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從去年8月份起就閉門謝客的海陽縣儒學宮,在經過一年的精心修繕後,終於再度向公眾開放了。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儒學宮全國都有,相當於現在的學校。在古代中國,正統官學是儒學,儒以孔子為尊。古代的教育部門將學習儒家文化和祭祀孔子結合起來,唐代各州縣建孔廟,元、明以後稱文廟。特別是明代,進學校是參加科舉的必由之路,明代的府學、州學、縣學稱郡學或儒學,清代稱儒學,儒學和孔廟在一起,稱為學宮。

海陽縣儒學宮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城區昌黎路,俗稱紅學、學宮。學宮的建築外觀為紅牆,典型的中國古典建築風格,文化氣息滿滿。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公元1369年,明朝的春天,潮州的天色有一些陰沉,潮州府通判張傑走出剛剛重修好的大成殿,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他不經意抬頭看到院裡的樹葉竟在一夜之間換了新綠,內心微微有些溼潤:大概這座始建於宋、後毀於火的“紅學”以後不會那麼多災多難了。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重建學宮的通判張傑,外徙欞星門並鑿建泮池的知府王源,這兩位與後世歌手同名的潮州父母官誰都不會想到此後六百多年間,學宮竟又幾經重修。最繁盛時南北向長度相當於整條文星路。現在我們看到的學宮,主要建築有欞星門、泮池、泮橋、東西廡廂房、大成門和大成殿。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大成殿內修復前的木屋架)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修復後的木屋架)

在共和國建國初期,大成門和東西廡房也被改為一般的民用建築,其立面風格與整個學宮建築風貌截然不符,一直沿用至今。

重新開放的海陽縣儒學宮,我們可以看到和此前不同的大成門、大成殿和東西廡房。

欞星門是學宮的第一座大門,為石結構建築。欞星即天上文星。漢代以後凡祭天必先祭靈星,因此建欞星門象徵祭孔如同尊天,更有取士得才、傳承韓文公文脈之義。穿過欞星門是半圓形的泮池,泮池上有石橋,稱為泮橋。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泮橋、舊的大成門)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泮橋、恢復的大成門)

欞星門之內是大成門,因《孟子》說“孔子之謂集大成”而得名。大成門內為大成殿和兩廡。大成門是本次修復工程的重點,大成殿則修復了屋頂。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舊的大成殿)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新修繕的大成殿)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根據大成門現存平面佈局及史料並參照各地大成門形制,將其恢復原貌。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推開恢宏大氣的大成門,便看到了大成殿)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簾外芭蕉惹驟雨,新換門環卻未惹銅綠)

看到如今的大成門,住在附近的老人眼眶裡有些光澤。像是酒可以一飲而盡,喜事飛上眉梢又沉入心頭,半個世紀前的少年樂事青春作伴,都恍若昨日。童年時的學宮,孩伴們踏過欞星門,走過泮橋,穿過大成門,所有斗轉星移的往事,歷歷在目。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重點修復的大成門,新增潮州傳統黑底貼金對聯)

隨著旅遊的發展,古城文化的宣傳推介急需一支受過專業培訓的古城講解員隊伍。為此,古城所組建了專業的講解員隊伍和志願者隊伍,為來訪遊客提供有趣的講解服務,多方位有針對性介紹儒學宮,延續著古城完整的人文脈絡。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如今,潮州的學生每逢開學要行開書禮、拜孔子,要到學宮登泮橋、跨泮池去追逐人生理想,過了此橋,寓意著魚躍龍門、平步青雲......十分美好的願景。沉澱下來的中原文化,在天長日久中與潮州風俗融合,形成極具特色的潮州文化。即便到了今日,我們仍可以領略到那一個儒學盛行的年代裡學宮綽綽的風采。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海陽縣儒學宮門票:

全票10元/人,

學生憑學生證享受半票,即5元/人,

1.2米以下兒童、60週歲以上長者

(憑有效證件)免票。

開放時間:8:30----17:30。

歡迎到學宮參觀遊玩~

張傑和王源來過的學宮,時隔一年又重新對外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