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理財新規,國慶前「攪動」了中國22萬億市場

原標題:國慶節前的一紙新規,“攪動”了中國22萬億市場

國慶節前又掀波瀾

上一次是“9.30”房地產新政,讓整個樓市在國慶節前一天燥了起來。這一次是“9.28”理財新規,在理財市場掀起一陣波瀾。

9月28日,

“9.28”理財新規,國慶前“攪動”了中國22萬億市場

公佈《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銀行理財新規正式落地。其中的亮點內容包括:將單隻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不得宣傳理財產品預期收益;銀行應當在銷售文件中約定不少於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允許公募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各類公募基金間接進入股市等。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銀行理財業務總體運行平穩。6月末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21萬億元(人民幣),7月末為21.97萬億元,8月末達到22.32萬億元。這份理財新規會如何影響你?對於22萬億的理財市場而言,又將迎來哪些改變?

理財權益進一步保障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表示,總體來看,此次新規將降低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的風險隱患,進一步保障投資者權益。

從新規具體要求來看,新規將單隻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趙錫軍認為,門檻降低意味著投資範圍擴大和投資選擇增多,客觀上將使理財市場吸納更多的投資資金,但具體吸納多少,要看投資者的投資意願以及實際投入資金多少。

新規還要求,對於私募理財產品,銀行應當在銷售文件中約定不少於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個人首次購買理財產品時,應在銀行網點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和麵籤。

趙錫軍認為,“投資冷靜期”的設置以及面籤的要求,都是為了更好地保障投資者權益。投資冷靜期可以減少由於不理性決策帶來的風險隱患,讓投資行為更加理性、充分。風險評估以及面籤要求,可以讓投資者進一步瞭解賣方機構和自身風險承受力,同時對風險認知也更加清晰,投資行為因此多添幾分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只針對,不適用於公募理財產品。

“9.28”理財新規,國慶前“攪動”了中國22萬億市場

銀保監會負責人對此表示,這參考了同類理財產品的相關規定。公募基金沒有冷靜期要求,私募基金有24小時冷靜期,因此與其保持一致。這一修改主要是借鑑國內外通行做法,更加有利於保護投資者權益。

此外,新規要求,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不得宣傳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銷售理財產品,不得宣傳或承諾保本保收益。趙錫軍表示,此類要求在國家相關政策上一直都有體現,這次得到進一步加強,有助於減少對投資者的誤導。對於新規是否讓理財銷售變得更加困難,趙錫軍直言,新規對理財銷售方面影響不大,賣方機構之間的市場競爭將變得更加有序且良性。

對整個理財市場帶來利好

談及新規對整個理財市場的影響,趙錫軍表示,從宏觀上看,新規對理財產品機構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整個理財市場將愈加規範;從微觀角度來說,銀行機構為贏得市場競爭,將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從而提高銀行機構自身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趙錫軍同時指出,新規對理財市場的影響還體現在對銀行專業的投資管理能力要求將有所提升。“銀行在關注產品回報率的同時,要注意降低金融風險,這需要專業的投資管理能力,能力強的企業將會有更多的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新規要求,在理財業務仍由銀行內設部門開展的情況下,放開公募理財產品不能投資股票相關公募基金的限制,允許公募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各類公募基金間接進入股市。

據瞭解,現行的理財業務監管制度允許私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但規定公募理財產品只能投資貨幣型和債券型基金。

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表示,在目前的經濟金融形勢下,新規作出這樣的制度調整是恰當的,對市場來說是一個積極信號。

專家指出,新規的這項要求將大大拓展公募理財產品投資範圍,既有利於公募理財產品發展,更有利於公募基金行業發展,也有望給股市帶來資金利好。

據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銀行通過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後,允許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或者通過其他方式間接投資股票,相關要求在《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中具體規定。目前理財子公司相關辦法已有初稿,將會廣泛徵求意見。


更多新鮮資訊與熱點話題 關注今日頭條@龍公子,

想了解更多熱點資訊和互聯網商業 微博關注@龍輝Cheney

您的每一次關注和點贊,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