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海盗,曾经领十万倭寇在琉球建国,终被明嘉靖帝斩首

明朝大海盗,曾经领十万倭寇在琉球建国,终被明嘉靖帝斩首

汪直

汪直,号五峰,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四月三日出身于南直隶徽州府歙县结林一个商人家庭。虽然商人地位不是很高,但是好歹有钱。这已经算不错了,毕竟有钱便可拥有很多东西。

据万历年间的史书《歙志》记载,汪直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汪氏曾经梦见一颗耀眼的星星从天空飞入自己的肚子中,星星旁边还有一个戴着高帽子的人。

汪氏很惊诧地说:“这是弧星啊,我儿子将来一定会在土匪盗贼中出名,可是最后也必将死在土匪盗贼的职业上。”

明朝大海盗,曾经领十万倭寇在琉球建国,终被明嘉靖帝斩首

小时候的汪直很聪明,而他的聪明体现在了他的行为上。作为封建时代的人,要想有出路唯一的选择就是读书。汪直的脑袋灵,读书应该还是有前途的。可惜汪直同志似乎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因为他觉得做生意更有意思。不过他作的这个生意却很特殊。汪老板对一般的货物流通没兴趣,因为他发现了更赚钱的行道,那就是走私。我们知道明朝虽然没有海关收税,但是却有“片板不准下海”的禁海令。汪直的行为其实就是杀头大罪。不过中国自古就有“宁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格言,此时在汪直的眼睛里装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杀头?恐怕还没有想过呢!

没过多长时间,南直隶徽州府歙县结林地区天降大雪,连野草树木都结了冰。汪直一边欣赏着大雪一边还自言自语地说:“天星入怀,这说明我不是肉眼凡胎;草木结冰,这是兵乱的征兆。难道是上天要让我在兵乱中名扬天下、青史留名?”

明朝大海盗,曾经领十万倭寇在琉球建国,终被明嘉靖帝斩首

汪直的走私经历最早应该是在东南亚开始的,因为那些地方太穷了,汪直的商品都是他们的生活必须品。因此,在汪直领略到了走私带来的利润。从这以后,汪直也开始了自己的不归路。在东南亚尝到甜头的汪直并不满意现在的成就,因为当时的东南亚都是蛮荒之地,人口少市场小。

作为四十来岁的有志中年,汪直要求进步的心情那是相当迫切的,没用多久就超越了其他的走私团伙,成为了东南沿海地区数一数二的走私犯,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五峰船主”。

当时活跃在福建浙江海域的商业走私团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福建人李光头为首的商业走私集团,另一个是以徽州府歙县人许栋为首的商业走私团伙。

许栋的商业走私集团最初与欧洲的葡萄牙合作,后来又有日本私商入伙,是名副其实的“中外合资企业”,在当时真的称得上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奔放洋气有深度,简约时尚国际范。

明朝大海盗,曾经领十万倭寇在琉球建国,终被明嘉靖帝斩首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汪直凭借着同乡的关系,顺理成章地就加入了许栋的商业走私集团。

汪直运气实在不怎么样,刚刚投靠许栋没几年,明军就开始围剿海上走私集团。

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四月,浙江巡抚朱纨命令都司卢镗率领明军从海门出发,攻打宁波的双屿港。明军在九山洋大败许栋的商业走私集团,连许栋本人都被明军擒获。

这对汪直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至少汪直从此以后可以单飞,不用再看任何人的眼色行事。

汪直表面挺郁闷,心里挺乐呵!许栋被明军剿灭没过多久,汪直就收拢许栋旧部,自立为船主,成为东南沿海地区商业走私集团的龙头老大。至此,汪直终于从许栋手下的打工仔,成功逆袭,翻身做了老板!

明朝大海盗,曾经领十万倭寇在琉球建国,终被明嘉靖帝斩首

汪直决定朝着这方面靠近,开始与家乡的一些地痞流氓、混混无赖,比如叶宗满、徐惟学、谢和以及方廷助这些人勾结,组成了庞大的犯罪团伙,干一些违法乱纪的勾当。

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汪直伙同狐朋狗友徐惟学、叶宗满等人趁大明海禁松弛的大好时机,离开家乡,来到了广东沿海地区。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汪直等人开始打造巨型战船、商船,载着大明特有的硝磺、丝绵、瓷器等珍贵商品前往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贸易经商,赚取大量的外汇收入。

明朝大海盗,曾经领十万倭寇在琉球建国,终被明嘉靖帝斩首

汪直继承了家族经商的经验,很有商业经济头脑,只用了二、三年时间,就打响了知名度。汪直成为了走私集团的年度新人王,一连十二月占据各大推荐榜单前几名。昔日指点江山的小混混,终于混成了雄霸一方的商界大佬!

