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失散20年終團聚,第一句話:可以加個微信嗎?

20年前,人販子在湖北宜昌市十三碼頭一菜市場門前,用糖果騙走了3歲男娃波波,父母窮盡各種方法尋找卻杳無音信。

今年年初,廣東警方發現一名23歲的男孩就是當年失蹤的孩童“波波”,宜昌警方為此專程赴廣東多方調查,核實這名男孩就是夫妻倆失散20年的兒子。

母子失散20年終團聚,第一句話:可以加個微信嗎?

在廣東、湖北警方的接力幫助下,9月15日,劉祚平在廣州與波波相認。然而,面對陌生的母子關係,波波表示需要時間去適應和接受。

3歲幼子離奇失蹤

劉祚平是重慶雲陽人。上世紀90年代,她和丈夫到宜昌城區謀生,在菜市場擺攤賣菜,將幼子波波帶在身邊。

1998年的一個週日,生意出奇的好。夫婦倆忙著做生意,波波和幾個小朋友在菜場門口沙堆裡玩耍。

沒過多久,與波波一起玩的小夥伴先後回到父母攤位,唯獨少了波波。劉祚平問及之下,其他小朋友說:“有人拿了塊巧克力糖,陳波就跟別人走了。”

劉祚平發瘋似的跑出門尋找波波。丈夫火速趕回市場後,又跑進萬壽橋派出所報案。緊接著發動親戚、朋友四處找人。然而,波波音信全無。

母子失散20年終團聚,第一句話:可以加個微信嗎?

劉祚平夫婦在網上發佈的尋子啟事

20年漫漫尋子路

波波失蹤後,劉祚平和丈夫陳本正穿梭在宜昌城大街小巷尋找,等待他們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夫妻倆覺得,根據兒子的性格和習慣分析,他們認為熟人作案的可能性很大。

此後,兩人開始不間斷往返於雲陽與宜昌之間,之間的次數,劉祚平也記不清了。只要是熟人,他們就會去家裡看看。

他們將尋子信息四處發佈,委託在外地的老鄉留意打聽兒子的消息,還聯繫過媒體、志願者組織和打拐辦,只要有一點疑似信息,不論多遠,他們都會前去尋找。

其間,有熱心人打電話,說在北京發現一男孩與波波有相似之處。從未出過遠門的陳本正,又專門去了北京,卻無功而返。

在兩年奔波無果後,夫婦倆離開宜昌回到老家。在親戚的勸說下,夫婦倆相繼有了兩個兒子。但是對於波波的思念,卻並未因此減輕。

劉祚平說,每當抱起孩子,她就會聯想到失蹤的波波,常偷偷抹淚。

兩個兒子長大後,知道尚有一個哥哥,便利用網絡幫忙尋人。幾年前,他們還加了中央電視臺“等著你”欄目組的QQ號求助,遺憾的是,也未獲得有效線索。

粵鄂警方接力尋親

今年年初,廣東警方在採集流動人口信息時,比對到23歲小夥子小風(化名)疑似20年前在宜昌失蹤的波波,便將此情況通報給宜昌警方。

宜昌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輾轉聯繫到當年的拐賣兒童案報案人劉祚平夫婦,提取了夫婦倆的DNA,經比對,確認小風就是波波。

為了調查清楚當年的拐賣案,8月26日,宜昌萬壽橋派出所民警飛赴廣東汕頭,連夜趕到潮陽區金灶派出所,聯繫到小風戶籍地的村幹部,並幫忙找到其養父母。

據小風養父介紹,1998年,堂兄領來了時年3歲左右的小風,只說這孩子是幫他們領養的,並未說孩子從哪裡來。這些年來,他們將小風視如己出。成年後,小風跟隨親戚到廣州打工。5年前,堂兄去世後,小風的身世也被塵封。

母子失散20年終團聚,第一句話:可以加個微信嗎?

“陌生”母子短暫相聚

對於突然冒出來的親生父母,小風覺得很突然。在民警的勸說下,小風終於放下了心理包袱,答應與父母認親。

9月14日,劉祚平從重慶來到宜昌後,民警撥通了小風的電話。電話裡,劉祚平和小風一度無話可說。為了緩和尷尬的氣氛,小風提出加母親微信,隨後,小風又將自己的定位通過微信發給母親,並約定次日在廣州見面。

15日傍晚,劉祚平一出廣州市白雲區地鐵站,一個年輕小夥子向她迎來。這個場面,劉祚平已在夢裡重複了無數次。她高興地想哭,但又怕嚇到兒子,只好拼命忍住。

當晚,母子倆在一起吃了頓家常飯,劉祚平把波波小時候的照片給他看,還向他回憶了3歲時和父母一起在宜昌十三碼頭賣菜的場景,兩人聊了很久很久。

“兒子還沒準備好,他也有他的難處,作為媽媽,我理解他,我要給他時間。現在我們加了微信,可以經常聊天,慢慢來……”劉祚平說。

小風說,將來會多來看望照顧親生父母,一點一點地填補一家人的感情空白。

母子失散20年終團聚,第一句話:可以加個微信嗎?

劉祚平與兒子波波在廣州會面

9月16日早上8時45分,在相聚僅一晚後,劉祚平又匆匆踏上了返回重慶的列車。這一次,是兒子波波送她上車,她帶著對兒子的愛和希望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