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前的華表究竟是幹嘛用的?

天安門前的華表究竟是幹嘛用的?

天安門前的華表究竟是幹嘛用的?

華表是一種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形式,屬於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相傳華表是部落時代的一種圖騰標誌,古稱桓表,以一種望柱的形式出現,富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天安門前的兩對華表非常有代表性,這兩對華表分別位於天安門前後,由漢白玉雕刻而成,

在每根柱子底部基座之上有雕龍圖案,柱身之上雕刻一隻蟠龍盤,並飾有流雲紋,上端橫插一雲板,在石柱頂上有一承露盤,呈圓形,對應天圓地方,上面蹲有一獸,為傳說中的神獸朝天吼。

雖然看見華表的人不計其數,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華表的作用,今天小編就來給您介紹一下。

第一種說法

天安門前的華表究竟是幹嘛用的?

那時的人們在交通要道設立一個木柱,作為識別道路和標誌,這就是華表的最初形狀。後來的郵亭、傳舍也用它作標識,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後來統稱為“桓木”。在古代,“桓”與“華”音相近,所以漸漸地就讀成了“華表”。古代稱:“表者,標也。”意思是指路標,即是在交通要道口立之木製路牌,形狀是在木柱上方加木橫板。遠古先民們十分高興接受這種提供方便的“華表木”,所以在當時十分普及。

第二種說法

天安門前的華表究竟是幹嘛用的?

在遠古時期,華表名“謗木”、“誹謗之木”、“納諫之木”。古代的“納諫之柱”為何用誹謗二字冠名?翻看《現代漢語詞典》不難發現,誹謗似乎並不是一個好詞,其詞語的解釋是“無中生有,說人壞話,毀人名譽”。然而,在中國古代,“誹謗”二字卻不是一個單純的貶義詞。《說文》曰:“放言曰謗,微言曰誹。”就是說,公開表達不滿叫做謗,私下表達不滿叫做誹。而且,誹謗一詞本身還含有“進諫”之意。

相傳堯、舜二位偉大的帝王為了納諫,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樹立木柱,讓人在上面書寫諫言。可見誹謗這個詞在古代是議論是非、指責過失的意思,相當於現代的提意見,並不是指造謠汙衊、惡意中傷。所以“誹謗木”類似現在的“意見箱”,也就是鼓勵人們提意見。偉大的堯帝規定,民眾有意見, 可以向看守人陳述, 如來人願去朝廷面陳想法, 看守人會給予指引。由於能及時聽到民眾的意見, 堯帝對百姓的疾苦就非常瞭解。所以,《尚書·堯典》對堯帝大加頌揚,但並不是稱讚他有多麼高的本領、多麼大的神通,而是讚頌他與平常百姓密切相連的關係。因此,司馬遷在《史記》中富有激情地評價堯帝:“其仁如天,共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即:“堯帝的仁德如天大,智慧如神。接近他如太陽般溫暖,遠望他如雲霞般燦爛。他富有而不驕傲,高貴而不傲慢!”

堯帝之後,偉大的舜帝繼位,更加重視體察民情。他令人在朝廷前設立木牌,名“誹謗木”,讓百姓把批評意見寫在木牌上。因舜帝的名字叫“重華”,所以“誹謗木”就被人們稱為“華表”。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