汪直并不满足现状,他希望能够控制东南沿海地区的所有商业走私集团,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汪直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其他商业走私集团发动了全面进攻,东南沿海地区的其他商业走私集团哪里是汪直的对手,不是被汪直消灭,就是归顺了汪直。

汪直的势力在东南沿海地区不断壮大,影响也逐渐扩大,据说东南沿海地区其他商业走私集团的船只要出海贸易,都必须悬挂“五峰船主”的旗帜才敢出海,不然不是遇到风暴,就是撞到海礁,总之一句话,那就是回不来了,更不用说赚钱了。

明朝大海盗,曾经领十万倭寇在琉球建国,终被明嘉靖帝斩首

俗话说“树大招风,人大招恨”,汪直的狂妄自大,引起了朱厚熜的关注。

朱厚熜也是个想得出,做得到的君主,既然他看汪直不顺眼,那么他就要马上收拾汪直。

铲除邪恶,打击罪犯,是官军的天职!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闰三月,浙江巡抚王忬派遣总兵俞大猷偷袭沥港,围歼汪直。

而此时汪直聪明的头脑又一次的帮了他,汪直发现远在离大陆千里之外的日本才是他真正的舞台。于是,汪直放弃了苦心经营的东南亚市场,转而进军日本市场。事实证明汪直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在日本他赚到了更多的钱。

明朝大海盗,曾经领十万倭寇在琉球建国,终被明嘉靖帝斩首

早在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汪直在宇久盛定的引荐下,接受了日本肥前国第二十五代家督松浦隆信的邀请,在肥前国的平户岛(今长崎县)和萨摩国的松浦津建立基地。

日本当时正处于刀兵四起、烽火连天的战国时代,对中国的火器、火药都有很高的需求,汪直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日本很受领主的欢迎。

汪直到达日本后,将商业走私团伙的总部设在繁华的平户城,还挂起了“徽王”的大旗,招收日本的浪人、武士为员工,不断扩大实力和壮大势力。

不管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一件性能远超当前武器水平的新式武器,将使拥有它的人掌握多大的战争优势,那是不言而喻的。

明朝大海盗,曾经领十万倭寇在琉球建国,终被明嘉靖帝斩首

汪直通过与西班牙、葡萄牙进行的转手贸易,给日本带去了大量先进的武器——火绳枪。

此时的汪直财大气粗,俨然成了走私派的领袖。但是走私终究是走私,在海上航行的,最怕的 还是海盗。面对海盗的抢劫,汪直从郁闷逐渐转为恼火。因为他的船队运的不是什么日用商品,而是军火。你们海盗他妈的瞎眼了啊?连军火也敢抢?于是汪直组织了自己的护船队,成立了自己的私人武装。但是慢慢的,汪直发现原来抢劫比走私来钱更快,于是汪直的成分便由一个商人变成了一个强盗。

成为强盗后,汪直的野心膨胀,他觉得以自己的实力应该要有一个办事处才行。但是大陆去不了,于是汪直把目标盯在了日本。准确的说是日本的冲绳岛。也就是我们中国的琉球群岛!(尽管现在被日本占了,但是我始终认为他是中国的。主权不属于日本,法理上属于中国)在岛上,汪直成为了实际上的皇帝。而且这还不是终结,因为他还创建了国号“宋”。面对汪直的这一举动,日本人似乎很平静。并没有派兵干涉,这是为什么?我敢肯定的说!在当时的日本没有一个诸侯是汪直的对手。而且汪直还是他们的军火供应商,拥有如此的条件,还有哪个人敢对汪直指手划脚的?

