朱由校即位为熹宗皇帝。熹宗在位7年,年号天启。天启年间,东林党人在野占了上风,一方面带来些新风气,一方面使党争更加激。东林党人在对付魏忠贤忠宦官集团方面还是值得称述的。但朝廷昏庸,正气不压邪气。熹宗的奶妈与宦官魏忠贤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控制小皇帝,扰乱朝政。本来已是岌岌可危的明朝社会,被魏忠贤搅得昏天黑地。然而,昏庸的明熹宗竟认为魏忠贤贞可嘉。客氏和魏忠贤残酷诛杀东林党人及异己大臣。明朝的江山成了魏忠贤的天下。

明朝的政治到天启年,思宗朱由检继熹宗而立,他克已勤政,节俭奉国,果断地铲除魏忠贤等奸佞集团,竭力纠正各种弊政,严厉惩诛贪官污吏。整肃吏治,伤慰军伍,希图挽大厦于将倾。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凭思宗的有限的热量不能化坚冰于万一。明朝积弊太久太重,思宗无力回天,历史安排他作了亡国之君。

明朝灭亡不在崇祯,而是源于这七个皇帝

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多是昏荒庸弱之辈,明末的崇祯帝应该是个例外。崇祯帝的遗憾是不难想象的。他励精图治,不该是亡国之君。然而,他的励精图治对于烂透了的明朝仿佛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明朝的败亡不可多责于崇祯帝,但英宗宪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熹宗们分明应该负较多的责任。可叹崇祯帝原是治国理政的明君,却成了历史选择的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