明朝大海盗,曾经领十万倭寇在琉球建国,终被明嘉靖帝斩首

日本这种小国,本身实力就不强,再加上国内四分五裂。最强的诸侯也只有几万人,在汪直的面前那就是小巫见大巫。汪直的船队经常是耀武扬威的经过日本海,日本人见了根本连屁都敢放一个,反而还要派兵护送汪老板的船队。对汪直俯首贴耳,比见了天皇还要尊敬。而汪直也成为了事实上的领袖,倭寇们都必须卖他面子。因此可以说,汪直就是统帅十万倭寇的人。

据历史记载,在汪直最顶盛的时候,他的贸易总量超过了当时倭寇频繁的浙江、福建省。估计身为总督的胡宗宪可以气死,自己乃堂堂的大明总督,管辖的地域却还不如一个流氓。而事实上胡宗宪也确实愤怒了,但是汪直势力太大,根本无法铲除这个混蛋。硬拼是不行的,于是胡宗宪想到汪直的家属,企图依靠汪直的妻儿来劝说汪直从良。可惜他的这招失零了,因为汪直比他聪明,汪直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只要自己对胡宗宪存在威胁,那大明就不敢拿自己的家人怎么样!如果自己一旦自投罗网,那么自己的全家就会被政府处决掉。

明朝大海盗,曾经领十万倭寇在琉球建国,终被明嘉靖帝斩首

碰了壁的胡宗宪没有灰心,很快他的参谋徐渭(徐文长)就想到了另外一个妙计-招安!胡宗宪派使者请汪直的养子毛海峰上岸饮酒,胡宗宪假装喝醉,毛海峰将其扶回房内,看见许多讨伐汪直的文书,但在最后看见了胡宗宪的请求招安的文书,赢(实际上是骗)的了汪直的好感。作为商人汪直的野心并不大,因为只是想要一个地位,那就是自由通商的权力。

虽然胡宗宪给不了他这个要求,但是并不代表不能糊弄汪直,经过长时间类似于打太极的谈判后,汪直终于同意招安。招安后的汪直登上了大陆,嚣张跋扈。而官府却不能奈他何,因为只有汪直还活着,他就有能力镇住倭寇,大明的海防也能得到喘息,而汪直一旦被杀,则倭寇们就是群龙无首。到时又将是四处流窜,烧杀淫掠。所以在当时来看,在明军没有做好准备以前,汪直不能死。

明朝大海盗,曾经领十万倭寇在琉球建国,终被明嘉靖帝斩首

为招降汪直,胡宗宪先是采取强硬手段,派人把汪直的母亲、妻子关进监狱,后来又改变策略,把汪直的母亲、妻子放出来,给她们优厚的待遇。这种手段真可谓软硬兼施,以情攻心,以心动情,任你是铁打的汉子也要考虑三分。与此同时,胡宗宪还在“色”上下功夫,让南京歌舞女郎、汪直的爱姬少华去劝降,让她直接去询问汪直,“君在海岛称王能百年吗?”结果,汪直心动。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一月,在胡宗宪信誓旦旦的许诺下,汪直率部众千余人向明朝投降。不过,他仍然留了一手:要求胡宗宪派出人质。就胡宗宪本意,他是真心招降汪直的,希望利用汪直在海商和海盗中的影响为朝廷效劳。然而,不妙的是,究竟如何处置汪直,高级官员们的意见针锋相对,是按汪直的意愿开放海禁,还是诛杀以维护朝廷脸面?

明朝大海盗,曾经领十万倭寇在琉球建国,终被明嘉靖帝斩首

不幸的是,后一种意见占据了上风。胡宗宪奏疏皇上赦免,让汪直“戍海上系番夷心”。可是,《明史纪事本末》卷55《沿海倭乱》的记载则是:明世宗朱厚熜看到胡宗宪的奏疏后立即下旨:“汪直元凶,不可赦”。胡宗宪原本还想为汪直说话,但当有人指控他收受了直的巨额贿赂时,他害怕了,立即转变立场。于是,许下种种承诺的胡宗宪感觉到自己没有 面子了,也就再也不出面。次年春天,浙江巡按王本固诱捕汪直下狱。.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二月,汪直在杭州被斩首。临刑前,汪直感叹: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

汪直死后,其余部继而将人质肢解泄愤。自此后倭寇们群龙无首,又开始四处流窜,烧杀淫掠,沿海地区从此以后永无宁日。

明朝大海盗,曾经领十万倭寇在琉球建国,终被明嘉靖帝斩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